外语教育学:为何与何为

360影视 2025-02-08 00:02 3

摘要:经过近十年发展,外语教育学终于列入教育部学科专业目录,但学界对其必要性和独特性仍不够清晰。鉴于此,本文在原有研究基础上,进一步论述外语教育学的必要性,并从研究视角和研究范式革新两个维度探讨外语教育学的独特性,以期助力外语教育学的发展。

感谢您关注“永大英语”!

李 民

摘要:经过近十年发展,外语教育学终于列入教育部学科专业目录,但学界对其必要性和独特性仍不够清晰。鉴于此,本文在原有研究基础上,进一步论述外语教育学的必要性,并从研究视角和研究范式革新两个维度探讨外语教育学的独特性,以期助力外语教育学的发展。

关键词:外语教育学;研究视角革新;研究范式革新

2024年1月,外语教育学正式列入外国语言文学下的二级学科,外语教育研究自此有了独立的学科地位和学术归属,对“推进外语教育的理论和实践研究,培养外语人才意义重大……对中文学科发展(也)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常俊跃 2024:612),对促进外语专业教育改革、提高外语专业人才培养质量也将产生深远影响(查明建 2024)。自外语教育学被正式增列为二级学科以来,截至2024年10月31日,以“主题=外语教育学”“来源类型=核心期刊或CSSCI”为检索条件,检索CNKI发现,短短10个月已发表核心及以上期刊论文30余篇(如查明建 2024;张姝玥 2024;王文斌 2024)。

就我国外语类核心期刊的数量和发文量而言,说明学界对外语教育学还是比较关注和认可的。但在这一过程中,无论是期刊论文还是学术会议,我们经常会发现学界对外语教育学的理解与该学科设立的初衷不是完全一致,存在一定程度的理解片面,甚至误读的情况。此外,现有关于外语教育学的讨论缺乏整合性、整体性、宏观性探讨,长此以往可能会对外语教育学的发展产生一定的掣肘作用甚至反作用。有鉴于此,本文仅以问题为出发点,讨论为何需要构建外语教育学以及外语教育学对外语教育究竟有何作用这两大问题,以期凝心聚力,共同促进外语教育学的高效发展。

1. 外语教育学:为何?

1.1 外语教育实践水平提升的需求

外语教育是我国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贯穿大、中、小学各学段,对我国人才培养具有重要影响,为我国政治、经济、社会等领域的发展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对我国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的作用尤为明显(李宇明 2012;曲卫国 2016)。但不可否认,我国外语教育也面临一些结构性问题,如:外语教育整体统筹规划不足(胡文仲 2011;张绍杰 2016);大、中、小学缺乏有效衔接(肖雁、李民 2022);英语专业数量过于庞大(李民 2023);语种过于集中(徐锦芬、潘晨茜 2021);非通用语种设置随意性明显(张天伟 2021;徐锦芬、潘晨茜 2021);教育资源配置失衡(王文斌 2024;蒋洪新、杨安 2021;李民 2023);教材编写科学性有待提升(Sun & Dang 2020);课程设置功利性明显(曲卫国 2016);教师科研能力普遍偏低(张虹、王文斌、刘伟 2024;杨鲁新、张宁 2021),等等。

任何事物在发展过程中都不可避免地遇到各种问题,外语学科亦然。只有不断解决发展过程中的问题,才能促使学科更好发展。所以,我们应该从两方面正确地认识目前外语专业存在的问题:一是承认这些问题,理性看待这些问题,这些问题是外语学科更快、更好发展的动力;二是客观地分析这些问题,科学探讨,努力寻找解决这些问题的途径和手段。外语教育学的重要作用就体现在第二个方面。

外语教育学不是给我国外语教育遇到的问题提供直接答案,而是通过强调外语教育的学科属性,构建外语教育学独立的学科地位,为外语教育研究提供学科依托,进一步明确外语教育研究的维度与层面,鼓励教师结合自己的兴趣、专长等开展外语教育研究。从学段看,我国外语教育涉及小学、初中、高中、大学、硕士、博士各学段,是涉及学段最广泛的学科之一。从内容看,与外语教育有关的政策、规划、人才培养目标、课程、教材、传授、测评、组织管理等均需展开研究。我国现阶段外语教育面临的问题,既有学段性的,也有内容性的,这些都为外语教育学提供了丰富的研究议题。在这一过程中,亟需打破传统的教学与科研相隔离的思维,强调外语教育理论与实践的统一,外语教育学的核心目标是培养理论与实践兼备、教学与科研相统一的研究型教师队伍(李民 2024),认为有十几个或几十人去研究外语教育理论已经足够了的观点(蔡基刚 2024)是不充分的。实际上,外语教育的各个学段、各个维度均须展开外语教育研究。

比如,在我国开展外语教育的主要依据是英语课程标准和教学指南。不同学段英语课程标准、教学指南的衔接是否科学、是否全面、是否有重叠、是否偏难或偏易等,这些问题与外语教育息息相关,对外语教育成效具有重要影响,值得广大外语教师展开研究。例如,我们以英语课程标准和教学指南中的人才培养目标为切入点,对比分析了小学、中学、大学英语人才目标的衔接问题,发现不同学段的课程标准和教学指南在衔接性方面有待进一步提升(李民 2025)。又如,课堂互动(如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等)是外语教师面临的常见问题,外语教师对此非常熟悉,与每位教师也息息相关。尽管该研究极为重要,对其展开的系统研究却严重不足。华中科技大学徐锦芬教授以此为主题发表论文30余篇(如徐锦芬、曹忠凯 2010;徐锦芬 2016;徐锦芬、冯晓丽 2024),为开展类似研究提供了重要参考,也进一步证明了外语教育研究话题的丰富性和普遍性。这些研究,来源于外语教育实践,其结果对外语教育实践也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我国外语教育遇到的各种问题,其解决均需依靠科学论证、详细讨论,只有通过科学的方法,摆脱以直接经验探讨为主的老路,避免“头痛医头、脚痛医脚”,从整体上考虑外语教育问题,系统考察外语教育问题,从学科上探究这些问题,这些问题才能更为有效、更为彻底地得到解决。对这些问题的探究和解决,正是外语教育学的内容。所以,从这个层面来说,外语教育学的发展有助于提升外语教育教学水平,对外语专业发展意义重大。

1.2 外语教育研究水平提升的需求

外语教育学为外语教育及其研究提供了明确的学科依托。受西方逻辑实证主义和科学还原主义的影响,学界更注重对具体问题的科学探析,在方法论上力求做到极致,这本身非常值得倡导,这种范式对外语学科发展也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但同时,我们也不能忽视整体性研究。只有具体研究和整体研究同时展开,才更有利于问题的有效解决。学科归属问题就属于整体性探究的范畴。从学科看,与外语教育有关的研究散见于应用语言学、二语习得等领域,一直缺乏明确的学科归属。广义应用语言学范围太大,包括心理语言学、翻译等学科,其范畴大于外语教育应有的范畴;狭义应用语言学侧重于“教”,其范畴小于外语教育应有的范畴。教育语言学意识到了应用语言学的问题,但其聚焦于“教育与语言”的路径仍然相对比较宽泛,而非聚焦于外语教育研究。二语习得侧重于“学”,对课程、教材等内容的关涉比较模糊。外语课程与教学论侧重于“教”,对外语学习的关注不足,对语言学知识的汲取也相对较少。所以,从研究范畴看,目前尚无与外语教育直接对应的学科(李民 2021)。因此,从研究对象看,外语教育学有其独特性。

外语教育学能进一步完善学科体系,弥补现有学科体系的逻辑空位问题。现有与外语教育有关的研究分散于二语习得、外语课程研究、外语教师研究等领域,无论是将其置于应用语言学,还是语言学均存在学科体系上的逻辑空位问题。若将其置于应用语言学,则二语习得、外语课程研究等与数理语言学、翻译等学科不能直接并列,存在学科上的逻辑空位;若将其置于语言学,二语习得、外语课程研究等与社会语言学、应用语言学等学科不能直接并列,亦存在逻辑空位问题(李民、王文斌 2018a)。所以,构建外语教育学独立的学科地位,就可以上接语言学或应用语言学,下辖二语习得、外语课程研究、外语教材研究等内容,弥补了现行学科体系中存在的逻辑空位。这样就从学理上明确了外语教育学所属的学科层次,进一步明确了外语教育研究与语言学、应用语言学、二语习得、外语课程与教学论等学科的关系。

外语教育学有助于打破研究分散的现状,形成学科合力。因无统合性学科,与外语教育有关的研究成果分散于二语习得、外语课程研究、外语教材研究等领域。不同领域研究成果缺乏有效互鉴,对外语教育发展产生了一定的钳制作用(王文斌 2024)。外语教育学的提出,将学习、课程、教材、测评等置于同一学科体系,进一步强化了学科之间的逻辑关系,有利于各层面研究的深入发展。比如,原来二语习得的研究成果,不一定会对课程设置及其研究产生影响。但从学理上来看,课程的设置虽有其自身的理据,但同时也需基于学生的学习规律,二语习得的研究成果应对外语课程有一定影响。外语教育学根据系统工程法,根据外语需求,在开展元外语教育研究的基础上,科学制定研究目的,做好外语教育政策与规划,并据此开展课程、教材、传授、学习研究等(见图1)。这样,与外语教育有关的各研究领域就能形成学科合力,其贯通式的学科体系更有利于外语教育学科的发展。

外语教育学有助于打破专业壁垒,协力共同发展。构建外语教育学的初衷,不只是为了解决英语教育的问题,更是解决所有外语语种的教育问题。受制于学科发展历史、教师规模等因素,英语专业从事外语教育研究的教师明显偏多,而其他语种教师多从事文学文化研究,从事外语教育研究的教师相对偏少,这不利于其专业的发展。因此,外语教育学的构建,也能为俄语、法语、阿拉伯语等其他语种专业从事或拟从事外语教育研究的教师提供学科依托,使其有了学科基础和“精神家园”,有利于这些语种向英语等相对成熟的专业汲取研究经验;英语等相对成熟专业也可从这些语种的发展中汲取经验,从而实现外语学科的协同发展,促进外语教育研究实力的整体提升。

综上,外语教育学既是解决外语教育现阶段面临的发展难题,有效提高外语教育实践水平的关键举措,也是统合外语教育相关研究、切实提升外语教育研究水平的必要步骤,对外语学科发展影响深远。

2. 外语教育学:何为?

明确了外语教育学对外语教育实践和外语教育研究的意义之后,还需讨论新构建的外语教育学对外语教育研究将起到何种作用。我们认为,外语教育学不仅能带来外语教育研究视角的革新,也能形成新的研究范式。

2.1 外语教育学研究视角的革新

(1)倡导整体性视角。如图1所示,外语教育学并非聚焦于外语教育的某一方面或某一领域,而是力图构建外语教育的全链条研究路径,主张对外语教育的整个过程展开研究,整体性特征明显。外语教育学成立之前,与外语教育有关的研究分散于二语习得、外语课程研究、政策与规划等领域,不同领域学科互鉴相对不足,学界对外语教育研究的范畴与边界也不是很清晰。外语教育学的构建,力图勾勒明确的学科议题与边界,构拟外语教育研究应关注的领域,为开展外语教育研究提供参考。倡导整体性研究,一是能进一步明确外语教育研究所涵盖的范围,对外语教育的探究将更为充分;二是可以揭示外语教育各研究领域之间的逻辑关系,有利于不同领域研究成果的相互借鉴和参考;三是有利于人才培养,学生的外语教育知识将更为全面、系统。外语教育学的整体性研究视角,与传统的逻辑还原主义研究视角形成鲜明对比,有望进一步推动外语教育实践和研究的整体发展。

(2)倡导统合性视角。外语教育学的第二个典型特征,是其统合性视角。外语教育学的构建,并非旨在替代原有的二语习得、外语课程研究、外语教材研究、教师发展研究等,而是弥补现行学科体系中的逻辑空位问题。如前文所述,无论是将与外语教育有关的研究(如二语习得、课程研究等)置于应用语言学学科,还是语言学学科,均存在一个逻辑空位问题(李民、王文斌 2018a)。外语教育学构建的初衷,就是构拟一个中位学科,起到统合二语习得、外语课程研究等与外语教育相关的学科的作用,力图形成学科合力。外语教育学的构建,从学科层面来看,一是弥补学科体系上的逻辑空位,进一步完善具有中国特色的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体系;二是促进二语习得、外语课程研究、外语教材研究等研究领域的成果互鉴,有利于外语教育研究的纵深发展。

(3)倡导系统性视角。外语教育学的整体性视角,强调外语教育研究所应涉及的核心议题和领域;而外语教育学的系统性视角,则强调这些议题和领域之间的逻辑关系。根据外语教育各环节之间的逻辑关系,我们构建了从对外语教育的本体性思考,到目的研究、政策与规划研究、课程研究、教材研究、传授研究、学习研究、测评研究、教师研究、教育技术研究、组织与管理研究,并最终反哺外语教育本体论研究的全过程式研究(图1)。比如,只有先做好外语教育目的研究,并据此做好外语教育政策与规划研究,才能开展课程、教学等具体外语教育实践工作,否则易产生教育资源的浪费或者教育效率的低下。外语教育学的系统性视角,通过强调各研究领域之间的逻辑关系,有助于进一步推动各领域之间的互动,深化外语教育相关研究成果之间的互鉴,在提升外语教育研究质量的同时,进一步推动外语教育实践的高质量发展。

(4)倡导层次性视角。外语教育学的层次性视角,一是指理论来源的层次性,二是指研究内容的层次性。从理论来源看,外语教育学的理论基础主要有语言学、教育学、心理学(王文斌、李民 2017),这些学科理论对外语教育学具有直接影响。哲学、社会学、管理学、中国语言文学等学科对外语教育学的发展也具有重要影响,但考虑可行性等问题,我们认为这些学科可以通过教育哲学、教育管理学、社会语言学等教育学、语言学内的二级学科为外语教育学提供参考。外语教育研究也可能会涉及统计、传播等知识,开展特殊儿童外语教育还可能会涉及一定的病理学知识,但这些学科的知识通过语言学下的应用语言学为外语教育研究提供参考更为可行,不宜将病理学直接列为外语教育学的理论来源之一。这就是外语教育学理论来源的层次性。我们不倡导将外语教育学的理论基础过于复杂化,否则容易对人才培养产生一定的掣肘作用。同时,外语教育学研究内容的层次性,主要体现在研究议题的精细化程度上。比如,外语学习研究是外语教育学的核心领域,从属于外语教育学;但外语学习研究又包括语音习得、词汇习得、句法习得等内容,这些内容是外语学习研究的下位内容;同时,外语词汇习得研究又可以分为词缀习得、同义词习得、词义习得等,这些内容又是外语词汇习得的下位内容。所以,外语教育学包括若干研究层次,精细化程度不一,这些层次构成了外语教育学的研究系统。层次性思想是外语教育学的主要指导思想和学科体系设计原则(李民、王文斌 2019)。

(5)倡导流程性视角。外语教育学的另一显著特征是其流程性。外语教育学,简单来说就是对外语教育的科学探究,外语教育始于外语需求,没有需求的学科是不存在的。但要搞好外语教育,必须了解外语教育的历史,探讨外语教育的性质与特点等,此即外语教育的问题界定层面,旨在把什么是外语教育搞清楚。之后,就需要探究外语教育目的,并据此制定相应的政策与规划等,此即目标制定、规划两个阶段。制定好规划后,就需要具体实施外语教育,包括研制课程、编写教材、设计教法、探究学习、做好评测等,此即外语教育的实施阶段。实施结束后,还需要对外语教育开展评估工作,以确保教育质量,此即外语教育的管理阶段(详见李民、王文斌 2018b)。一般来说,这些阶段具有方向性,既不能逆转,也不能跳过。不能逆转,是指不同阶段相互衔接,具有承前启后性。比如一般来说需先制定好目标,再开展外语教育规划。但若先做外语教育规划,再制定外语教育目标,就容易造成教育资源的浪费。

前几年关于大学外语工具性与人文性的争论,其本质就是外语教育目的之间的论争。在外语教育已经做好规划(如已列为大学必修课)并进入积极实施(如有课程、有教材)的阶段,再反过来探讨外语教育目的其实是有些迟的。若先把外语教育目的搞清楚,据此再开展外语教育规划工作,则更容易提高教育效率和质量。不能跳过,是指外语教育各个环节环环相扣,每个环节有其存在的必要性,若跳过其中一个环节则容易出现问题。比如,前几年国家大力倡导建立非通用语种专业,这可以被认为是外语教育目标(即培养非通用语种人才)。但由于当时没有做好规划工作就开始了专业招生,课程、教材等也难免有“仓促上马”的嫌疑,导致少数高校第一届学生还没毕业,所在专业就被撤销的尴尬境地。这就是有目标、有实施,但无规划带来的不利后果。所以,外语教育学的流程性视角,在推动外语教育研究的同时,对外语教育实践将带来更加深远的影响。

(6)倡导科学性视角。外语教育学的科学性视角,是指我们倡导将外语教育学当作一门科学来对待。经验固然重要,外语教育学尊重教学经验;但外语教育学作为一门学科,科学性特征明显,是否拥有教学经验不是判断能否开展外语教育研究的标准。即使是本科生,只要对外语教育研究感兴趣,只要能结合自己的专业、特长等,采用定性、定量等方法,广泛阅读文献、科学设计、谨慎实施、深入讨论、细致分析,就能做出高质量的外语教育研究。不能因为本科生没有教学经验就直接认为其无法从事外语教育研究,无法产出高质量外语教育研究。所以,外语教育学的科学性视角,是力图打破现阶段部分研究者认为只有经验丰富的教师才能开展外语教育研究的错误看法。只要方法科学,就都是外语教育学研究。外语教育学的科学性视角,将为外语教育研究输入更多的新鲜血液,长远来看也更有利于外语学科的发展。

2.2 外语教育学研究范式的革新

从研究内容看,传统的外语教育研究注重对具体问题的深入探究(图2纵向箭头右侧所示),比如通过精细化的实验设计考察外语学习者词缀的习得情况。从语言技能看,原有研究侧重听、说、读、写等技能的培养(图2纵向箭头左侧所示)。但无论是研究内容还是语言技能,传统外语教育研究均侧重对其开展精细化研究。为控制其他变量的影响、提高研究效度,探究的点越小越好,方法越细越好。这类研究极大深化了我们对外语学习过程复杂性、多样性的认识,但不利于我们形成对外语教育的整体认识,对外语教育实践的指导作用也相对有限。

外语教育学作为一门统合性学科,不仅重视纵向的精细化研究,而且强调不同领域、议题之间的互动与研究成果的互鉴,采取的是一种横纵兼具的研究范式(如图2所示)。例如,原有外语词汇习得研究多聚焦词汇习得本身,很少考察其他维度或领域,但Sun 和Dang (2020)首先考察了中国高中生的英语词汇习得情况,之后又考察了高中教材中的词汇呈现情况。这样,就为中国高中学生英语词汇习得方面的不足找到了语言输入方面的原因,从议题看就横跨学习和教材两个领域(如图2横向箭头下侧所示)。又如,部分学生反映大学英语收获感不强。以此为出发点,我们考察了义务教育阶段英语课程标准、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与大学英语教学指南、英语专业教学指南在人才培养目标方面的衔接情况,发现大学英语教学指南在人才培养目标方面的要求相较于高中英语课程标准没有显著提升(李民 2025)。这种研究范式与以往大部分研究聚焦于某一学段课程标准的研究不同,横向研究范式明显(如图2横向箭头上侧所示)。外语教育学横纵兼具的研究范式有望给外语教育研究带来新的生命力。

3. 结束语

外语教育学已正式列入教育部学科专业目录,对外语学科影响深远。但学界受传统逻辑实证主义和科学还原主义影响,易对外语教育学的学科性产生误解。本文以此为出发点,在原有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论述了构建外语教育学的必要性,并从研究视角革新和研究范式革新两个维度探讨了外语教育学对外语教育实践和外语教育研究带来的可能影响。整体来看,外语教育学研究视角的革新和研究范式的革新,均具有典型的系统哲学基质,均属于系统哲学在不同议题、不同层面的具体表征。无论是外语教育学学科体系的构拟,还是其学科体系构成要素之间的逻辑关系,以及外语教育学横纵兼具的研究范式,系统性均是其本质属性。笔者认为,这种系统性思维与之前以科学还原主义为主的外语教育研究范式差异明显,从库恩科学革命的角度来看属于研究范式上的革新。所以从这个维度看,外语教育学符合独立学科的要求,可以被视作一门独立的学科。

(本文首次发表在《当代外语研究》2025年第1期)

来源:永大英语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