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日文旅红火态势怎样延续

360影视 2025-02-08 06:21 3

摘要:假日文旅消费成为释放消费潜力、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力量。为大众提供触手可及的文旅消费活动,延续假日经济活跃度,延伸消费惠民政策,将更好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

假日文旅消费成为释放消费潜力、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力量。为大众提供触手可及的文旅消费活动,延续假日经济活跃度,延伸消费惠民政策,将更好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

据文化和旅游部数据中心测算,刚刚过去的春节假期,全国国内出游5.01亿人次,同比增长5.9%;国内出游总花费6770.02亿元,同比增长7.0%。

火热的假日文旅市场,再次彰显出文化旅游日益成为释放消费潜力、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力量。进一步繁荣文化和旅游消费,将假日文旅市场的红火态势延续下去,不断制造新的消费热点,需要政策和市场双向发力。

产品场景推陈出新

春节假期,北京、上海、西安、成都等传统旅游热门目的地依旧广受欢迎,同时,跟着演出去旅行、跟着赛事去旅行,还有“村晚”“村超”“村BA”,让更多的城市、古镇和乡村也焕发了活力;以旅游景区、旅游度假区、历史文化街区、休闲商圈“三区一圈”为代表的休闲场景,仍然是游客假日首选打卡地,博物馆、美术馆、文化馆、科技馆等文化空间也成为假日旅游好去处;非遗游、冰雪游、避寒游火热;夜间文旅消费亮点多多……

顺应消费需求多元化、个性化趋势,各地消费场景不断推陈出新。陕西西安《夜谭·白鹿原》山谷光影秀呈现震撼视听效果,湖南浏阳“烟火浏宿中国年”活动将多媒体与烟花表演相互融合。新技术提升消费体验,宇树科技机器人春晚后亮相浙江乌镇,多地举办AI主题科技庙会,多个景区实现AI导览、拥堵预警等功能,为游客带来全新体验。

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土开发与地区经济研究所区域二室副主任刘敏表示,大众旅游时代,文化和旅游消费逐渐从走马观花的踩点式、观光式转变为网红打卡游、深度游、腹地游等,游客“引得来、留得住、玩得好”成为促进文化旅游消费的重要发力方向。年前,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培育新增长点繁荣文化和旅游消费的若干措施》(以下简称《若干措施》),提出要丰富温泉、旅拍、房车、邮轮、游轮、游艇、乡村民宿等旅游产品;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鼓励打造多样化、差异化低空飞行旅游产品等。“在产品供给方面实现‘海陆空’的聚合和联动,顺应文旅新业态发展趋势,切实以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让消费者有更多选择。”

上海应用技术大学教授、消费者行为研究中心主任宋思根表示,大众对特色优质产品需求旺盛,特色优质产品是培育消费新增长点的必选项。“文化、科技对产品及消费场景的赋能作用日益凸显,已经成为繁荣文化和旅游消费新增长点的重要力量。”

放大惠民举措成效

春节期间,各地纷纷拿出真金白银加大消费补贴力度。吉林发放总规模1亿元的冰雪消费券,使用范围涵盖滑雪、温泉、景区、住宿等;湖北举办“蛇年送福”新春惠民活动,面向全国游客发放1亿元新春惠民券;四川开展“安逸四川 玩转天府”消费月,焕新升级滑雪场、温泉等7类冬季旅游产品,展播推广文旅新场景,发放3.2亿元文旅消费券……实惠便利的文旅消费体验让旅游过年、过文化年成为新年俗。

形式多样的惠民举措是拉动消费的重要发力点。刘敏表示,近年来,国家将繁荣文化和旅游消费放在突出位置,将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机结合,不断完善相关扶持政策,举办各类消费促进活动,取得突出成效。

《若干措施》中,就丰富消费惠民举措再次作出具体部署。中国人民大学创意产业技术研究院副院长宋洋洋认为,通过举办丰富的文化旅游惠民、乐民活动,让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成果更加普及、普惠。“为大众提供‘触手可及’的文化和旅游消费活动,常态化延伸消费惠民,提升‘平日经济’活跃度,将更好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

宋思根建议,持续深入开展全国文旅消费促进活动,推进文旅消费惠民举措不断档,群众消费热情不退温,更好增强文旅消费对经济发展的带动作用。“要积极鼓励各地开展促进文化旅游消费的互惠合作、互通有无、资源共享,调动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增强协同联动和工作合力,着力提升文化和旅游消费的品类范围和便利程度,放大惠民举措的成效。”

提升服务强化支撑

高品质文化旅游产品和服务的打造,既离不开市场主体的创新创造,也离不开规范的市场秩序,以及政策制度的持续优化。

春节假期,南京、无锡、苏州、杭州、厦门等地宣布开放部分政府机关和事业单位院落,方便市民游客免费停车、如厕,有些还提供餐饮服务。旅游目的地治理市场秩序更加高效。中国旅游研究院监测和调查数据显示,春节期间,游客满意度为79.2,较上年同期提高2.6个百分点。中国旅游研究院院长戴斌表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当代旅游发展理念,形成了以法治旅、以法兴旅的假日旅游工作新格局。

宋思根认为,文化和旅游消费的长期繁荣必须重视“增”和“创”,“增”的途径包括强化财政金融政策、扩大文旅有效投资、释放职工消费潜力、提升公共服务水平、优化入境旅游政策等。“‘增’不仅强调增量,更强调以‘创’提质,增强文旅消费的发展后劲。”与“增”对应的是“减”,这意味着各地各级文化和旅游主管部门要会同相关部门,持续消减影响文化和旅游消费的不利因素,依法查处和打击违法行为,提高应急处置能力,营造安全放心的消费环境。

除了提升公共服务水平,刘敏表示,要发挥政府在打好底座、撬动市场中的支撑作用,强化财政金融支撑,用好超大规模统一大市场优势,积极创造条件,使用创新手段扩大文旅有效投资。《若干措施》中提出,加大对符合条件的文化和旅游领域“两新”项目的支持力度,这将有利于对观光车辆、索道缆车、游乐设施、演艺设备等实施更新。为扩大文旅有效投资,《若干措施》还对探索在部分地区开展旅游项目收益权、旅游项目(景区)特许经营权入市交易、备案登记试点工作,支持符合条件的文化和旅游类项目发行基础设施领域不动产投资信托基金(REITs)等作出表述。“用好各项政策,不断扩大文旅有效投资,创造新的文旅消费爆点、亮点,全方位繁荣文化和旅游消费,才能让人们更好地拥抱‘诗和远方’。” (经济日报记者 张 雪)

来源:中国经济网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