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赋能讲好扎西会议故事

360影视 2025-02-08 08:57 2

摘要:扎西会议的光辉历史凝结着我们党的宝贵精神财富。如何让更多人深入了解扎西会议的历史意义和价值,成为重要课题。数字技术能够解决红色文化展陈形式单一、传播效果有限、互动性不足和时空限制强等问题,助力讲好扎西会议的故事。

扎西会议的光辉历史凝结着我们党的宝贵精神财富。如何让更多人深入了解扎西会议的历史意义和价值,成为重要课题。数字技术能够解决红色文化展陈形式单一、传播效果有限、互动性不足和时空限制强等问题,助力讲好扎西会议的故事。

善用数字技术

守护红色文化瑰宝

据统计,红军长征集结扎西留下216处革命遗址遗迹,普查登记的长征相关文物224件,这是传承红色基因的宝贵财富,通过数字化技术采集、修复和保存扎西会议历史资源,可以在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的框架下,全面系统地推进该地区的红色资源保护工作。

数据采集与存储,留住历史原貌。依据国家中华文化数据库数据入库标准,利用先进的三维扫描、高清摄像、激光测绘等技术手段,对扎西会议旧址、革命文物、历史文献、革命故事等进行全方位数据采集。建立详细的三维数字模型、高清图像、音频、视频等多种形式的数据档案,精准记录扎西会议历史遗产现状。同时,通过多介质、多地存储备份,防止因存储设备损坏或自然灾害导致数据丢失,为红色文化打造“数字保险箱”。

虚拟修复与还原,重现历史风貌。利用数字图像处理与建模技术,对受损红色文物与历史遗迹进行虚拟修复。对于旧址因自然侵蚀或人为破坏改变的部分,利用数字建模技术还原。依托数字技术强大功能,遵循文化遗产保护原真性原则,最大程度恢复红色文化遗产历史风貌,延续红色历史脉络。

构建数字场景

具象历史转折瞬间

在对扎西会议内涵进行精准把握和创新呈现的基础上,数字叙事技术能将红色文化静态资源转化为动态展示,数字交互技术能以多重形式连接大众和历史资源,让人们可以近距离接触、了解和感受那段波澜壮阔的革命历史。

增强沉浸式体验,“穿越”历史现场。抓紧对红军长征过云南情景体验馆、红军长征标语馆、红军川滇黔边区游击纵队展陈馆等多个红色教育场馆进行数字化转型升级。运用AI虚拟交互、全息影像、全维度机械运动、虚拟现实技术、三维声场等数字化技术,重现和展示红军在云南的重大历史事件、革命活动、经典战斗场景等,为游客打造沉浸式的参观体验。

丰富互动性形式,强化历史感悟。不同受众对红色故事内容有不同需求,青少年偏好以游戏、动画等娱乐性较强的形式获取知识,可开发以扎西会议为背景的互动游戏;学者或历史爱好者更倾向于深度研究,可通过数字平台提供的专家讲座、历史研究成果分享等板块满足其需求。

完善数字传媒

彰显历史精神伟力

打造融媒体平台,活化历史资源。政府应搭建综合数字传播平台,整合沉浸式数字展览、互动式数字游戏、数字影视精品等多种资源。以网络为纽带,将各个分散的数字资源有机地连接起来,形成互联互通、资源共享的红色文化数字空间。组织鼓励社会各界参与红色文化遗产的数字化保护传承。

创新开放式机制,塑造集体记忆。构建人民群众共建共享的文化互动平台,为扎西会议集体记忆的塑造提供空间。借助社交媒体平台的力量,对数字传播平台进行广泛推广,让红色场馆、红色文物、红色故事更多地出现在受众视野中。运用大数据技术活化整合用户生成内容(UGC),鼓励用户分享自己的红色文化体验、研究成果、红色文化故事等创作内容,形成丰富的交流互动。

数字赋能以更生动鲜活、妙趣盎然且多元立体的方式,促进我们讲好、传播好扎西会议的故事,让扎西会议精神熔铸在各族群众的心中,不断加深对百年党史的理解和把握。

(作者白莹系云南农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作者杨永建系云南农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本文系云南省 “双百双进”活动调研项目(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研究专项)一般项目“运用云南红色资源推动高校思政课提质增效路径研究”(2024SBSJ12YB),云南农业大学教育教学改革项目云南地方党史资源融入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实践研究(2022SZL05)阶段性成果)

来源:昆明信息港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