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刚刚启幕的哈尔滨第九届亚洲冬季运动会中,来自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的设计力量继2022年北京冬奥会后再度亮相。主火炬塔“雪韵丁香”的点火仪式成为开幕式令人瞩目的瞬间,耀眼的火焰伴随着璀璨的光影效果,照亮了冰城的冬夜,也激扬起冰雪梦想的中国力量。
在刚刚启幕的哈尔滨第九届亚洲冬季运动会中,来自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的设计力量继2022年北京冬奥会后再度亮相。主火炬塔“雪韵丁香”的点火仪式成为开幕式令人瞩目的瞬间,耀眼的火焰伴随着璀璨的光影效果,照亮了冰城的冬夜,也激扬起冰雪梦想的中国力量。
开幕式现场
中国首位冬奥会速度滑冰项目金牌获得者、国际奥委会委员张虹点燃主火炬塔
开幕式现场主火炬塔
开幕式现场
开幕式现场主火炬塔火炬头
(图片来源:CCTV)
“雪韵丁香”火炬塔
工业设计系马赛教授团队
团队成员:马赛 范寅良 张雷 任续超 张泊宁 刘泽平
马赛老师、范寅良老师在现场指导
设计灵感:凝聚自然与文化的深意
主火炬塔在冰雪大世界中屹立
“雪韵丁香”火炬塔的设计灵感来源于哈尔滨的市花,即丁香花,以及其浓郁的地方特色——冰雪文化,火炬塔巧妙地将"地域文化"与"冰雪运动"完美融合,铸就了独特的艺术杰作。丁香花以其坚韧优雅的气质,完美诠释着哈尔滨人民自强不息的精神品格。其中,珍稀的五瓣丁香更被视为自然的馈赠,象征着幸运与祝福,寄托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而晶莹的雪花,作为冰城哈尔滨独特的文化符号,不仅象征着纯洁与和平,更承载着冰雪运动的激情与梦想。
"雪韵丁香"火炬塔通过将丁香与雪花两大元素的完美融合,不仅展现了哈尔滨独特的城市魅力,更将悠久的冰雪文化注入其中,成为一张既有深厚文化底蕴,又具世界影响力的城市文化名片,向世界展现一个充满活力与魅力的新时代中国城市形象。
主火炬塔两大设计元素
形态之美:融汇天工与匠心的巧思
设计团队以哈尔滨的城市精神和冰雪运动文化为基础,将象征坚韧与优雅的丁香花曲线与承载纯洁与和平寓意的雪花形态融为一个艺术整体。火炬塔采用"同心圆"的结构,从空中俯视可以见证丁香与雪花的“同心绽放”,这一设计不仅彰显了亚冬会"冰雪同梦,亚洲同心"的主题,更体现了哈尔滨这座城市开放、包容的博大胸怀。
主火炬塔结构数据、主火炬塔设计细节
塔体的造型着重刻画六瓣雪花与五瓣丁香花的融合。塔身整体呈双锥体结构,总体高度为28.55米;火炬塔下端雪花裙摆平均分为6组结构打造;火炬塔顶部丁香花共由5组丁香花瓣组合而成;塔体腰身最纤细的部分半径仅为0.65米,造型挺拔高耸,极具优雅的艺术性和美感。火炬塔外侧幕墙运用不锈钢材料构建,考虑到运输及加工要求,火炬塔外层被分隔为幕墙结构。塔身幕墙采用PPG常温氟碳涂料进行基材的预处理与涂层的分层施工,打造出色彩纯白如雪、质感哑光简约的整体效果,宛如一座雪雕般晶莹剔透。
火炬塔上端的丁香花造型巧妙汲取了自然美学的设计理念,呈现出丁香花瓣柔美温和的三维自然曲线;下端的“雪花裙摆”则是一场工业美感的艺术呈现;塔体轮廓汲取函数曲线之美,将精密的几何比例与现代工艺相融合,塑造出行云流水般的优雅线条与轮廓。
工艺之韵:交织传统与创新的诗意
主火炬塔纹样参数化设计
设计团队运用参数化技术,将几何化的雪花与丁香花纹样精心排布于塔体上下两端。顶部的丁香花朵镂空肌理沿着塔身次第向下绽放,与底部的雪花纹样相互链接,形成音乐般的美感与韵律,宛如朵朵丁香从天际飘散,化作晶莹的雪花悄然落下,为这片土地带来最真挚的祝福。同时,塔身两端还以“丁香花”与“雪花”的横向装饰纹样加以装饰,从细节中传递独特的东方美学意境。
主火炬塔火炬头设计
在火炬头的色彩设计中,团队结合了自然与东方古韵的色彩元素。火炬头与花蕊整体采用鲜艳的中国红,与洁白的塔身形成了强烈的视觉张力,既象征着喜悦与激情,又展现出力量与活力。
火炬头结构的设计同样引人注目,其内部的燃烧喷头由56个如同花蕊般的金色钛合金喷口组成,象征着中国56个民族万众一心。燃烧喷头周边环绕的纵向的棱缝造型,代表着携手共进的团结精神。连接火炬头与塔身的肋板巧妙汲取花瓣连接处的流线造型,既解决了结构问题,也使花瓣的仿生造型趋于完美。
地标之光:凝聚历史与未来的印记
主火炬塔灯光设计(夜间灯光变化)
火炬塔底部设有宽阔平台,内部灯光系统由7080颗LED点光源组成,顶部花瓣配有总长120米的软灯带勾勒出丁香轮廓,同时在火炬塔周身配有大投光灯、小投光灯,以高效节能的照明技术降低能源消耗,同时营造出晶莹剔透的光影效果,宛如在冰雪世界中托起一朵傲然绽放的五瓣丁香。火炬塔在一天中的不同时刻展现出不同的风姿:晨曦中,纯白的塔身熠熠生辉;日光下,整体造型端庄挺拔;夜幕降临后,灯光穿透精致的雕纹,与火炬塔表面的丁香花、雪花纹样交织盛开,绽放出璀璨光华。绚丽的光影与哈尔滨冰雪大世界的景观交相辉映,共同编织出一幅动人的冰雪画卷,为这座北国冰城注入浪漫与活力。
赛后,火炬头将换身为永久的灯光装置,继续为哈尔滨的夜空增添光彩。这座凝结着匠心与艺术的地标建筑,不仅见证了第九届亚冬会的激情与荣耀,更将成为哈尔滨新的文化坐标。它矗立于此,记录着冰雪文化的发展轨迹,诉说着哈尔滨的开放包容,更展现着这座城市在新时代的勃勃生机。
2024年8月中下旬,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收到第九届亚洲冬季运动会执行委员会的邀请。在清华大学美术学院院长马赛教授率领下,工业设计系范寅良教授、张雷教授带领博士后任续超,硕士研究生张泊宁和刘泽平等进行具有创新性的方案设计,9月24日,清华大学美术学院设计团队从12家参与竞标的单位中脱颖而出,其设计方案成功中标第九届亚洲冬季运动会主火炬塔设计项目 。10月2日,该方案确认通过,随即正式启动深化设计工作。
时间紧迫、任务繁重,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团队高效开展深化设计,巧妙融合艺术与科技,打造出“雪韵丁香”主火炬塔设计方案。该方案在设计理念与施工工艺上均有创新。主方案设计强调的“冰雪同梦,亚洲同心”主题,在最终成果里得到了直观呈现。
设计团队前往哈尔滨进行方案研讨
多组设计方案
(左右)
从设计理念到落地实施,“雪韵丁香”火炬塔始终以冰雪为媒,以丁香为情,将哈尔滨的地域文化特色与亚冬会“冰雪同梦,亚洲同心”的主题有机结合,成为一座凝聚文化与科技的艺术杰作。不仅如此,火炬塔的诞生更是一次设计与工程的跨界探索。从设计构思到高效落地,马赛教授团队将艺科融合的理念贯穿始终,以高度的责任感和创新力应对设计与施工中的重重挑战,通过严谨的创意构思、卓越的跨学科统筹协作,以及对文化传承与科技创新的深度融合,将火炬塔打造成一件代表中国智慧与国际视野的艺术作品。
设计团队进行生产考察
(左右)
设计团队前往哈尔滨主火炬塔搭建现场配合搭建工作
(左右)
会徽及吉祥物
视觉传达设计系陈磊教授团队
团队成员:陈磊 邵文沁 黄伊磊 何礼行 曾千千
蓝浚雯 朱佳淇 俞茜茜
会徽“超越”
会徽“超越”,巧妙融合短道速滑运动员、哈尔滨市花丁香花、舞动的飘带造型进行同构设计,将中国文化与奥林匹克元素结合,传递新时代中国加快体育强国建设,不懈努力向更高、更快、更强的目标发起挑战,为亚洲冰雪运作出新贡献的美好追求。
第九届亚冬会会徽 “超越”
会徽由主体图形、文字标志、亚奥理事会太阳标志三部分组成。短道速滑运动员灵动飘逸的身姿,体现了亚洲冰雪健儿奋力拼搏、不断超越自我的体育精神,也是哈尔滨“奥运冠军之城”的荣耀之证。盛开的丁香花,展现了哈尔滨开放包容的城市文化。舞动的飘带为会徽增添了欢庆的视觉感受,既是对过往的致敬,也是对未来的憧憬。左上角太阳图标是亚奥理事会的象征符号,代表着亚洲各国共同追求繁荣进步与和平的夙愿。
会徽以蓝色和紫色为主色调的渐变,逼真模拟阳光照射在冰面后折射的斑斓光影,寓意冰雪运动魅力无限。飘带中的渐变紫色,取自哈尔滨市花丁香花的主色。
图形整体线条结构可以看出是一个变体汉字“九”,直意为第九届亚冬会。中华文化,以九为尊,充满未来感的“九”,表达了哈尔滨对亚洲各国睦邻友人的至高礼遇。此外,外部轮廓线条又组成了一个草书的“合”字。中华民族“合”文化深远丰富,传递出中国人民期待与亚洲各国友人欢聚一堂,团结合作、携手进步的美好夙愿。
吉祥物“滨滨”“妮妮”
2025年第九届亚洲冬季运动会吉祥物是一对可爱的东北虎。“滨滨”是代表冰上运动的吉祥物,身穿冬季运动服,戴着红围巾、蓝手套,脚穿冰刀在快乐地滑冰。滑单板的“妮妮”是代表雪上运动的吉祥物,身穿中国民间传统毛领节庆红袄,非常喜庆。
在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虎是吉祥的象征,被赋予很多积极的品格,其中“正直”“力量”和“勇气”,与奥林匹克运动精神高度契合。“滨滨”名字取自“哈尔滨”,“妮妮”取自“您”的读音,两个名字寓意“哈尔滨欢迎您”,展示出哈尔滨对亚洲各国友人的热切期盼和诚挚欢迎。“滨滨”和“妮妮”强壮、可爱、热情、喜庆的整体形象,象征着亚冬会运动员强壮的身体、坚韧的意志,象征着哈尔滨人民热情豪爽、喜迎宾客。
第九届亚冬会吉祥物 “滨滨”(左)和 “妮妮”(右)
“滨滨”和“妮妮”以2023年9月出生于黑龙江东北虎林园的两只可爱的小东北虎为原型进行设计创作,将虎头虎脑的可爱形象与哈尔滨独特的冬季冰雪文化特色、民俗文化风情巧妙融合在一起。吉祥物面部特征参考了北方特色的传统民俗玩具布老虎;耳朵和额头上的装饰借鉴了哈尔滨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方正剪纸的视觉语言;头顶标志性的“王”字虎纹和花袄上的纹饰使用了“雪花”的造型;手套上有哈尔滨市花丁香花的图案。整体图案将“东北虎”拟人化并与奥林匹克精神融合设计,彰显文化自信,激发文化活力,以优秀文化助力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
会徽及吉祥物设计团队包括了专业教师、博士研究生、硕士研究生和本科生,在创作期间,团队每位成员最大化发挥专业特长、创意思维,夜以继日,共完成数十稿设计方案。经过多轮筛选组合、整合优化,在投稿阶段,团队集体提交了7件会徽设计方案、7件吉祥物设计方案。
色彩系统、核心图形及体育图标
视觉传达设计系陈磊教授团队
团队成员:陈磊 邵文沁 黄伊磊 何礼行 曾千千
蓝浚雯 朱佳淇 俞茜茜
“翠影紫梦”色彩系统
2025年第九届亚冬会的“翠影紫梦”色彩系统主要用于比赛项目体育图标、城市氛围营造、场馆和特许产品开发等的设计工作。包含“冰晶蓝”“丁香紫”“兴安绿”“丰登黄”四大主题色系。
“冰晶蓝”“丁香紫”“兴安绿”“丰登黄” 四大主题色系
“冰晶蓝”色系灵感来自独具哈尔滨冰雪特色的松花江冰层。晶莹剔透的蓝色质感彰显出北国冰雪之城的独特魅力,同时表达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丁香紫”色系源自哈尔滨市花丁香花。充满魅力的紫红色,象征着哈尔滨的热情好客与创新活力,彰显第九届亚冬会激情四射与热烈奔放的氛围。“兴安绿”色系以东北大小兴安岭广袤林地葱郁的绿色,展现在东北全面振兴战略目标大背景下,哈尔滨高质量、可持续发展的美好愿景。“丰登黄”色系取五谷丰登之意,源自黑龙江丰收季稻浪滚滚、金黄灿灿的景色,象征哈尔滨富饶的农业资源,突显端牢“中国饭碗”、着力打造“现代农业之都”的坚定信心。
“瑞丰”核心图形
核心图形主要应用于场馆内外、城市形象景观、文化活动等亚冬会各领域的设计工作。图形设计提取“瑞雪兆丰年”中的“瑞丰”为名,设计灵感来自哈尔滨丰富的冰雪文化和多元、包容的城市特色。图形以蜿蜒美丽的松花江为主线,从奔涌流淌渐变成一条动感十足的五线谱。核心图形配有哈尔滨大剧院、雪花、冰花等城市元素,明快流畅的曲线和抽象的视觉语言,全景展示了哈尔滨作为“冰雪之城”“音乐之都”“奥运冠军之城”的浪漫特色和朝气蓬勃的发展势头。
“瑞丰” 核心图形
体育图标
体育图标设计根据会徽“超越”造型衍生而来,沿用了会徽的视觉风格。体育图标共分为16个单项图标,视觉表现或刚劲有力,或飘逸优美,或充满激情,通过生动准确的运动形象来表现亚冬会的各个体育项目。
体育图标动态展示
陈磊教授设计团队工作照
奖牌设计(入围)
工艺美术系王晓昕副教授团队
团队成员:王晓昕 黎科 王石竹 单金 郭天一
赵之萱 吴润泽 丛聪 孙秋爽
工艺美术系的王晓昕副教授带领的创作团队,积极投身于哈尔滨2025年第九届亚洲冬季运动会奖牌设计征集活动。团队精心策划并呈献了一系列满载创意与审美韵味的奖牌设计方案。其中,“冰舞花韵”与“冰雪共舞”这两套方案,将冰雪之灵与运动之美巧妙融合,入围了前五名;创作团队的另外三套方案——“冰梦花影”、“同心互融”以及“同心律动”,入围前十名。王晓昕副教授团队的五套方案均进入前十,占比高达50%,这一成绩不仅是对创作团队创意与设计的高度认可,更是工艺美术系深厚底蕴与广泛影响力的有力彰显。
入围证书
王晓昕副教授设计团队工作照
在各项设计征集公告发布后,清华大学美术学院高度重视,迅速响应,组织相关专业师生积极参与。从庄严典雅的火炬塔到灵动可爱的吉祥物,从寓意深远的会徽到精心打造的色彩系统、核心图形及体育图标,美术学院始终秉持高度的责任感、使命感,深度参与了这场国际性体育盛事的视觉形象塑造,为激情闪耀的亚冬会注入了浓厚的文化底蕴和无限的艺术魅力。
作为美术学院人才培养与项目实践成果的集中展现,各团队在创作过程中通力合作,精益求精,每一处细节尽显匠心巧思,以设计之力共创漫天雪韵,让艺术与亚冬会赛事精神同频共振,是对亚洲体育精神及文化多样性的一次深情致敬。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拥有参与重大体育赛事设计的光辉传统,2022年4月成立的清华大学奥林匹克艺术研究中心更为本次设计任务奠定了深厚的理论基础和坚实的实践支撑。中心的创建标志着学院在奥林匹克精神与艺术创作的交汇点上,迈出了具有历史意义的步伐,进一步推动了艺术、体育与科技的深度融合。
师生齐上阵,磨枪亦砺胆,迎接每一道难题。设计不仅是视觉的呈现,更是对文化、技术、团队协作和创新精神的全方位锤炼。在参与这些项目的过程中,学生们需在现实环境中考虑各种限定性条件,面临着远超于于日常课业的高标准、严要求,以及时间限制、跨专业协同、跨领域沟通等挑战,从理念的构想到细节的打磨,再到与各方协作的反复调整,都需要团队在实践中精准把握创意与可操作性之间的平衡。
“在场”显担当,“同心”作栋梁,在传承中创新,在守正中发展。本次亚冬会设计中,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始终秉持服务国家的宗旨,以艺术之美襄体育之业,以冰雪之韵奏亚洲之歌。未来,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将秉持更加开阔的视野,在各类实战项目的检验中不断提升师生的专业综合素养,进一步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国际性展示与国际文化交流互鉴,为文化艺术事业与体育事业的蓬勃发展贡献力量。
来源:京津冀消息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