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PT机器人公司“波士顿动力”败给了上春晚的宇树科技

360影视 2025-02-08 00:12 2

摘要:在机器人领域,波士顿动力可谓是声名远扬。这家成立于 1992 年的公司,最初脱胎于麻省理工学院的实验室,有着深厚的学术背景,还拿过美国国防部几千万美元的投资,服务过美国国防高级研究计划局等许多军方机构,其发展历程备受关注。

在机器人领域,波士顿动力可谓是声名远扬。这家成立于 1992 年的公司,最初脱胎于麻省理工学院的实验室,有着深厚的学术背景,还拿过美国国防部几千万美元的投资,服务过美国国防高级研究计划局等许多军方机构,其发展历程备受关注。

多年来,波士顿动力发布了许多令人惊叹的机器人视频。从负重仍能灵活行走、对外力干扰反应迅速的四足机器人 BigDog,到能走能跑、爬楼梯、上坡下坡的电动液压机器狗 Spot,再到会跑酷、后空翻、做体操,行走姿态更像人的人形机器人 Atlas,这些视频中的机器人展现出了极高的灵活性和运动能力,每一次发布都能在网络上引发广泛传播和热议 ,吸引了众多来自世界各大院校的顶尖科研人才。

但辉煌的背后,波士顿动力有着 “PPT 公司” 的争议性标签。

32 年的发展历程中,波士顿动力一直没有推出真正落地的产品。虽然技术先进,但在商业化方面却困难重重。为了维持公司运营,它对融资的依赖程度很高。每到融资季,公司就会发布那些 “非常科幻” 的视频,凭借视频中机器人的惊艳表现,吸引投资者,给人一种前途无限的感觉。可仅靠视频展示技术,而没有实际产品落地,这种发展模式难以支撑公司的长远发展。

从商业角度来看,波士顿动力无疑是失败的。

如今,美国资金已经不愿再充当接盘侠。2013 年 12 月,波士顿动力被谷歌收购,成为 X 部门的一部分;2017 年 6 月,日本软银集团从谷歌母公司手中买下该公司;2020 年 12 月,韩国现代汽车公司又从日本软银集团手中收购了波士顿动力公司。根据收购协议,日韩作为所有者,不能拥有公司技术,也不能干涉公司决策,只能单纯提供资金支持,沦为 “给钱就行” 的 “干爹” 角色。

与波士顿动力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中国的宇树科技。这家成立于 2016 年的公司,在机器人领域如同黑马一般迅速崛起。

宇树科技专注于足式机器人的研发,坚持走电驱技术路线。其研发的四足机器人在市场上取得了显著成绩,销量占全球的 60% 以上 ,成为公司的 “王牌” 产品。从最初的 XDog,到后来的 Laikago、AlienGo、Go1 和 Go2,宇树科技不断对产品进行迭代升级,在降低成本的同时提升产品性能。其中,Go2 起售价已降至万元以内,让更多消费者能够接受。

在技术研发上,宇树科技注重核心零部件的自主研发,包括电机、减速器、电机驱动器、编码器、电池、主控板、感知系统等。这种全栈自研的模式不仅有助于公司控制成本,提高产品性价比,还能更好地实现硬件和软件的结合,保障产品出厂的一致性和可靠性,为其技术发展和市场拓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在商业化应用方面,宇树科技积极拓展多元应用场景。其产品不仅在科研教育领域得到广泛应用,还进入了家庭服务、智能制造、检查、救火和急救等多个领域。2024 年,宇树科技推出的人形机器人 G1,起售价仅为 9.9 万元,首次将双足人形机器人价格下调至 10 万元以内,凭借极具竞争力的价格和出色的性能,吸引了众多关注,进一步拓宽了其市场空间。

此外,宇树科技还多次登上春晚舞台,2021 年牛年春晚,机器牛 “犇犇” 凭借可爱的外形和灵活的动作圈粉无数;2025 年,人形机器人 H1 在春晚舞台上跳起 AI 机器秧歌,再次展现了公司的技术实力,提升了品牌知名度。

在机器人技术发展的道路上,技术路线的选择犹如在迷雾中寻找方向,关乎企业的兴衰成败,波士顿动力和宇树科技便是两个典型的例子,它们在液压与电驱技术路线上的不同抉择,带来了截然不同的发展轨迹。

波士顿动力在过去 32 年里,将大量精力投入到液压系统的研发中,成为该领域技术积累最为深厚的企业 。液压系统能赋予机器人强大的动力和出色的平衡性,让机器人完成一些高难度动作。但这种技术也存在明显的缺陷,其成本高昂,系统复杂度高,维护难度大,这使得机器人的生产和使用成本居高不下,难以大规模推广应用。高昂的成本不仅限制了产品的市场普及,也给公司的商业化进程带来了巨大阻碍。

随着技术的发展和市场需求的变化,波士顿动力逐渐意识到液压技术的局限性。今年,公司毅然决定转型电驱,希望通过电驱技术降低成本,提高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但此时,它已经在这场技术竞赛中落后了。电驱技术领域经过多年发展,已经形成了一定的技术壁垒和市场格局,波士顿动力想要在这个新领域迎头赶上,并非易事。

宇树科技从成立之初就选择了电驱技术路线,这一选择顺应了市场对低成本、高效率机器人的需求。电驱系统具有成本低、效率高、易维护等优点,为宇树科技的产品大规模商业化和量产提供了可能 。在成本控制方面,电驱技术使得宇树科技能够以较低的成本生产机器人,像 Go2 起售价已降至万元以内,这让更多消费者能够接受。在效率上,电驱系统反应灵敏,能让机器人快速响应指令,满足不同场景的应用需求。而且,电驱系统维护相对简单,降低了用户的使用成本和维护难度,进一步提升了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技术路线的选择对企业发展的影响是全方位的。从产品研发角度看,不同的技术路线决定了研发的方向和重点,也影响着研发的难度和成本。选择合适的技术路线,能让企业在研发过程中事半功倍,更快地推出符合市场需求的产品;反之,则可能陷入研发困境,耗费大量资源却难以取得理想成果。在市场推广方面,技术路线直接关系到产品的性能和成本,进而影响产品的市场定位和市场接受度。符合市场需求的技术路线,能让产品迅速打开市场,获得用户认可;而脱离市场需求的技术路线,即使技术再先进,也可能面临市场推广的难题。

美国制造业的持续空心化对其机器人产业发展产生了深远的负面影响。随着制造业的外迁,美国国内的配套产业逐渐萎缩,生态系统变得残缺不全。在这种环境下,即便专业人士能够想到机器人技术路线走电动的可能性,但在实际操作中却面临重重困难。由于缺乏足够的本土供应商,零部件的供应成为制约电动机器人发展的瓶颈,这使得美国在电动机器人领域的发展举步维艰。

相比之下,中国庞大的市场规模和完善的产业生态为机器人企业的发展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中国拥有全球最完整的工业体系,涵盖了从原材料供应、零部件制造到整机生产的各个环节,这使得中国的机器人企业在发展过程中能够获得充足的原材料和零部件供应,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率。同时,中国巨大的市场需求为机器人企业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不同行业、不同领域的客户需求促使企业不断创新,开发出更符合市场需求的产品和应用场景。

在这样的产业生态环境下,中国的机器人企业能够在多个技术路线上进行尝试和探索,不必担心因选择错误的技术路线而陷入绝境。因为即使某一条技术路线暂时遇阻,企业也可以凭借完善的产业生态和市场需求,迅速调整方向,转向其他更具潜力的技术路线。这种容错机制和多元化的发展路径,使得中国的机器人企业在技术创新和市场拓展方面更具优势,能够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

波士顿动力的失败与宇树科技的成功,为我们展现了机器人行业发展的不同轨迹,也揭示了企业发展的底层逻辑。波士顿动力虽然技术先进,但过度依赖液压技术,忽视市场需求,商业化策略失误,导致其在市场竞争中逐渐陷入困境;而宇树科技则聚焦电驱技术,注重产品研发与市场需求的结合,凭借中国完善的产业生态和市场优势,实现了规模化落地和快速发展 。

这一对比清晰地表明,企业的发展不能仅仅依赖于先进的技术,更要注重产品的实际应用和市场需求的满足。只有将技术与市场紧密结合,以产品为核心,不断优化产品性能,降低成本,拓展应用场景,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

展望未来,机器人行业前景广阔,充满机遇与挑战。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电驱技术和液压技术都将在各自适合的领域发挥重要作用。企业在技术研发过程中,应时刻保持对市场动态的敏锐洞察力,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合理选择技术路线,避免盲目追求技术的先进性而忽视市场的实际需求 。

对于中国的机器人企业而言,要充分发挥国内市场规模大、产业生态完善的优势,加大技术创新和产品研发力度,不断提升产品的质量和性能,拓展国内外市场,推动机器人产业的高质量发展。同时,企业还应积极关注行业发展趋势,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学习借鉴国际先进经验,提升自身的核心竞争力,在全球机器人市场中占据一席之地 。

来源:百科技展示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