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作为人体重要的承重关节之一,踝关节在日常生活中承受着巨大的压力,尤其是在运动、行走或跳跃时。据徐汇区长桥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康复科医生王永华介绍,踝关节扭伤是关节及韧带损伤中发病率最高的疾病,一般都有急性受伤史,并伴有不同程度的疼痛、肿胀、瘀斑、跛行和压痛,踝
作为人体重要的承重关节之一,踝关节在日常生活中承受着巨大的压力,尤其是在运动、行走或跳跃时。据徐汇区长桥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康复科医生王永华介绍,踝关节扭伤是关节及韧带损伤中发病率最高的疾病,一般都有急性受伤史,并伴有不同程度的疼痛、肿胀、瘀斑、跛行和压痛,踝关节被动外翻伤侧疼痛。
王永华为记者介绍了常见的踝关节扭伤治疗策略。在损伤发生的0—2周内,即损伤早期,应先采取“POLICE”原则。
1.P(Protection,保护)当发生踝关节扭伤时,应立即休息,减少或避免患肢负重,尽可能将踝关节置于中立位,可用简单踝关节支具进行固定,以免加重伤情。
2.OL(optimum loading,合适的负荷)踝关节损伤后数天进行关节活动度训练,并给予适当的负重,可以使踝关节扭伤更快恢复,是否可以负重,需要根据情况而定。
3.I(ICE,冷敷)冷敷可以刺激损伤处血管收缩,减少出血,从而达到止血、减轻肿胀和镇痛的效果。冷敷应敷在疼痛肿胀处,每次敷15—20分钟,每次间隔至少两小时。建议伤后24小时—48小时内冰敷,急性期不建议热敷,防止肿胀加剧,对于皮肤感觉减退的老人,防止冻伤。
4.C(Commpression,加压包扎)包扎时踝关节应处于中立位,通过包扎实现踝关节的制动,使踝关节更加稳定。
5.E(Elevation,抬高患肢)患肢抬高的高度至少超过心脏位置,目的是加速血液和淋巴液回流,减轻患肢肿胀。
早期还可以进行无热量超短波、激光或超声波等物理因子治疗,加快肿胀消退。急性期使用肌内贴可以有效缓解局部肿胀。王永华提醒,在休养期间也要注意进行无负重状态下踝关节各个方向的运动训练,保持关节活动度的正常。
随着疼痛及肿胀的消退,即可开始此阶段康复。
踝关节背伸与踝泵训练、踝关节内翻与外翻、踝关节环绕等踝关节活动度训练,可以增加其灵活性。
王永华还推荐进行一些抗阻训练来加强踝关节肌肉力量,保持其稳定性,推荐的训练动作如下:
1.伸直膝关节,踝关各个方向的抗阻训练;
2.上下台阶练习;
3.提踵训练:缓慢抬起脚后跟并保持3秒后缓慢放下,每组20个,每天若干组;
4.踮脚、脚后跟行走训练。
平衡能力的训练则可以改善本体感觉功能。比如:
1.单腿平衡:尝试通过单腿站立10—30秒钟,熟练之后通过闭眼或单腿下蹲来增加训练难度。
2.平衡板训练:站在平衡板上,用一条腿力量尽量控制身体平衡。
3.平衡板半蹲训练:尝试在平衡板上,进行10次缓慢的受控的半蹲。
文稿:长桥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记者:沈艺飞
编辑:邱彩红
校对:耿洁玉
审校:韦丽
来源:上海徐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