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年夜饭、电影票、烟花…… 春节假期消费维权舆情高频热点有这些

360影视 2025-02-08 15:01 3

摘要:2月8日,2025年春节假期江苏省消保委消费维权舆情分析报告发布。江苏省消保委利用互联网舆情监测系统,对1月28日至2月4日期间相关消费维权情况进行了网络大数据舆情分析。春节期间江苏省内消费维权情况总体平稳,舆论倾向持续向好,消费市场热闹有序、消费者满意度和体

2月8日,2025年春节假期江苏省消保委消费维权舆情分析报告发布。江苏省消保委利用互联网舆情监测系统,对1月28日至2月4日期间相关消费维权情况进行了网络大数据舆情分析。春节期间江苏省内消费维权情况总体平稳,舆论倾向持续向好,消费市场热闹有序、消费者满意度和体验感不断提升。但在旅游、观影、出行、餐饮、消费服务等热点方面,一些涉及价格争议、虚假宣传、服务不到位等问题引发的不愉快仍然不容忽视。年夜饭、价格、堵车、旅游、烟花、团购、饭店、优惠等为春节期间消费维权信息传播高频词。

春节期间消费维权舆情信息走势图

春节期间消费维权舆情关键词云图

全省消费维权舆情主要涉及旅游、娱乐、出行、购物四大领域:一是景区旅游体验感不佳,省内有关旅游消费维权舆情信息共计27116条;二是春节档电影票价问题突出,省内有关观影消费维权舆情信息共计65933条;三是年夜饭价格飙升起争议,省内有关年夜饭消费维权舆情信息为3832条,涨价、选择受限、价格与服务质量不匹配等问题引发热议;四是购买烟花爆竹产生纠纷,省内有关烟花爆竹消费维权舆情信息共计12132条,部分消费者通过社交媒体购买烟花遇骗局,权益受损。此外,还有新能源车高速充电难、黄金价格上涨等热点引起较多关注。

在户外等了近两个小时

被告知烟花秀取消

旅游方面的吐槽主要体现在:一是部分景区人流量大,排队时间长,游客体验感不佳;二是部分景区的宣传视频与游客实际看到的大相径庭,消费者吐槽虚假宣传、货不对板;三是景区运力不足,管理存在短板,服务水平有待提升。

【投诉案例】

消费者李女士投诉称其购买了2025年1月29日徐州某景区的门票,该景区宣传晚上九点十五分有烟花秀,消费者入园后在户外等了近两个小时,被告知烟花秀取消。消费者认为景区宣传晚上有烟花秀,却没有提前通知游客烟花秀取消的情况,属于虚假宣传,要求退赔费用。

【消保委意见】

建议商家或平台在节假日期间,更应做到诚信经营,杜绝虚假宣传,宣传时应将景区实景呈现给消费者,不得虚假引流;景区管理部门也应提前谋划,通过大数据等技术手段,提前预测游客流量,合理安排接待容量,及时发布限流信息,引导游客错峰出行。同时,不断提升服务水平,增加基础设施建设,如增设休息区等,为游客带来更优质的游玩体验。

春节档电影票价引发吐槽

有消费者遭遇观影过程中黑屏

2025年春节档电影市场迎来火爆开局,热门影片场次爆满,甚至出现了一票难求的现象,但过高的票价也引发不少消费者吐槽,尤其是关于县城电影票的价格比大城市贵的吐槽最为突出。平台购票价格与实际票面价格不符、影院卖无座票、影院强制购买3D眼镜、观影过程中黑屏等问题也引发消费者不满。

【投诉案例】

消费者张先生称其于2025年1月30日在常州某电影院看电影。下午一点半开始的电影,完结时间为三点半,但三点十五分影厅开灯导致后面的内容全看不见,事后消费者找工作人员处理,工作人员态度恶劣,遂投诉至常州市金坛区消保委。

【消保委意见】

影院和发行方应合理定价、提升观影体验,以满足观众的多样化需求。要明确告知影厅服务费所对应的服务,对于一些收费项目,如3D眼镜的购买等,确保消费者的选择权和知情权。有关部门可通过制定电影票价的合理指导价或价格区间来进行规范,防止影院随意抬高票价,引导市场良性竞争。积极引导行业自律,推动企业共同遵守职业道德和市场规则,助力电影行业有序健康发展。同时,观众也应保持理性消费观念,理性对待票价、灵活选择观影时间和影院。

年夜饭价格飙升争议

有店家收取15%的服务费

不少消费者反映,年夜饭的价格相较于平时明显偏高,有的餐厅甚至涨价数倍。还有消费者反映,年夜饭的价格与所提供的菜品和服务质量不成正比,在就餐选择上也存在诸多限制。

【投诉案例】

消费者狄女士于2025年2月1日向邗江区景区消费者协会投诉称,其在扬州某餐厅吃饭,结账时发现店家收取了15%的服务费。消费者认为其进店后商家并未明确告知需要收取服务费,店内也没有任何标识,且服务费比例较高,并不合理,要求退款。

【消保委意见】

建议餐饮企业依据食材及服务成本合理定价,杜绝价格欺诈和哄抬物价的行为;保证食材品质与新鲜度,严格把控食材采购源头,重视食品安全;尊重消费者自主选择权,应提供多样化的点餐选择。同时,消费者也需要理性看待价格问题,根据自己的需求和预算做出明智的选择。在预订时要注意查看合同条款。在就餐过程中,如果遇到价格欺诈、食品安全问题或其他不合理的消费行为,要及时与餐厅沟通,提出自己的合理诉求。

网友称在社交平台买烟花

支付300元遇骗局

【舆情案例】

江苏一网友发文称,通过某社交平台帖子有人分享网上买烟花便宜,私戳询问,对方分享微信号二维码和下单扫码二维码。扫码下单的店铺名称叫为某百货店,头像是烟花,商家电话IP显示是湖南长沙,店铺显示是沈阳。微信支付近300元,显示已发货,但时隔一周还没收到货,且查不到物流信息,意识到被骗。

【消保委意见】

烟花爆竹产品系国家特许经营的危险物品,严禁通过网络平台进行销售,被明确列为禁止寄递物品。然而还是有不少消费者掉入骗子的话术中,发现被骗想要追回时商家早已不见踪影。建议商家要依规办理烟花爆竹经营许可证,在许可的范围内开展经营活动,合法合规售卖烟花爆竹产品,不虚假宣传,诚信经营。相关部门应当通过多种途径广泛开展烟花爆竹安全知识宣传教育活动,增强消费者的安全意识。平台对于违规售卖烟花的商家也应进行严格整治。消费者则要主动增强环保意识和安全理念,选择有烟花爆竹产品销售资质的正规门店购买,不在禁燃区燃放,燃放过程中以人身安全为第一。

通讯员 苏消萱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马燕

校对 盛媛媛

来源:紫牛新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