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拉木图-揽巡自驾攻略:学雪山下的小狗伸个懒腰

360影视 2025-02-08 15:56 2

摘要:这辆车除了补能省心——大家都知道,中亚的油价便宜,基建却不一定完善——最让我们惊喜的是内部空间非常大,对于跨国的长时间自驾游,司机和乘客都坐得舒适、不逼仄是非常关键的,否则都没有心思玩了。

这是我们第一次开车出国。

与往常飞行抵达目的地不同,它更直接——穿过关口,手上还握着同一个方向盘,挡风玻璃外却已经是另一个世界,文字生疏,语言不通,唯有车是安全的据点。

所以这次我们选择的汽车伙伴,是身材魁梧、内核稳定的一汽-大众揽巡 Tavendor,油车。

这辆车除了补能省心——大家都知道,中亚的油价便宜,基建却不一定完善——最让我们惊喜的是内部空间非常大,对于跨国的长时间自驾游,司机和乘客都坐得舒适、不逼仄是非常关键的,否则都没有心思玩了。

刚开上这辆揽巡的时候,同行的小伙伴们就感慨,这车真宽敞,特别是刚从飞机上下来,坐上车,感觉也太舒服了。揽巡是大众「最宽最横 SUV」,拥有「同级最宽大 5 座布局」。我们的实际经验是,车内四个人加上简单的摄影器材和背包,也没有太大压力。后备箱也超大,大行李箱、大型摄影器材、无人机、防滑链等等,都不在话下。

TIPS

通关材料需要找相关中介提前帮忙准备,并向海关报备(可晚于申报日期过关,但不能提前),过关现场需要提供的资料包括:司机护照、行驶证、驾驶证(以及翻译件和公证件),还有车辆登记证书(大绿本)、车辆四面照片,以及其他手续文件。哈萨克斯坦对华免签,乘客携带有效护照即可。自驾通关时只有司机跟车,乘客需要带上所有行李步行通关,行李需要过机检查。过关时候的随车人员(司机)需要提前报备,但如果已报备人员未能到场,也可以在中国海关申报修改。如果随车携带了大量摄影器材或其他贵重物品,需要在出关时进行申报,以免返程时被质疑物品来源。过关时需要向哈方的车辆检查人员支付每辆车 100 元人民币或 10000 坚戈(哈萨克斯坦当地币)的「隐形费用」。过关后需要在当地购买车辆保险,使用导航软件 Yandex Maps 可以找到购买地点,最低起购时限一个月,320 元人民币。过关一定要预留充足时间,需要 2-3 个小时。

中亚是一个如此陌生的目的地,它就像我们与冲突剧烈的西亚/中东之间的一道缓冲墙,面目比较模糊,很少有人谈论其中的具体国家。

而我们这次选择的哈萨克斯坦,是中亚五国当中,国人认知度最高的国家,就像背单词你永远最熟悉的就是排首位的 Abandon 一样。不过它和中国其实还有更多的渊源,比如 2008 年北京奥运圣火全球之旅在这里启程,2013 年「一带一路」倡议在这里首次提出等。

哈萨克斯坦是世界上最大的内陆国,曾是前苏联的加盟共和国,官方语言为哈萨克语和俄语。前苏联解体之后,哈萨克斯坦正在写就新的历史,今年 1 月 1 日,哈萨克斯坦刚刚成为「金砖国家伙伴国」(BRICS partner country)。

哈萨克斯坦对中国公民免签,其境内离中国最近的大城市,就是曾经的首都阿拉木图,它是哈国最大的城市,从我国新疆的霍尔果斯口岸开车过去,也就四个小时的车程。所以对于第一次开车出国的自驾爱好者来说,确实是一个便利的选择。

走之前我们特地查了,阿拉木图这个名字在哈萨克语里指的就是「苹果之城」,听起来这应该是个水草丰饶的地方?

但冬天的阿拉木图,没有枝繁叶茂,只有满城「醇厚」的大雾,天黑之后在雾霾笼罩的高速公路上跑,你会觉得车外是伸手只见浓雾的「寂静岭」,令人胆战心惊,而车内的氛围灯格外亮丽。

也许只有在这种时候,我们才会格外清楚地看到车内氛围的营造对驾驶者心情的影响。我们开的这台揽巡,车内主副驾驶侧门板和仪表板上都有 INS 透光饰板线条,光泽柔和,充满科技感,就像这暗夜里的一座「光岛」,是惊慌之中一点安心的元素。

噢,这里还必须夸一下大众的 Clean Air 3.0 空气净化系统和 AQS 空气质量自动控制系统,能够「阻隔灰尘和漂浮物」,按需切换空调的内、外循环,让我们的「寂静岭」之行受到了一些保护……

这恶劣的环境,让第一天到阿拉木图的我们几乎都想掉头回国,所幸第二天一早起来就看见了雪山,雪山现身之处,一切就像加上了滤镜,变得美好起来。

TIPS

电话卡:入境之后会先到达一个小镇,叫扎尔肯特,在这里可以购买当地的电话卡,我们选择了 Beeline 的卡,信号还可以,每张 6500 坚戈,10G 流量 + 通话分钟,通话分钟都转成流量的话就是 29G 流量,一周。店员会一点点中文,她们会帮忙激活电话卡,确保你能正常使用,但是过程非常漫长,每个人平均要 15 分钟,整个团队办下来感觉天都等黑了。从扎尔肯特开到阿拉木图是三个多小时,途中有高速,但没有服务区,而且道路狭窄,开着会比较累,要做好心理准备。住宿:我们选择了市区的一家 Holiday Inn Express,前台会说英文,很标准的 Holiday Inn 装修和服务水平,也很安全。停车:如果没有当地的付款方式,一定不要停有抬杆的停车场,进去容易,出来的时候就会卡住。跟着当地车停路边或者开放停车场即可。

我们开着车在阿拉木图转悠了三个整天,覆盖了所有主要景点,光雪山就去了三处:大阿拉木图湖、科克托别山和阿拉套国家森林公园。

尽管没有用雪地胎,但揽巡在雪山泥泞道路上行驶依然比较稳当,驾驶的时候可以在中控屏或者用旋钮快速切换到雪地模式或者越野模式,及时脱困。TPMS Digital Display 主动式智能胎压监测系统也很灵敏,稍有问题就会发出警告,让我们及时查看,排除隐患。

大阿拉木图湖 Big Almaty Lake

去大阿拉木图湖的那天非常戏剧化,最好笑的是我们最后也没能看到湖。

从市区开车到半山腰耗时不到一个小时,不过进入山区之后道路情况有点复杂,山路狭窄,弯弯绕绕比较多。揽巡的 4Motion 智能四驱系统在这里表现还是不错,可以智能分配前后轮扭矩,实现快速过弯,开起来比较轻松。

我们开到半山腰的停车点之后就被警察拦住不让继续往前走了,但是徒步上去要走将近 10 公里,考虑到天气寒冷,而且还有许多其他景点要去打卡,我们就放弃了这段行程,不过在下山途中还是找了点乐子。

从停车点回撤,往下走有一个游客中心,淡季人烟稀少,但是有一条毛茸茸的小狗躺在小木屋外面晒太阳,看我们走近,它就缓缓地伸了个懒腰,准备起来玩,慵懒又友善的神情跟阿拉木图这座城市的格调十分契合。

这座山沿路有山泉水流淌,旁边还有官方标识显示这是水源,所以我们还拿着小矿泉水瓶接水尝了两口,还挺清甜。

山里没有汽车尾气的污染,空气比市区清新一百倍,可以在蓝天下大口呼吸,甚至视野都变得清澈了。

TIPS

山脚下有一个关卡,每辆车需要交 1000 坚戈的费用才能进入,据说旺季的时候费用更高。半山腰有一个充电桩,120kW,国标,想开电车上山的朋友可以留意。开车上山建议带上防滑链、雪铲和拉车绳,以备不时之需,这次我们全靠当地人民的「支援」才顺利脱困。科克托别山 Kok Tobe

科克托别山是个非常成熟的景点,你可以选择在市区坐缆车上山,也可以开车到山脚下,然后徒步 20 多分钟上山。从市区开到山脚下大约半小时,最好挑快到傍晚的时间,到山上正好可以看雪山日落,整个城市被金灿灿的光笼罩,是难能可贵的美丽时刻。

我们间或也忍不住感慨揽巡的悬架不错,从市区到山区的道路变化比较多,市区重要的景点附近路面一般比较平整,虽然窄但不颠簸,除了个别减速带比较凸出,没有太大的问题。而到了山区,道路坑洼,而且下雪之后很多地方没有及时清理,容易开到奇怪的路面上,揽巡依靠着先进的「前麦弗逊后多连杆式独立悬架」,展现出了十足的韧性,让车内的人感觉非常平顺。

早在前苏联时代以前,科克托别山就已经是当地居民最爱的聚会游乐场所,山上可以俯瞰阿拉木图整座城市,前苏联还在此建了一座高耸的电视塔,叫阿拉木图塔(372 米),从酒店窗户就能遥遥望见。如今山顶还有许多餐厅和娱乐设施,比如摩天轮、过山车、碰碰车、网红餐厅、卡拉 OK,甚至还有一座迷你动物园,养着小鹿、羊驼、公鸡等等,简直是演示了山顶的所有可能用途,就差来一对情侣在此求婚了。

除此之外,山上还有一座「倒置的房子」,连院外的车都是倒置的,远处一看,就感觉车吊在天花板下面。房子可以买票进去参观,不过我们觉得在外面拍拍也已经很不错,充满了娱乐精神。

山上的纪念品商店价格也还算实在,可以搜罗一番。

TIPS

科克托别山的导航地址很容易出错,如果你想在市区坐缆车,你就需要导航到 Kok Tobe Hill Gondola Cableway,如果你想像我们一样开车 + 徒步,就导航到 Kok Tobe (б,проспект Достык 104B,Almaty )。这个景区如果不坐缆车,是不收费的,路上也没有收费的关卡。阿拉套国家森林公园 Alatau National Park

如果你去过瑞士的话,你可以将阿拉套国家森林公园理解为「低配版」的瑞士少女峰。

从阿拉木图市区开车到山脚下,也就是半个小时左右,然后你可以坐缆车上山。

此处唯一比较苦恼的是我们找到的停车地点比较狭小,车位短,后面就是山沟,而且前面不断有车来车往,停车很困难。揽巡的 RVC 泊车后视影像系统帮了大忙,它能够「弥补雷达探头不能侦测到的盲区,将车载后视摄像头的实时图像进行直观显示」,让我们在天色渐黑的情况下也能放心地泊入异形车位。

阿拉套的缆车分很多段,简单理解,就是可以到半山腰或者山顶,到半山腰的话可以买 Gondola 往返,单程 20 分钟,往返每人 5500 坚戈,拿着票随时上车,一个车满载 8 人,但实测 6 个人就满了。半山腰景色很好,有许多餐厅和户外用品店,甚至有著名咖啡厅 Paul,还有「卖身」给你合影的雕,挺精彩的。

如果你喜欢滑雪的话,半山腰就有著名的 Shymbukak 滑雪场,非常热闹,也有雪具售卖,不过估计比较贵,想玩的朋友建议自己带雪具上山。我们这些雪山菜鸟就没敢下场了,倒是在边上围观了好几位勇士在雪地上打滚,颇有喜感。

因为天气太冷,加上我们到得比较晚,也就没敢再往高处去,据说上面还有更刺激的「开放式缆车」,两腿悬在外面的那种,喜欢过山车的朋友应该能喜欢。

TIPS

如果你直接导航去阿拉套国家森林公园,会导到一个山脚下的开放停车场,看似很好停,但其实是电动出租车的专用停车位(标识比较小),会被警察罚款,我们最后是停在了缆车点附近的一个小区停车场。阿拉套的半山腰有一个充电站,大概有五六个桩,充电的人很多,但是我们不太清楚怎么能把车开到那个地方。阿拉套的缆车站点有些复杂,售票处给的表格也不太好懂,工作人员也不会讲英文,所以如果你想往更高处去,一定要提前研究好。

市区里的景点我们去得就多了,因为都挨得很近,比较推荐的几个包括:潘菲洛夫 28 勇士纪念公园、第一总统公园、绿巴扎、哈萨克斯坦国家艺术博物馆和阿拉木图地铁,处处都充满了前苏联时代遗留下的痕迹。

潘菲洛夫 28 勇士纪念公园 28 Panfilov Guardsmen Park

潘菲洛夫 28 勇士纪念公园是一个「胸怀宽广」的地方,这里不仅有纪念碑,还有教堂,还有乐器博物馆,还有骑马玩乐的少年。

阿拉木图著名地标升天大教堂(Ascension Cathedral)就位于潘菲洛夫 28 勇士纪念公园的一角。这是一座充满沙俄色彩的东正教教堂,始建于 1907 年,据说它扛住了 1911 年的大地震而几乎完好无损,至今仍然是「世界上第二高的木结构建筑」。教堂可以免费参观,内部装饰华丽,挂有巨大的基督受难像和其他神像,氛围「热烈」,与欧洲教堂的冷静肃穆有鲜明对比。

潘菲洛夫 28 勇士纪念公园本身是为了纪念二战时期莫斯科保卫战中牺牲的 28 位勇士而建,在与升天大教堂相对的地方,有一座宏伟的纪念碑,碑前燃着长明火,火光摇曳,宗教与历史在这里以奇妙的方式交汇。

更有意思的是纪念碑旁边的哈萨克斯坦国家乐器博物馆(Ykhlas Museum of Folk Musical Instruments),成立于 1980 年,是「中亚第一座专门展示乐器的博物馆」,馆内藏有各国特色乐器,别无他物,非常纯粹。博物馆所在的这个红房子更已被收录进哈萨克斯坦的「国家历史文化古迹名录」,很是别致。

除了这些文化符号,园内还有马匹和马车,树林密密层层,市民和游客在这里玩乐,就像一个市民广场,一派祥和。

TIPS

潘菲洛夫 28 勇士纪念公园和升天大教堂均不需要门票,直接参观,哈萨克斯坦国家乐器博物馆则需要每人 1500 坚戈的门票。这里距离绿巴扎步行仅 6 分钟,就不需要开车啦,直接逛完再开车走最便利。绿巴扎 Green Bazaar

绿巴扎可能是做旅行攻略的时候你最容易看见的一个打卡点,这是一个网红集市,主要售卖坚果、水果、各种肉类(比较特色的是马肉摊位),以及一些衣服和旅行纪念品,里面甚至藏着一家中国超市,叫「上海食品店」,有盒装螺蛳粉售卖。

看里面色彩缤纷的,卖家还都很热情,让人忍不住想大胆消费一番。但据说价格「刺客」颇多,特别是如果你试吃了免费的坚果觉得很合口味,一询价就会发现进退两难。很多摊位的商品看起来都像是来自义乌,有一种跨越语言的熟悉感,确实没有在这里购买的必要。

最后我们只咨询了西瓜的价格,倒是还算正常,不过店主表示西瓜来自中国和巴西,并不是本土西瓜,让我们一下就失了兴致。

临走前我们在集市门口买了一块 500 坚戈的冰箱贴,作为纪念,原本店主报价 600 坚戈,我们说 500,店主秒答应,看来我们还是客气了啊。

绿巴扎市场外的街道真正有阿拉木图的市井气息,人们拿着大包小袋,开上车奔赴他们的家园,这里面大众汽车的出现频率也不低,仿佛大众标志的存在即代表着家一般的安心。

这体现在很多细节里。比如我们坐了那么多天车在路上奔波,还真没有谁抱怨过坐久了累,我们开的这台揽巡,拥有立体几何式设计的座椅,前排主副驾座椅支持 12 向电动调节,头枕还有 4 向可调,后排座椅靠背也可以调节角度,并且搭配有睡眠头枕,真的想怎么坐就怎么坐,而且通风、加热均有三档,这在天寒地冻的阿拉木图可是给我们太大的安慰了。

TIPS

绿巴扎里会限制使用专业摄影器材拍摄,特别是一层卖蔬果的地方,会被保安警告;用手机拍摄一般还好。
第一总统公园 First President Park

原本去第一总统公园我们是冲着正门口的「大苹果」去的,想着来「苹果之城」,总得拍几张苹果合影才算地道。结果进去了之后,就被园内的开阔所震惊。

这座公园虽然叫第一总统公园,但总统的雕像藏在了一个小角落里——这位德高望重的「第一总统」现在还在世,名为努尔苏丹 · 纳扎尔巴耶夫,已经 84 岁了。在他的任期内(1991-2019),他推动刚刚从前苏联独立的哈萨克斯坦进行了经济改革,为哈国的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后来还获得了「民族领袖」的头衔。

除了大门和这座雕像,公园里就只有仿佛没有尽头的长长步道,以及零散的长椅,公园中间甚至有一间悠闲的咖啡馆,背景是高高的雪山,格外宁静和惬意。

也许这座公园是想说,政治没那么重要,安宁的生活才是众人的期盼呀。

哈萨克斯坦国家艺术博物馆 Abilkhan Kasteev State Art Museum

去国家艺术博物馆之前,我们刚从哈萨克斯坦中央国家博物馆(Central State Museum of the Republic of Kazakhstan)出来,不得不说,尽管后者听起来名头更响,前者的布展水平和展品质量却真是遥遥领先。

最惊喜的是,这座博物馆除了收藏本土作品和俄罗斯作品,竟然还拥有不少欧洲画作和雕像,从 15 世纪的旧作到最近几年的新作,从古典到现代,都有覆盖,放在一起竟然也很和谐。

展厅整体氛围很优雅、干净,灯光很温暖,让作品的展示恰到好处。在这座小小的中亚城市里看见世界,又获得了多一种视角。

TIPS

国家艺术博物馆门票和中央国家博物馆一样,都是每人 500 坚戈。国家艺术博物馆不允许使用专业设备拍摄,只能用手机;参观前必须把大衣和包包都寄存起来,大厅有免费寄存处。阿拉木图地铁 Almaty Metro

我们对地铁早已司空见惯了,没想到中亚五国有地铁的城市竟然只有两座:阿拉木图和塔什干,它们的地铁都源自于前苏联时期。

阿拉木图地铁始建于 1988 年,后来由于前苏联解体,多有耽搁,直到 2011 年才顺利通车,前后历时 23 年。所以其实地铁里的列车并不老旧,我们乘坐的其中一列还是 2020 年由韩国现代制造的,和北京地铁列车也没有太大区别。

地铁只有一条线,总共 11 站,途经市区诸多著名景点,而且每一站都因应景点不同而有不同的主题装饰,比如莫斯科主题、航天主题、阿拉木图/苹果主题、婚礼主题等,吸引诸多游人前去拍照。至于为什么有莫斯科主题,地铁里有张海报解释说,这是哈俄两国友谊的体现,莫斯科也建有阿拉木图站。

游客可以很方便地在地铁进站窗口购买地铁票,是一个小圆币,票价统一为每人 120 坚戈(这些年一直在涨价,几年前才 80 坚戈),站数不限,进站的时候投入闸机,出站无需票证。所以如果你时间宽裕,完全可以悠闲地在地铁里坐上一天,欣赏不同主题的装饰,也是同样的价格。

TIPS

地铁里一般不干涉拍摄,但进门安检、购票和入闸的地方不允许拍摄,以及每站的工作人员的宽限度不同,有时候会被询问。地铁每趟列车的间隔大约是 10 分钟,所以完全有时间在站内拍照然后直接上下一趟车,继续探索下一站。由于地铁站很少,距离酒店可能会有些距离,可以在导航上搜索最近的地铁站,在附近停车,下去游玩后再坐回起始站开车。

阿拉木图是一座甚为慵懒而松弛的城市,景点不多,我们安排了比较紧凑的三天,就基本逛完了。第四天又在市区里看了看街景,在一家网红牛排馆吃了顿大餐,就返程了。

说起来,阿拉木图的饮食倒是还不错,跟我国新疆有一点接近,西式餐点也很多,甚至还有日料,而且价格不贵,人均 100 元人民币以内就能吃得不错,吃牛排也就是稍微贵一点点而已。

来之前我们都觉得哈萨克斯坦非常神秘,而且在社媒上听说了许多讹钱的案例,感到非常紧张。其实几天下来,我们被刁难的次数很少,大部分人都非常友善,虽然语言不通——他们英文普及率极低,很多人连 Thank you 都听不懂,但他们都会尽力用手比划,希望能帮到我们。

当然开车出来,最重要的还是要遵守当地的交通规则。阿拉木图的交通效率非常高,车主们也很守规则,尽管看起来车开得很猛,但是交通事故很少,碰到斑马线也都主动礼让,很有秩序感。唯一的问题就是,如果你不遵守规则,跑得快了或者慢了,在不该等待的地方等待,不该拐弯的地方拐弯,都是会被无情地鸣笛抱怨的,而且外地牌照比较敏感,被当地警察拦截的话,可能就会有麻烦。

我们全程就被警察拦过两次,一次是从扎尔肯特去阿拉木图的路上,我们有一辆车没有开车前大灯,被警察拦下来提醒,开灯之后就放我们走了。另一次是去阿拉套国家森林公园的时候,不小心停到了电动出租车的专用停车位,跟警察一顿「交流」,差点要被罚款,最后我们坚持说我们当时是刚发现停错了正要离开,才顺利脱身。

所以这次出行还算是顺利而愉快的,也多亏了靠谱的揽巡,车辆本身没有出过任何问题,等同于在陌生的国度,给我们提供了一个移动的「家」。它确实很符合中产家庭出行的需求,大气的设计、精准的操控、宽大的空间,每一个特性都很实在,而且 EA888 发动机和 DQ501 变速箱的组合保证动力输出的效率极高,还省油,这几天我们也就加了一次油,真的省心省力。

每天的旅程结束,当我们开车回到酒店,准备上楼的时候,都会惊叹大众的灯光设计真的永远独树一帜。在异域陌生的街头,揽巡浑身都是光源,除了大众标志性的发光车标和贯穿式的灯光饰条,就连头顶的行李架都有两条发光饰条,让整辆车就像悬浮在宇宙当中,静静地等待着下一个旅程开启,几乎是梦幻般的视觉效果。

这次旅程也是我们开车出国的初次尝试,我们希望借着这次机会,摸一摸开车出国的门道,以便下次,能带着我们的读者和观众,去到更远的地方,让爱车人能够带着车,去探索更好的风景。

你还想去哪里?或者还有什么问题?欢迎给我们留言哟。

TIPS

哈国海关对出境的车辆检查很宽松,很快就通过了。返程入境中国海关需要提前三日申报,入境不可晚于申报日期过关,而且中国海关提醒,车辆入境可能会被抽查,需要预留充足的时间,所以当日从阿拉木图开到霍尔果斯过关可能会很赶,我们就选择了在扎尔肯特住一晚,次日一早过关。扎尔肯特的住宿条件比较一般,治安也不如阿拉木图,所以也可以考虑在阿拉木图靠近扎尔肯特的地方住宿一晚。这次因为我们携带了太多摄影器材,而且前几天出关的时候没有填申报卡,所以入境的时候被要求交关税,不过最后我们提供了在国内购买这些器材的凭证,就顺利通过了。返程过海关一共用了两个半小时,如果需要赶飞机,一定要注意预留时间。

来源:超级充电站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