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25年2月8日15时16分,哈尔滨亚布力滑雪场的寒风裹挟着沸腾的欢呼声,中国选手李磊以3分25秒25的成绩冲过终点线,将第九届亚冬会越野滑雪女子个人短距离(传统技术)金牌收入囊中。这一刻,不仅是中国代表团本届赛事的第六金,更是自1986年首届亚冬会以来,中
【中国商报焦阳报道】
2025年2月8日15时16分,哈尔滨亚布力滑雪场的寒风裹挟着沸腾的欢呼声,中国选手李磊以3分25秒25的成绩冲过终点线,将第九届亚冬会越野滑雪女子个人短距离(传统技术)金牌收入囊中。这一刻,不仅是中国代表团本届赛事的第六金,更是自1986年首届亚冬会以来,中国冰雪健儿斩获的**第100枚亚冬会金牌**。五星红旗在银装素裹的赛场上三面同升,映照着中国冰雪运动39年的传承与突破。
冰上飞驰:从长白山下到亚洲之巅
25岁的吉林姑娘李磊,自幼在长白山的林海雪原中磨砺技艺。决赛中,她以近乎完美的技术动作驾驭传统式滑雪板,在1.5公里的赛道上划出凌厉弧线。面对日本、哈萨克斯坦等强手的紧逼,李磊在最后200米突然提速,凭借惊人的爆发力甩开对手,以领先第二名孟红莲1.47秒的优势锁定胜局。冲线刹那,她高举雪杖仰天长啸,晶莹的冰碴从护目镜上震落,与观众席上“中国队必胜”的呐喊交织成冰雪交响。
这场胜利背后,是中国越野滑雪队的集体荣耀——孟红莲、陈玲双、迪妮格尔·衣拉木江包揽银、铜牌及第四名,首次实现亚冬会单项赛事“前四全揽”的壮举。半决赛中,四位中国选手便以全员晋级的强势表现震慑对手,李磊更是在资格赛中以3分31秒77的成绩奠定心理优势。
百金里程碑:39年冰雪长路的时代注脚
从1986年札幌亚冬会首金得主王桂芳,到2025年哈尔滨的百金时刻,中国冰雪运动用39年跨越世纪的征程,将“冰强雪弱”的标签彻底撕碎。本届赛事前,中国队已手握94枚亚冬会金牌,而李磊的这枚里程碑之金,恰似冰雪版图上最璀璨的坐标——它不仅刷新了中国在越野滑雪短距离项目的统治力,更标志着中国冰雪运动“全面崛起”的战略成果。
国际滑雪联合会技术代表马克·施耐德感叹:“中国选手在传统技术项目中展现的节奏控制力,已重新定义亚洲滑雪格局。”的确,当李磊以教科书级的“双杖推撑”技术滑过陡坡时,摄像机捕捉到日本队教练组凝重的神情。这场胜利,是技术革新的胜利,更是中国冰雪科研体系从器材改良到训练数据化的厚积薄发。
薪火相传:从“一个人的战斗”到“一代人的突围”*
颁奖仪式上,李磊将金牌贴近胸口,望向看台上挥舞国旗的启蒙教练张雪梅——20年前,正是这位曾在1999年亚冬会夺得银牌的老将,在吉林市郊的野雪坡上发现了6岁李磊的滑雪天赋。如今,张雪梅创办的公益滑雪学校已培养出37名国字号运动员,成为中国越野滑雪的“星火摇篮”。
新一代运动员的集体爆发,让中国冰雪告别“杨扬、王濛式孤胆英雄”的时代。22岁的孟红莲来自新疆阿勒泰,19岁的迪妮格尔·衣拉木江拥有维吾尔族与哈萨克族血统,这支多民族组成的“雪山娘子军”,正以多元文化交融的独特气质,诠释着“三亿人上冰雪”的深远意义。
冰封王座:哈尔滨之约照亮新起点
当李磊站上最高领奖台时,亚布力滑雪场的巨型屏幕上同步播放着中国亚冬会百金瞬间集锦——速滑名将叶乔波1990年的逆袭、申雪/赵宏博2007年的冰上之吻、武大靖2017年的“金色头盔”……历史与当下在此刻重叠。国际奥委会主席巴赫通过视频致辞:“这100金是中国对‘更快、更高、更强——更团结’的完美诠释。”
冰城的风雪仍在呼啸,但中国冰雪运动的春天,正随着这面“金牌墙”的延伸,向着米兰冬奥会的方向加速奔涌。
本文综合自新华社、央广网、南方网等报道
来源:大美龙江城市会客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