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个“非遗版”春节,学生们这么过

360影视 2025-02-08 15:20 3

摘要:2025年寒假,对于扬州市的中小学生来说,注定是一个充满“年味”且意义非凡的假期。2025年蛇年春节是“春节”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后的首个春节,以春节为代表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成为扬州各中小学寒假实践活动的主题。孩子们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

孩子们书写“非遗版”春节的美好祝愿。 肖讷 摄

2025年寒假,对于扬州市的中小学生来说,注定是一个充满“年味”且意义非凡的假期。2025年蛇年春节是“春节”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后的首个春节,以春节为代表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成为扬州各中小学寒假实践活动的主题。孩子们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亲身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增强文化自信。

在舌尖上寻味中国年

正月初七的扬州依旧热闹非凡,东关小学的学生许一诺身穿汉服带着爷爷奶奶一起逛老街。

“爷爷奶奶,快看,富春茶社!”许一诺兴奋地指着前方古色古香的建筑。走进茶社,热气腾腾的包子、香气四溢的干丝、晶莹剔透的翡翠烧麦……一道道精致的淮扬早点让人垂涎欲滴。“小时候,只有过年才能吃到这么丰盛的早茶。” 许一诺的爷爷感慨道,“现在生活条件好了,但老字号的味道一直没变,还是记忆中的年味儿。”

“今天的寒假作业就是寻找年味,对于我来说年味就藏在美食里。”许一诺笑着告诉记者,过年要吃什锦菜、安豆苗、水芹菜……这些都是我们扬州人的传统习俗,在品尝舌尖上美味的同时,更感受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

而邗江实验学校邗上分校的唐子辰今年则在西安品味了不一样的年味儿。“在西安过年一定要吃的就是花馍。”唐子辰向记者介绍,西安有“逢年节、蒸花馍”的习俗,春节蒸枣花、“元宝人”;正月十五做面盏,做送小孩的面羊、面猪等,所有花馍的造型主题都象征着吉祥如意,寄寓着大家深厚且美好的情感。

“西安的花馍不仅可以吃,还是享誉中外的民间艺术品。”唐子辰骄傲地告诉记者。

“非遗”唱主角,寒假实践年味浓

汶河小学根据学生的年龄段,设计了多样的实践菜单,通过开展“蛟蛇腾跃非遗闹春,和美少年趣争新章”活动,让孩子们感受非遗魅力。

活动中,学生们在家长指导下,学习剪窗花、写春联、做灯笼,亲手制作年货,体验传统年俗的乐趣。“以前过年都是看大人忙活,今年自己动手参与,感觉年味儿更浓了!”五年级学生李轩睿兴奋地说。

“我在社区里还体验了剪纸。”梅岭中学的学生张倩茜告诉记者,看着剪刀在大师手中上下翻飞,不一会儿,一幅栩栩如生的“福”字剪纸便呈现在眼前。

“太神奇了!” 张倩茜惊叹道,“我也要把‘福’字带回家!”在大师指导下,张倩茜认真地学习剪纸技巧,虽然手法略显笨拙,但脸上洋溢着喜悦的笑容。

感受传统文化魅力,增强文化自信

为了让传统文化更好地融入现代生活,扬州市各中小学在寒假实践活动中注重传承与创新相结合。梅岭中学引导学生将传统文化元素融入现代设计,创作出具有时代特色的春节文创作品;朱自清中学的孩子们用镜头记录身边的非遗,并通过网络平台进行传播。

“要让孩子们从非遗的观赏者成长为传承创新的践行者。”扬州市教育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学校将春节等非物质文化遗产融入寒假实践活动,是加强青少年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要举措。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让孩子们在亲身参与中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增强文化自信,自觉成为传统文化的传承者和弘扬者。 记者 肖讷

声明:此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邮箱地址:jpbl@jp.jiupainews.com

来源:江苏大小事儿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