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雯式的流量生意经:一场图穷匕见的卖货收割

360影视 2025-02-08 17:37 2

摘要:自媒体时代,每一个人都掌握了故事讲述与塑造的权力。在“流量商人”刘雯塑造的故事里,她是勇士,是不惧恶势力的斗士,她所指摘的企业则是“恶龙”,在敌强我弱的斗争中,她以示弱的方式博取同情、获取利益。

从希腊神话到西游记,古今中外,所有的英雄故事里都有正邪两方。

自媒体时代,每一个人都掌握了故事讲述与塑造的权力。在“流量商人”刘雯塑造的故事里,她是勇士,是不惧恶势力的斗士,她所指摘的企业则是“恶龙”,在敌强我弱的斗争中,她以示弱的方式博取同情、获取利益。

不得不说,她的故事塑造能力突出,从普通网友到“首富”钟睒睒,都为这个故事迷惑,成为她流量生意中的“马前卒”。

刘雯的最后一条视频标题为“真的不要再喝那些满是添加剂的饮料了”,在抨击那些饮料时,她还推荐了一款刺梨原汁,商品链接标注着“刘雯带货专用”。实际上,翻阅她的账号主页,抨击一类商品,推荐某一款“例外”的商品,已经是常规做法。

这个时代,没有圣人,也不要求有圣人,做生意不寒碜,无论谁。只是,任何一门生意都不应该把善良当踏脚石,更不应该践踏法律。

流量生意,已经无处不在。每一次生意里,都少不了热心的吃瓜网友,只是很多时候,被背刺似乎成为了他们的宿命。更多时候,“恶龙”与“斗士”的转换往往只在转瞬之间。但最后,披着“斗士”外衣、玩弄流量的人免不了也可能被流量吞噬。

刘雯式的流量生意经

刘雯是谁?

与国际超模同名,此刘雯曾经是安徽广播电视台记者、主持人。安徽网络广播电视台官网消息显示,“第1现场”是安徽广播电视台公共频道的一档现场直播类型的新闻节目,该节目目前已经停播。2021年3月21日的第一现场(晚间版),刘雯的确担任主持人。

这段经历成为她流量生意的背书。她的流量生意分为三步走。

第一步是以“一致正负面展示”起号。

在刘雯的主页和内容里,她可谓是“伟光正”的存在。短视频账号个人主页背景仍然是主持“第1现场”的图片,个人简介里写着“电视节目主持人”,同时,她还自称是刑法硕士、公益助农大使、只带国货、“独自抚养孩子八年的单亲妈妈”。

而从账号内容来看,她涉猎颇广,从大家普遍关心的食品安全问题,到企业新闻、政治事件,再到“乱用保鲜膜会致癌”“冬天保命的7条生活冷知识”“老话说‘床头别放卫生纸’”等会在老年人群里和朋友圈里流传的话题。

爱国、党员、慈善、正义、善良等等,可谓多重buff加身。凭借这些或真或假的标签,她在互联网世界里涨粉、卖货两不误。

另一方面,在她视频里出现的其他对象,不管是机构、商家还是企业,几乎都是负面形象,挑动网友对这些对象的口诛笔伐。

早在2020年,她就开始在自媒体圈活跃,挑动性别对立,洗白林生斌,网暴网友等等,一年内快速起号。在被禁重新起号后,她找到了新的讨伐对象,即行业和企业,从安徽电信到某厂,从中国面包产业到高校。

通过发布企业不实信息,她再次迅速做大。

2024年8月,她曾连发四条视频投诉某平台的盒马代购服务。但后经媒体查实,她口中声称的“骗我五六十你才满意”“多则将近100块钱”“运费18元”等信息,均与事实有较大出入。

她投诉的盒马代购商家曾发文称,“被抹黑、曝光后就受到了网暴,从去年夏天到现在生意一直受到影响”,并澄清说刘雯说的“溢价35%到50%”是标价,而非优惠后的实付价;运费是8元,而非18元,配送费给了跑腿小哥,且刘雯的订单超过了正常配送范围。

截至2月6日,某短视频平台账号“刘雯”拥有547.9万粉丝。据粗略统计,刘雯背靠MCN“松子”,在全平台开设了三十多个矩阵号。去年1月,刘雯每条短视频均赞为3000多,今年1月,已经涨到1.3万。

第二步是图穷匕见的卖货收割。

翻阅刘雯的主页,每一条引发大众担忧的食品安全视频,背后都是带货和链接。比如2023年6月,她发布的一条名为“你家厨房的生抽老抽根本就不算酱油”的视频,底下带着一款酱油的链接;2024年11月发布的一条关于短保面包的视频下,带着一款儿童面包的链接。

在以争议话题获得流量的爆发式增长后,刘雯的带货收入水涨船高。去年1月,其短视频带货销售额为5万,今年1月已超过了500万。她带货的品类也从低利润的电池、充电线等,变成了高利润的白酒、枸杞等,还曾多次冲进酒类榜前十名。

借此刘雯早已实现了人生蜕变。在短视频平台扮演“平民斗士”的她,在另一个调性不同的平台曾发贴“装修的第八套房子”。网友评论的“你是搞什么的啊,房子有八套”“妥妥的富婆一枚”都获得了点赞,似乎她对此颇为自得。

第三步是不断秽土转生。

不得不说,在自媒体这条道路上,刘雯展现出了极强的韧劲。2021年4月,刘雯因“卖惨带货、演戏炒作”被相关短视频平台列入永久封禁名单。次月,她就重新注册了账号,广撒网式地多平台、多账号运营。

哪怕最近,尽管超过500万粉的主账号没有更新,但在另一个账号“刘雯(科普健康)”下,她仍在日更,只不过MCN从“松子”变成了“芒果引擎”。在背后团队的运作下,她的“人设”一如既往——这个账号的主页背景是罗曼罗兰那句有关“英雄主义”的名言。

“一致正负面展示”的内容,带货,因炒作等被禁,重新起号,以被打压和不屈的姿态再度延续“一致正负面展示”……以此循环往复,这成为了刘雯式流量生意的套路。

警惕刘雯式商人

自媒体时代,从来不乏玩转流量生意的商人。刘雯式挑起对立,操纵大众情绪的做法,几乎成为了这些流量商人的基本功。

近些年,出于朴素的同理心,快递员、外卖员等人群和话题被网友们热议,也由此为一些人提供了“流量密码”:2024年4月,警方破获了一起“冒充外卖骑手摆拍假工资条引流牟利”的案件;2024年9月,一男子摆拍因三单白干在雨中崩溃大哭,被公安机关行政处罚。

刘雯也多次以外卖员话题引流。在近期针对某厂的一则“道歉视频”中,她还晒出了一张“职业伤害险由‘平台代扣费用,由就业人员承担’”的截图,称该行为是“我请客,你买单”。但实际上,她将平台缴纳的职业伤害险和骑手缴纳的综合商业险混为了一谈,属于典型的看上去很专业,但只能欺骗不了解事实的普通人。

哲学家弗朗西斯·培根(Francis Bacon)曾说,知识即权利,掌握知识,能给人带来无形的力量。从古至今,掌握、传播知识或者说信息,就是一种权力。在欧洲,古时候教堂是唯一能给人解释《圣经》的地方;在中国,书籍曾掌握在权贵阶层。

互联网的发展让人人都能够发声,人人都能够获取足够的信息,看似是更加公平、更加全面、更加平权的。然而事实上,更多时候在互联网上普通人担任的只是被收割、被利用、被操纵的角色。

诺贝尔奖得主丹尼尔·卡尼曼研究发现,大脑虽然可以理性思考,但更多时候更喜欢感性行事,这样更省力。利用这一点,很多广告会极尽夸张,有些人在调侃方便面的广告图跟实物严重不符时,却仍然不自觉被更多的“广告”吸引。

对刘雯来说,无论是主页上的党员、慈善、主持人、单亲妈妈身份,还是一条又一条看似客观公正,实则漏洞满满的视频内容,都是她给自己打出的“广告”,为她筛选出一批徒有热情却理智不足,容易被煽动的目标受众。这些人被刘雯误导,为她摇旗呐喊,甚至参与网暴企业、抨击司法。

这些人对网络内容的真假无从辨别,只是被刘雯的爱国、党员、慈善、正义、善良等标签吸引,成为她赚钱的工具。

有时,一不小心还会被背刺。买她货的人会被背刺,买到“太薄”的洗脸巾,“颗粒太小”的枸杞,以及曾因侵权、虚假宣传等被处罚的公司开发的老年理财课;为她发声的人也会被背刺,那些声援刘雯的网民,大量转发刘雯的造谣视频,最后被人指责参与造谣。

“你不是自己害自己吗?也让无数为你打抱不平的人感到羞愧,感到憋屈。我觉得你什么都对,唯独不能够利用大众的善良。因为一旦失控,谣言吞噬的不只是你,还有大众的信任。你卖点货我是支持的,挺好的,但是现在的谣言怎么办呢?”有网友说。

去年8月以来,刘雯因发布多篇涉外卖、骑手的不实言论,被某厂以侵害名誉权的名义起诉至北京互联网法院。2024年12月30日,北京互联网法院判决刘雯在发布侵权信息的各大平台连续5日刊登道歉声明、赔偿经济损失5万,并支付案件受理费1800元。

在判决结果已定的情况下,自1月5日起,刘雯通过个人账号以“道歉”为名,发表了多条颇有些阴阳怪气意味的视频,并强调自己被判决“赔偿50万,道歉30天”,一时引发大众关注,上述网友就是其中之一。

“你一直强调法院判决50万,道歉30天,后来改口了,现在我反而成了那个造谣的”,曾经支持刘雯的网友在明白真相后说。

被刘雯蒙骗的不只是普通的网友,还有名人,农夫山泉创始人、董事长兼总经理钟睒睒就是其中之一。他曾在朋友圈抨击四大电商平台时,也转发了刘雯相关内容,但事实证明,刘雯与他不是同路人,甚至是他曾唾弃的网络暴力发起者。

“那些天天在骂钟睒睒的人,他不是一个利益所得者,他是一个受害者,他跟钟睒睒是一样的”,他曾在谈及自己和农夫山泉被网暴时表示。如他所说,在这场流量生意局中,唯一的赢家只有庄家,只有流量商人。

在“道歉视频”和直播中,刘雯曾“贴心”地提醒网友“等我贵州刺梨/口子窖的直播做完”“马上就没库存了,还有50单就结束了”,并悄然登上了短视频平台“酒类带货榜”的第3名。

刘雯式流量生意经的实质是普通的、心怀正义之心的网友被利用,被收割。整个过程中,普通网友和部分名人被蒙骗,政府部门和企业被网暴,只有刘雯获得了名声、流量和金钱的三丰收。

结语

传播学上,媒体的商业模式基础是二次贩卖,即以信息为商品,媒介单位将商品卖给读者、观众等终端消费者,然后再将消费者的时间或是注意力卖给广告主。如刘雯这样的流量商人,本质是把普通网友当作了矿物燃料供自己发光发热。

当下,在刘雯等流量商人的运营下,普通网友陷入了一种包裹着甜蜜外衣的收割,这种收割更隐性、更挑逗人的情绪、更无法被察觉。

在刘雯式的收割中,留在原地的只有被谣言中伤的行业、企业、机构,被骗取信任的一个又一个普通人。

来源:一点OnePost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