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月8日,一只经北京猛禽救助中心(Beijing Raptor Rescue Center, 简称BRRC) 救治的秃鹫在门头沟斋堂镇附近放飞,回归自然。秃鹫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也是北京地区可以见到的最大猛禽。
2月8日,一只经北京猛禽救助中心(Beijing Raptor Rescue Center, 简称BRRC) 救治的秃鹫在门头沟斋堂镇附近放飞,回归自然。秃鹫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也是北京地区可以见到的最大猛禽。
2024年12月7日,一群观鸟爱好者在昌平区新城滨河森林公园观鸟时发现了这只受伤的秃鹫,他们观察了它很久,发现它一直不飞,而且一侧翅膀明显下垂,便联系了BRRC进行救治。
BRRC对秃鹫进行了全面的体检,发现其左侧桡骨骨裂,双脚有一些擦伤,且右脚颜色比正常颜色深。生化检查发现其钙、磷等元素水平高于正常值。康复师给它补液,并按疗程给了相应药物。在越冬期,猛禽面临食物相对短缺、恶劣天气增加的境况,生存更加艰难,也更容易因各种原因遭受意外或人为伤害。
高级康复师周蕾说:“好消息是这只秃鹫进食情况良好。秃鹫是一种很聪明的动物,为了让它的‘住院生活’不那么无聊,除了它日常的食物外,我们还提供了牛棒骨为其丰容。”
2024年12月24日,康复师再次为秃鹫进行全面体检,发现它的体重稳步上升,从刚来时的6602克,长到了6892克。同时,X光片显示它的桡骨骨裂处的骨痂已经长好。它的生化结果也都处于正常数值。
为了让它达到更好的状态,康复师为它进行了接羽。
经过两个月的精心治疗和康复,这只秃鹫的身体状况、飞行能力和猎食能力均已达到放飞的标准。
据康复师介绍,每年BRRC接收到的因意外受伤而救治的猛禽占20%,由于栖息环境的变化,一些猛禽可能会与建筑物发生撞击;恶劣天气也同样会给它们的生存和迁徙带来挑战,可能出现营养不良、虚弱、骨折、断羽等情况。
BRRC主管郑智珊说:“自成立以来,BRRC共接收救治秃鹫45只。上一次我们放飞秃鹫还是在2017年。康复师选择在门头沟区斋堂镇附近放飞这只秃鹫也是经过2周十几趟的精心选择和踩点,既在秃鹫近年来常见的分布地点,同时,山崖也可以让它借助山间的上升气流,更好地尝试‘出院后的’首次飞翔。”
本报记者程功摄,放飞照片由北京猛禽救助中心提供
来源:子清视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