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抖音封禁张兰、汪小菲!这一事件让无数人惊掉了下巴。你敢信?在这个信息满天飞的时代,竟然有人借着丧事炒作,居然能胆大包天到这个地步!结果,平台终于下狠手了,给这些低级炒作行为来了个永封大礼包。
抖音封禁张兰、汪小菲!这一事件让无数人惊掉了下巴。你敢信?在这个信息满天飞的时代,竟然有人借着丧事炒作,居然能胆大包天到这个地步!结果,平台终于下狠手了,给这些低级炒作行为来了个永封大礼包。
事情从2月5日的一段“包机”视频说起。“我是夏小健”这个账号发布了一则关于包机的内容,试图把某公众人物的丧事与所谓的“包机”事件扯上关系。网友们一开始还懵了,不知道是真是假,结果短短几小时内,这条消息就像野火般蔓延开来。直到6日,逝者家属出面否认,包机公司也公开辟谣——真相才逐渐浮出水面,结果呢?平台果断地禁言了30天,一开始是临时的管控,但随着辟谣声浪越来越强烈,最终确认了这个消息是彻头彻尾的谣言,于是,永久封禁这名账号也就成了必然。
但,这还没完。张兰、汪小菲等一干借机营销的账号也在此时被一锅端了。特别是“张兰·俏生活”这些账号,屡次发布不实内容,甚至靠误导观众、推销虚假信息来获取商业利益。当道德底线被踩踏,网络平台的“强权”就不得不出手了——封禁,是唯一的选择。
有网友调侃,抖音这次处理的速度,堪比电影里的特工任务,“快、狠、准”,简直不容置疑。但问题是,抖音真的能通过这些举措,杜绝类似事件的发生吗?是否所有的网络平台都应当像这样迅速决断?
说白了,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当网络成为了公众的“集体记忆”,一条不实信息的传播,可能比任何一场实体争斗都要更具破坏性。正如古人云:“言之不准确,祸乱千家。”那种拿悲剧当笑话、当工具的人,简直就是现代版的“舆论暴徒”。他们以虚假为媒介,牺牲的是整个社会的情感共识。
问题的本质,是网络平台该如何平衡“自由发声”和“言论规范”之间的矛盾。毕竟,言论自由是无价的,但是拿个人的痛苦当娱乐,或者借别人的灾难来给自己赚钱,这类行为到底是不是过线了?
站在今天,我们要反思,当网络逐渐成为我们情感的放大镜时,我们是否意识到言论的重量?“言多必失”的古训,真不是空穴来风。我们是不是都该更加珍惜发言的机会,切莫让网络的便利变成了伤害的工具?
张兰、汪小菲的封禁固然是“得其所”,但社会是否能从这次事件中得到警醒?网络平台,作为现代社会的“言论集散地”,是否应当承载更高的道德责任?答案,或许在我们每一个网民的反思中。
来源:过云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