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25年1月21日,中国农业大学杨淑华教授团队(曾榕博士、施怡婷教授为论文第一作者)在国际顶尖学术期刊 Cell 上发表了题为:A natural variant ofCOOL1gene enhances cold tolerance for high-la
生物世界 生物世界
2025年01月22日 09:55上海
低温严重限制了玉米的生长、产量和地理分布。然而,玉米是如何适应寒冷气候的,目前仍不清楚。
2025年1月21日,中国农业大学杨淑华教授团队(曾榕博士、施怡婷教授为论文第一作者)在国际顶尖学术期刊 Cell 上发表了题为:A natural variant of COOL1 gene enhances cold tolerance for high-latitude adaptation in maize 的研究论文。
该研究发现了玉米耐寒性的一个重要调控因子——COOL1,COOL1 基因的一个天然突变,增强了玉米的耐寒性,从而适应高纬度环境。
在这项研究中,研究团队通过全基因组关联研究(GWAS)发现了一个转录因子——冷响应操作位点1(COLD-RESPONSIVE OPERATION LOCUS 1,简称COOL1),是玉米耐寒性的重要调控因子。
COOL1 基因启动子的天然突变影响了 HY5 的结合亲和力,而 HY5 是一个抑制 COOL1 转录的转录因子。COOL1 反过来又负向调控下游的冷响应基因,从而调节抗寒性。此外,钙依赖性蛋白激酶 CPK17 在冷应激时转位到细胞核并稳定 COOL1。有趣的是,耐寒的 COOL1 等位基因主要分布在气候寒冷的高纬度北方地区。
该研究的核心发现:
COOL1 基因对玉米耐寒性具有负调控作用;COOL1 基因启动子的天然突变导致与转录因子 HY5 的差异结合;冷激活的 CPK17 通过磷酸化来稳定 COOL1;COOL1 突变体增强了玉米对高纬度地区的适应性。总的来说,该研究揭示了一条此前未知的通路——以 COOL1 中心的模块通过该通路调控玉米的耐寒性,从而适应高纬度寒冷环境。
论文链接:
https://www.cell.com/cell/abstract/S0092-8674(24)01431-4
来源:营养和医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