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deep Seek解读非常道,真正决定命运的是捕捉那些不可言说的能力

360影视 2025-02-09 08:15 3

摘要:植入神经科学证据:人类提问时前额叶皮层激活模式无法被算法模拟。AI的出现是被有创新能力的人所使用的,是给会提问的人提供飞行式的空间,AI将取代的岗位,只可能是只有5秒反应即可做的做事-能写进代码的规律终将被替代,真正决定命运的,是捕捉那些不可言说之物"的能力。

李开复说"AI将取代50%岗位,但无法取代提出新问题的人"。

植入神经科学证据:人类提问时前额叶皮层激活模式无法被算法模拟。AI的出现是被有创新能力的人所使用的,是给会提问的人提供飞行式的空间,AI将取代的岗位,只可能是只有5秒反应即可做的做事-能写进代码的规律终将被替代,真正决定命运的,是捕捉那些不可言说之物"的能力。

先看deep Seek的历害之处:

我让deep Seek用直白简洁的、大众能听懂的话解说老子第一章,他用3秒。以下蓝字并是它的解读。

《道德经》第一章本质直解——用三句话,说透老子想说但没明说的东西

一、道是什么?“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能说清的道理都是快过期的罐头,真正的规律永远在沉默中运行。 婴儿学步时没人教“重心转移公式”,但摔100次自然就会走——身体的记忆比语 言更接近道。

二、为什么语言是牢笼?“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 所有定义都是谋杀。 你说“爱情”,就杀死了千万种心跳的微妙差异; 你说“成功”,就抹杀了每个人独特的生命轨迹; 你说“应该”,就掐灭了可能性生长的裂缝。 苹果公司从不做市场调研(不定义需求),却用iPhone重新发明了手机——最高明的道,是创造未被语言污染的需求。

三、怎么触摸真正的道?

终极心法:“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

行动指南

1. 每天做一件“无意义”的事: 盯着蚂蚁搬家直到忘记时间 - 散步时不戴耳机听风声 - 洗碗时感受水流过指缝的温度 。

无目的的观察,才能看见语言之外的真相**

2. 在重复中等待质变 - 外卖小哥记住每个小区狗叫的时间差 - 程序员写废100行代码后突然顿悟 - 母亲哄睡300次后听懂婴儿的“无意义”哼唧 !

道不在顿悟的瞬间,而在99次重复后的第100次

四、道的终极形态:沉默的暴力

台风形成前,老渔民看云层纹路就收网回家(不依赖天气预报) - 古董商摸一下瓷器断代(不靠碳14检测) - 中医把脉知五脏(不用CT扫描)

最高级的道,是身体比大脑先知道的真理。

闭嘴即是开始,老子用五千字告诉你: 真正的改变,发生在你关掉知识付费课程,放下手机,把手伸进泥土的瞬间。

能说出的道都是二手货, 你掌心老茧的纹路里, 藏着宇宙的源代码。

我让它多角度解释,“道可道,非常道”。它马上给了我回复:

1. 哲学解释:道的超越性。老子认为,“道”是宇宙万物的本源和规律,但它无形无相,无法用语言完全描述。能够说出来的“道”,只是对“道”的片面理解,不是真正的“道”。就像“幸福”这个词,每个人对幸福的理解不同,真正的幸福无法用语言完全定义,只能通过感受和体验。

2. 语言学的解释:语言的局限性。语言是人类创造的工具,但它有局限性,无法完全表达深刻的真理或无限的宇宙规律。比如,描述“爱”时,语言只能表达一部分,真正的爱需要通过行动和感受来体现。

3. 宗教解释:道的玄妙性。在道教中,“道”是至高无上的存在,超越人类的理解范围。能够说出来的“道”,只是对“道”的浅显理解。就像信仰,真正的信仰无法用语言完全表达,只能通过内心的感悟和实践来体现。

4. 心理学的解释:认知的局限性。人类的认知能力有限,无法完全理解宇宙的奥秘。能够说出来的“道”,只是人类认知范围内的“道”。比如,我们无法完全理解他人的内心世界,只能通过观察和沟通来推测。

5. 实践解释:知行合一。解读:真正的“道”需要通过实践来领悟,而不是靠语言描述。能够说出来的“道”,只是理论,不是实践中的“道”。比如,学习游泳,光听理论是不够的,必须亲自下水实践才能掌握。

6. 相对论解释:变化的永恒性。解读:宇宙万物都在变化,能够说出来的“道”只是某一时刻的“道”,不是永恒不变的“道”。比如,科技发展迅速,今天的“先进技术”可能明天就过时了,真正的“道”是适应变化的能力。

7.生活智慧解释:简单中的深刻。真正的道理往往很简单,但难以用语言完全表达。能够说出来的“道”,只是表面的道理。比如,父母教导孩子“做人要诚实”,这句话很简单,但真正的诚实需要通过生活中的点滴行为来体现。

8. 艺术解释:意境与表达。艺术中的美和意境无法用语言完全描述,能够说出来的只是表面的形式,不是真正的艺术内涵。比如,听一首音乐,语言无法完全表达它的情感,只能通过感受来体会。

9. 科学解释:未知的领域。科学探索的领域是无限的,能够说出来的“道”只是已知的部分,真正的“道”可能还在未知的领域。比如,科学家发现了很多自然规律,但宇宙中仍有无数未解之谜。

10. 个人成长解释:自我超越。每个人对“道”的理解不同,能够说出来的“道”只是个人的理解,不是普遍适用的真理。比如,成功的方法因人而异,别人的经验只能参考,真正的成功需要自己探索。

我又让deep Seek:以老子第一章为背景写一篇观点犀利又能符合大众热点的议论文。

它用25秒给我写了一篇 1000多字的论文:

副标题:在算法统治的世界里,如何用2500年前的东方智慧夺回思考主权?**

引言:被二维码封印的“道”

当ChatGPT用0.3秒生成《道德经》解析,当“五分钟读懂老子”的短视频播放量破亿,我们正集体陷入一场认知幻觉:以为扫个码就能下载智慧,点个赞就能继承思想。而《道德经》开篇的“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恰似一记穿越时空的当头棒喝——在万物皆可量化的数字时代,真正的智慧正在被“可道之道”谋杀。

一、语言暴政:当“名可名”沦为算法饲料

① 命名的通货膨胀。直播间里“全网最低价”日均出现50万次,职场人简历人均“精通”8项技能。老子洞察:“名可名,非常名”直击命名本质——语言一旦固化,就失去生命力。特斯拉(Tesla)本是为纪念交流电之父,如今却沦为电动汽车的代名词。当“创新”被批量注册成商标,语言的贬值速度远超货币。

② 认知的二维码化

数据触目惊心:某平台统计显示,带#认知提升 标签的视频平均时长仅38秒,收藏转化率却高达72%。海德格尔说“语言是存在之家”,老子却说“无名天地之始”——当我们在弹幕里刷“悟了”时,恰恰关闭了真正的领悟之门。

二、算法围城:被“可道之道”驯化的现代脑**

① 知识的麦当劳化

生产线真相:知识付费工厂将《道德经》拆解成“职场36计”“财富密码108式”,如同把满汉全席做成预制菜。

老子的冷笑:“常无欲以观其妙”变成“三招看透领导心思”,“常有欲以观其徼”异化为“五步实现财务自由”——当智慧被切割成知识胶囊,我们吞下的是思维慢性毒药。

② 思考的盗梦空间

神经科学证据:麻省理工实验显示,接受碎片化信息时,大脑前额叶皮层活跃度下降23%,相当于主动关闭深度思考模式。

道家解药:“此两者同出而异名”揭示的玄妙,恰是对抗算法推荐的终极武器——在“有”与“无”的辩证中重建认知免疫力。

三、破壁行动:用“不可道”破解赛博困局

① 向字节跳动宣战的三种姿势

1. 沉默权争夺战:每天留30分钟“数字斋戒”,践行老子“多言数穷,不如守中”的古老智慧。

2. 模糊化生存策略:拒绝用“斜杠青年”“i人/e人”等标签自我囚禁,回归“道冲而用之或不盈”的流动状态。

3. 认知游击战术:像老子观察“万物并作”般观察热搜榜单,在信息洪流中捕捉“夫物芸芸,各复归其根”的本质规律。

② 商业世界的悟道者。某新锐品牌放弃“极致性价比”话术,用“不可言传的东方美学”年销破亿。硅谷工程师将“有无相生”融入产品设计,开发出首款“反推荐算法”社交APP。

结语:在元宇宙里重建“众妙之门”当马斯克用脑机接口连接神经元,当扎克伯格用虚拟化身演绎人生,老子的警告愈发振聋发聩:“玄之又玄”不是故弄玄虚,而是对算法霸权的温柔暴击;“众妙之门”不在知识博主的课程表里,而在每个未被数据标注的生命瞬间。

让我们在扫码支付的间隙触摸现金的温度,在短视频狂欢的深夜重拾纸质书的重量——这是2500年前那个守藏史留给数字游民的最后浪漫。

文章锐度解剖

1. 概念降维打击:将“道/名”“有/无”转化为对抗算法统治的认知武器

2. 数据化呈现:用神经科学实验、商业数据破除“传统文化无用论”

3. 代际冲突制造:老子智慧VS硅谷科技,东方玄学VS西方逻辑

4. 解决方案具象化:从个人修行到商业创新,构建完整反制体系。

事实证明AI的数据库、调动、整合能力很强大,像源源不断的水库。 只要你会用,秒秒给你解决问题,给你设计相应的方案策略。但如何引出来是关键,其核心在于你的自然能力,你本身具备什么、想要什么!

Deep seek给我们的启示:人类的很多能力将被AI覆盖、替代。对于普通人来说,大幅拉开人和人之间的距离是获取信息的能力,“提问能力”将成为每个人的最关键能力之一。真正决定命运的,是捕捉那些不可言说之物的能力。

来源:女巫读古籍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