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上唯一无国籍的民族:能潜入几十米深海捕鱼,身体已经开始进化

360影视 2025-02-09 09:37 3

摘要:大部分人一定认为就是我们现在生活的陆地,但也有少数人认为应该亲近大自然,像万年前的祖先一样生活在森林中。

​这个世界上,最适合人类生存的地方,究竟在哪里呢?

大部分人一定认为就是我们现在生活的陆地,但也有少数人认为应该亲近大自然,像万年前的祖先一样生活在森林中。

不过不论是现在的生活环境,还是效仿原始人,其实都需要周边环境能够保证人类生存所需,在地球上占据最大面积的海洋,似乎并不具备这样的条件。

然而人类本就是一个神奇的种群,在任何地方似乎都能生存,海洋也一样。

在我们不曾了解过的地方,有一个没有国籍的海上民族,他们世代生活在海里,他们不仅能够直接潜入深海捕鱼,甚至身体已经发生了进化。

什么样的民族既没有国籍,还能一直生活在海上?他们的身体又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呢?

神奇的海上民族

在距离我们这里并不算远的菲律宾、马来以及印尼海域,有一个常年生活在海上的巴瑶族。

而他们最奇特的地方其实并不在于长期生活在海上,而是他们与长期生活在陆地上的人,身体已经有很大区别了。

普通人要是接触水的时间比较长,皮肤就会出现褶皱现象,有时候洗澡久一点,手指脚趾就会被泡皱。

这是人体皮肤的保护机制,接触水的时间比较长,出现褶皱就是一种提醒,让人类尽快离开水源。

但巴瑶族的人并不会出现这样的症状,就像是因纽特人因为世代生活在极寒地区,而有了更强的抗寒能力一样,巴瑶族人已经具备了良好的适水性。

即使他们接触的是海水,会比一般的水更容易让人体产生一些不良反应,但巴瑶族人却能长期在水中生活,因为他们的基因已经发生了一定的变化。

巴瑶族人的皮肤之所以不会像陆地上的人一样,接触水一段时间之后就容易褶皱,更不会被海水腐蚀受伤,是因为他们身上有一层比较特殊的绒毛。

而水下的高压,普通人几秒钟都难以坚持,即便是经过了专业训练的潜水员,想要下潜到几十米的海下,也需要专业装备的加持。

而巴瑶族人毕竟不需要专业装备,还能在高压的海底闭气狩猎长达数分钟,这已经突破正常人类的极限了。

根据一些研究,巴瑶族人异于常人的地方还远不止于此,他们的脾脏比正常大一半,这对于他们在水下憋气有着极大的助力。

因为脾脏能够储存大量的血液,而血液中就富含氧气,脾脏比较大,就像是一个氧气瓶一样,能够让巴瑶在下水之前储存更多的氧气。

这并不是个例,巴瑶人脾脏大,是因为有25个基因位点和周边其他地方的人有显著差异。

巴瑶族人的遗传特征其实是非常明显的,但他们的起源究竟是什么,至今也没有一个确切的定论,只有一些传说和推测。

有一种说法是巴瑶族的祖先是柔佛州苏丹皇家卫队的后人,当时马六甲帝国被风暴肆虐,他们只能在婆罗洲定居,之后成为了巴瑶族的祖先。

印尼的传说中,是有一个公主意外被洪水冲到了海上,后来被救起来之后就嫁给了望加锡的国王,巴瑶人就是这两个人的后代。

不同国家对于巴瑶人的来历有不一样的传说,不过这些传说其实都不能证明巴瑶人的由来。

根据相关研究,这些传说只是口头流传下来的,另一方面,这些传说中的历史也都距离现代比较近,不能解释巴瑶族的由来。

巴瑶族从生下来开始基本上就一直生活在海上,很少有机会能到陆地上,一生自由自在。

很多人都羡慕巴瑶人在海上的自由生活,觉得他们拥有人间最后一片仙境,还觉得海上的生活一定是无拘无束的。

但事实上,巴瑶人的生活并不像外人想象的那么美好,甚至可以说是生活在天堂与地狱的分界线上。

他们一直在海上,确实是要自由有自由,要美景有美景,对于那些向往自由生活的人来说,确实能够称得上生活在天堂。

巴瑶人是海洋上的游牧民族,大部分都是居无定所的,他们捕捞作业也没有现代化的渔船,而是乘着一种名为“lepa-lepa”的自制水上交通工具。

他们能够自由的穿梭在东南亚的大部分海域,看起来像是喜欢哪里就能在哪里安家,但事实上这样的行为也是存在一定的危险性的。

巴瑶族最危险的一点,就是他们不具有任何国家的国籍,简单来说,这个拥有40多万人的民族,不具有被世界承认的合法身份。

他们在海上的生活,相较于自由的流浪,其实更像是被整个世界给流放了,没有国籍就意味着没有保障,他们生活在海上一方面是历史传承,另一方面也是因为根本没有陆地能够让他们栖息生活。

他们靠海吃海,不过并不意味着巴瑶族人会一天二十四小时都待在水里,他们会在海上搭建木屋,这就是他们的家。

巴瑶人的木屋简单的不能再简单了,用就近取得的木材和晒干的海草进行搭建,整个木屋都被几根木棍架在海上。

这样的木屋并不是永久性住所,毕竟木材是很难抵挡住海水侵蚀的,因此一般的木屋能够坚持的时间并不长,巴瑶人还是会有大量时间是在他们自制的小船上度过的。

在巴瑶族生活的地方,总是能看到成百上千这样简陋的小木屋,不过这些小木屋并不是全都住着人,很大一部分都是因为长期浸泡发生了断裂而被淘汰的。

他们的生活其实非常简单,基本上就只有吃喝拉撒睡这几件事,他们捕鱼也不需要现代化的工具,只需要佩戴一个护目镜,就能轻松下潜到几十米深的海底。

不过因为海下巨大的水压,没有装备的他们很难完全不受影响,被伤害最深的就是他们的耳膜,因此大部分巴瑶族人的听力都很差。

有的巴瑶族人,甚至会在孩子小的时候直接刺穿他们的耳膜,为的就是将下海的影响和危险性降到最低。

巴瑶族人的一生都和大海紧密联系在一起,他们生于大海、长于大海,自然也死于大海、葬于大海,但归根结底,他们的一生都是漂泊的。

流浪无归属

随着时代的发展,巴瑶族人这样的生活方式,在现代社会也越来越难以生存。

现在的他们想要维持生活,光靠着在海上捕鱼已经远远不够了,但上岸采购对他们来说则更加艰难。

最重要的原因,就是他们没有多少钱,他们之间还在采用最原始的方式那就是以物换物。

但在海边,他们能够靠自己得到的物资也就只有海产品,偏偏在海边,这样的产品最不值钱,即使他们努力生活,收入也只能维持温饱。

因为长时间在海上甚至是海里生活,要他们上了陆地之后就会出现各种不适应的症状。

短时间的上岸影响不大,但时间长了就会出现减压病,他们的皮肤、关节都会不舒服,严重的情况甚至能够危及生命。

还有一点比较危险的,就是他们的身份,尽管周边国家和地区知道有巴瑶族人的存在,但他们毕竟没有被承认的身份。

一旦他们踏足的陆地是别的国家的领土,就算只是一个无人小岛,也会被视为偷渡,轻则罚款,重则就是一场牢狱之灾。

巴瑶族本身不属于任何国家,他们也不愿意像当地的国家效忠,印尼正式成为一个国家之后,巴瑶族人也不愿意成为印尼的公民。

印尼政府不止一次想处理这些没有身份的人,印尼当局似乎已经到了不能容忍这些“化外之民”存在的边界点了。

印尼也采取了一些手段,让不少巴瑶族人在浅海修建高脚木屋,甚至还动用了强迫手段,让一些巴瑶族人到陆地的村落中生活。

但这样的行为不仅仅破坏了巴瑶族传承多年的生活方式,也会给他们带来危险,减压病可不是闹着玩的。

巴瑶族人曾经明确表示过,他们喜欢大海,如果有选择,他们不愿意过岸上的生活。

现在的巴瑶族人,与曾经完全在海上的生活方式也有了一些不一样的地方。

大人们仍然靠着捕鱼为生,只不过他们会将捕捞到的一些与进行售卖,中国的广东、香港等地的一些饭店,都是他们捕捞到的热带鱼的潜在客户。

印尼一家跨国海产品企业,甚至成立了一个专门的收购部门,从巴瑶人手中收购的渔获,都进行了分类销售,很多产品出现在了中国人的餐桌上。

而巴瑶族人的孩子,并不会像以前一样,跟着大人生活在海里,他们之中很多人都将孩子养在浅水区的船上、木屋里。

有时这些船还会聚在陆地上的村庄旁,现在的巴瑶族人,可以说既能靠海捕鱼生活,也能慢慢适应现代人的陆地生活了。

未来巴瑶族究竟会坚持传统继续生活在海上,还是慢慢向着陆地移居还是一个未知数,但不变的,是他们面对困难的勇气和与海洋之间的紧密联系。

参考资料

环球网——海上“吉普赛人”巴瑶族 最后一支海洋游牧民族

中国日报网——海上游牧者:东南亚巴瑶族人一生生活在海上

北青网——这里的人不归任何国家管理,终年定居在海上却过得比谁都滋润!

来源:情感大师傅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