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琦:贸然创业付代价,机会和陷阱都很危险

摘要:一个的微信里要保留这四类人,其余的可以删掉了。一类是事业上积极向上,在情绪上能感染到你的人;一类是潜在合作伙伴,他提供的产品和服务,经过时间磨合可能产生合作关系的人;一类是认知高维度喜欢分享的人,他是能提升你认知水平的人;一类是合作伙伴,彼此已经在商业合作中共

我会在每个月将本月的一些关于“热点时评、创业观察、商业思考”的朋友圈动态整理出来,这些碎片化文字是个人的原创观点和真实感悟,分享给广大读者朋友们。

1.一个的微信里要保留这四类人,其余的可以删掉了。一类是事业上积极向上,在情绪上能感染到你的人;一类是潜在合作伙伴,他提供的产品和服务,经过时间磨合可能产生合作关系的人;一类是认知高维度喜欢分享的人,他是能提升你认知水平的人;一类是合作伙伴,彼此已经在商业合作中共赢的人。如果一个人的存在没有贡献金钱、认知、情绪等价值,不被别人需要,那他对你就是无用的。

2.当下很多行业都处于内卷之中,内卷产生的核心在于增量红利没有了,大家只能在存量市场里竞争,且竞争对手越来越多。事实上,2020年之后的四年里,所有人都在消耗仅剩的存量机会,比如AI科技、直播短视频、消费力释放等等,双创红利基本结束。但目前似乎还没有支撑未来5年的新增量出现,直到今年到达临界点,存量的饱和竞争态势愈演愈烈。国家在这个时间节点对房地产频繁施政,以旧换新刺激消费,本质就在于促进消费端,让存量市场腾挪出一些空间,尽可能避免供需过度失衡,可是这种刺激是在普遍无信心的预期里推进,注定收效漫长。

3.在日常创业中,我们选择做不做一些商业上的合作,不要从“对与错”和“想与不想”的角度出发,也不能单从“钱”的维度去衡量短期利益,要从“利与弊”出发,更要多考虑一步,即如果不做可能会失去什么,做了可能会得到什么。可能身体的惰性会让你主动放弃,但从长远和理性的角度来看,你不仅要做,还要做好,高质量的成长就需要这样,你得自己给自己较真。

4.很多时候,做小生意能赚钱,可是一旦做成了大事业就会有两种结局,要么超级能赚钱,要么超级能赔钱。但是,往往想要实现超级能赚钱非常难,超级能赔钱却非常容易,你要认真思考下你最终想要的是什么,是为了赚钱,还是为了做成大事业获得成就感,看似只是规模问题,其实是初心问题。

5.一个人如果只为谋生而工作,那他绝对感受不到工作带来的快乐,只会认为工作就是在出卖自己时间换取对等的劳动报酬。如果加上一些热爱和使命在里面,他会得到除金钱报酬之外的精神满足与情绪价值,很关键的是能跳出只为谋生的死循环,这是摆脱贫穷的核心。

6.聊一个真实的故事,让大家看清“选对行业”和“做对选择”是多么重要。一位老家的朋友一直在工地上从事开吊车工作,工作了5年攒下30万,在第六年决定自己单干,于是又贷款50万,花费80万买了一辆吊车。买车后的前两年都在挣钱还车贷,可是这两年房地产行业突然不行了,能合作的楼盘越来越少,收入难以支撑车贷,最终将吊车以亏损30万的价格卖掉,而这30万正好是前几年房地产好光景时攒下的。这么看来努力工作、创业本身没有错,但是在时代洪流下很难独善其身,靠行业红利攒下的钱,到头来因为行业衰退赔掉了。

7.有时候,改变我们命运的转折点可能是由很小的一件事导致的,因果关系看起来极其不对称,这有点像蝴蝶效应,你甚至都不敢相信两者存在关联。但是,往往就是你不经意间的一个决策和举动,会在不远的未来给你带来极大的幸运。所以一直保持好奇和探索,向外界传递自己的价值,认真对待别人对你的合理需要,积蓄足够的能力和认知,接下来等待即可。

8.任何一个平台的出现,都会伴随着各方面条件的成熟而逐渐加速商业化,在这个过程中还要平衡一个问题,那就是考虑是否采用了过于激进的商业化手段。如果要以牺牲平台商家的长期利益为代价,想着从他们身上赚取最后一个铜板,那这无异于杀鸡取卵。所以平台要“延迟满足”,让彼此共赢的状态存续久一些,搭建的生态关系更加稳固些,别那么快把难看的吃相表现出来。

9.为什么越来越多的品牌原本只做线上,到头来都要做线下,如果我们研究企业案例可以发现,没有线下渠道的品牌都短命,内容和流量从来不是生意长久经营的核心,产品和渠道才是横跨周期的壁垒。那些搞流量生意的人,比如MCN机构、短视频博主,如果没有“自有且能完全掌控”的核心产品、服务、技术、线下渠道、供应链,也就没有安身立命的根本,迟早会被淘汰出局。

10.很多人在事业上迷茫,不清楚自己能做什么,我来发表几点看法。首先,你要先向内求,充分交叉解析自己的学历、性格、专业、年龄、能力、资源、优势、劣势、欲望等条件和特质,要对自己有清醒且准确的认识和定位。其次,你要向外求,培养一种对市场和商业的敏感度,多向高维认知和拿到结果的人请教,缩小个体对外部环境的认知偏差,尤其在涉及关键决策上,尽可能少做错误决定。最后,你要做到内外合一,相信并践行“行业聚焦、领域深耕、能力专注、优势放大”在事业中所发挥的作用,并在合适时机巧用杠杆,比如人脉杠杆、品牌杠杆、资金杠杆等。

11.我曾经在公开场合表达过类似的观点:创业者是最不注重身体健康的一个群体,死亡率出奇的高,他们频繁出差、熬夜、喝酒、焦虑、不规律饮食……工作即生活,生活即工作,原本用创业改变生活质量的初衷,到头来都变成了追求精神层面的满足感与成就感,深陷自己打造的“囚笼”里无法自拔。在繁忙的工作状态下忽视了身体发出的危险信号,在身体健康上始终抱有侥幸心理,趁着年轻使劲造,用透支身体缩短生命的长度,换取所谓的生命厚度。好好吃饭睡觉,看似最朴实无华的一句话,他们绝大多数人都很难做到。所以,我常常告诉那些创业者,尝试着与自己和解,别太难为自己了。

12.认知不够,贸然创业,那就要交学费、付代价,那如何尽量避免呢?一是不要跨界创业,不熟悉的行业不要碰,自己能力和资源不足的时候不创业。二是重资产投入的项目不做,回本周期长的项目不做,多做减少试错成本的尝试。三是多看书,多请教,多思考,少刷视频,少报班、少胡思乱想,少做梦。四是改变观念,老老实实上班,做个有钱的普通人挺好,反思自己真是创业那块料吗?五是机会和陷阱很难区别,机会抓不住往往就变成了陷阱,你还得反复确定自己有没有本事和时间把机会变成真金白银的财富。

13.创业还是要往高门槛的生意走,高门槛意味着竞争压力小一些,成功的概率大一些。那何为高门槛呢,本质上就是市场准入门槛,细分为认知门槛、资金门槛、技术门槛、学历门槛、政策门槛……一个赛道和项目,你就看它叠加的门槛有多高,你的生态位就在哪。

来源:财经作者陈琦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