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点击音频,即可收听今日主播 | 宁语亲爱的,你有没有这样的感受?婚后朋友越来越少,一下班就回家,能说上话的好像也只有老公了。也渐渐活成了女超人:对孩子又当爹又当妈,对伴侣各种操心照顾,但却免不了家里鸡飞狗跳,吃力不讨好。
![](https://i1.go2yd.com/corpimage.php?docid=0zH67RHJ&source=vivobrowser&type=webp&url=YD_cnt_160_01g73KPUoWM0)
点击音频,即可收听今日主播 | 宁语亲爱的,你有没有这样的感受?婚后朋友越来越少,一下班就回家,能说上话的好像也只有老公了。也渐渐活成了女超人:对孩子又当爹又当妈,对伴侣各种操心照顾,但却免不了家里鸡飞狗跳,吃力不讨好。有时半夜醒来,心里烦闷,也不禁怀疑人生:哎,婚姻的意义到底是什么呀?其实,只要走近自己的内心就会发现:我们的烦恼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和老公、和家庭的联结太紧了。在老公面前,你不仅是“老婆”,还有很承担了多种角色。只有当你觉察并学会放下这些过度承担的身份责任,才能释放心理内存、活得自如绽放。不要给伴侣当“妈”电视剧《熟年》中,郝蕾出演的张春梅让人感触颇深。人到中年,张春梅不但职场上事业有成,把家庭事务也打理得井井有条,对老公倪伟强的照顾更是无微不至:老公今天要不要应酬?要不要给留晚饭?老公学校有什么活动需要家属配合?老公最近有没有做健康检测?老公被学生诬告,该怎么解决?
就连朋友都打趣:“你养了两个儿子,你就是你老公的半个妈。”然而,这样的付出却落得对方埋怨,家庭失和,丈夫和她冷战、闹离婚。
一次争吵中,倪伟强情绪失控:“你管我的吃喝拉撒衣食住行,我都能忍受。你还要管我的学生,还问这问那,你是不是当我是个巨婴啊?我离开你是不是一分钟都过不下去?离开你我是不是就要死啊?”看到这里,相信每一个在家庭里辛劳付出的女人,心底都会升起委屈和愤怒:是不是越容易得到的越不珍惜?然而,站在旁观者的角度来看,“白眼狼”倪伟强的生活同样充满压抑和崩溃。倪伟强结婚20年,自己的生活一直是被管控的。他的理性告诉自己应该感恩,因为确实享受了一部分妻子带来的好处;他感性的愤怒却被压抑着,因为所有人都在夸赞这个无所不能的妻子。这对夫妻的模式,更像是强势的妈妈与虚弱的孩子。
张春梅很早就没了父母,她从来没有从父母身上获取过安全感和力量,而她进入婚姻后,脆弱的内核一直渴望向外寻求安定。给老公“当妈”的背后,其实藏着想要改造对方的愿望。她们的潜意识往往在表达:如果他有意外,那我该怎么办?
如果他不成器,那我能指望谁呢?
将自己对安全感的需求投射在他人身上,想将“不成器”的男人先“养大”,他变得成熟、有力量,这样就能变成自己的依靠了。而这背后,往往有一个需求未被满足的自己。然而,被过度照顾的人往往会滋生莫名的愤怒。因为他们有一种隐约又深切的感受:自己只是在变相满足另一半的需求。 长久的付出失衡,会将双方囚禁在关系困境中。
所以,与其给伴侣当妈,不如用心做自己的“内在父母”,对自己“再抚育”,把更多的关注和照顾给自己。你是丰盛的,你便会给关系松绑,将他人的人生还给别人。你是不缺的,你的边界会柔软而坚定,吸引更好的关系。不要做伴侣的“心理医生”有一个负能量的伴侣是什么体验?朋友小清深有体会。小清的伴侣是一个很容易内耗、又不善于表达的人。工作中,经常因为上司的批评而心情低落,继而工作不稳定,深陷焦虑,每天唉声叹气。感情里,两个人发生分歧时,他却常常保持沉默,把小清冷在一边。多少次,小清都想离婚,但是想到自己就是单亲家庭长大的,受过许多难言的苦,还是想给孩子一个完整的家。为了挽救这段关系,她开始自学心理,分析老公的原生家庭,想要帮助他学会沟通和改变。这几年,他们相处就像心理咨询师和来访者。
但伴侣对此并不买账:“你和我说这些,能解决我的问题吗?”“你这么爱分析,是想显摆你自己吗?”两个人关系愈加紧张。这真是个无奈的问题:为什么怀着好意,对方却不能领情?因为“改变”是属于小清老公自己的课题。而小清真正想疗愈的,其实是自己。小清的父亲就是这样拧巴的人:工作累了,就回家唉声叹气、怨声载道;
只要在外面受气了,回家就一副苦瓜脸,肆意发泄自己的情绪,无法沟通。而成年后,小清找到了和养育者相同特质的伴侣,这背后,其实是一种“拯救者情结”在作祟:渴望改造老公,内心是希望拯救早年那个焦虑又虚弱的父亲,把他改造成有力量、可以保护自己的好父亲。潜意识里,她幻想的是从一个相似特质的人身上,获得一个与早年不一样的结局。
但是,这样的“拯救”必然是要落败的。因为想疗愈伴侣的同时,我们是将对方放在了弱者的位置上,传达出的是不接纳的态度。可是,人并不会因为不被接纳而生出前进的力量,反而会感受到被贬低、产生愤怒。接受方还会隐约感受到:对方在自己身上,只是想获得一种分析欲和掌控感。心理学家阿德勒也提出过“课题分离”的概念:你无需为他人负责,也不必困于他人的课题。黄仕明老师也曾表示:我们无法在伴侣没有意愿、没有觉察的时候替他做出选择,并要求他去改变。我们唯一能做的,是觉察自己的关系模式。真正的爱是自由的,你可以去迎向属于你的天空,也允许对方是森林里那一棵相对矮小的树。你不必背负他人的命运,只需要让自己更加精彩。不要替代伴侣做“父亲”养育孩子的路上,有一句颇为流行的玩笑:“当爹的看孩子,活着就好。”调侃男性带孩子的粗心。正是因为诸多担心,很多妈妈在养育路上大包大揽,所有事都亲力亲为,结果自己越来越辛苦。前阵子,约了很久不见的朋友逛街,发现她瘦了好几圈:开口闭口谈的都是孩子的话题;逛的都是孩子的用品店,挑的都是孩子的衣服;没坐上一会,就急着要回家,念着孩子在家等她,功课还没复习,作业还没检查……我开玩笑地说:“你老公呢?”“他啊!他哪里指望的上啊?”就连孩子也处处黏着她,每次只愿意和母亲出门,还说:“我只喜欢和妈妈玩!”
朋友不是对伴侣没有埋怨,只是无法放手。她没有意识到,父亲的缺席,有时候是双方的“合谋”。很多时候,父亲指望不上,故意“躲”出去,可能是心理发展水平低,自我功能不足以应对很深的情感浓度。在内心深处,他们还没有适应角色转变,潜意识中没有准备好成为父亲。这背后,除了男人责任心缺失,还有一部分情况是,一个过度入侵、承担过多的母亲,将伴侣留在了“孩子”的位置上。这时候,如果妻子承担过多的育儿责任,会加速他们的退行,继续留在不作为的位置上。只有在该示弱、休息的时候,毫不愧疚地去逛街、看电影、喝咖啡,才能将父亲从“幕后”推到“台前”,让父亲觉察到“归位”的重要性,承担起责任。
同时,很多父亲并不是真的那么“一无是处”。正如牛津大学人类学家安娜·麦菁《父亲养成指南》一书中提到:你眼中的“专扯后腿的猪队友,很可能是神助手”。就像精神分析理论认为的那样:父亲只有作为“第三者”出现,使母亲和孩子之间的依恋浓度降低,孩子的心理才会更好的发展。在这方面,李湘一家的模式堪称典范。两人离婚后,李湘没有对前夫避之不及,没有强势地替代父亲的角色,他们依旧为女儿的成长携手,展现了成熟的父母关系:有人拍到他们共同陪伴着孩子,王诗龄和父亲非常亲密地走在街头。当王诗龄回国,也会选择去北京和父亲过暑假。李湘对王诗龄的富养,让她开阔眼界、丰盈内在,但女儿的自信和成熟,很大程度上也归功于父亲的影响。所以说,每一位女性最重要的任务,是努力成为“全职”的自己,其他所有的人生角色,都以此为基础。当你回到自己的中心,把不属于自己的角色责任交还出去。整个家庭的内在空间才会被扩容,爱才能在家里被充分流动。后记家庭关系的经营,是看见整个家庭系统中流动的爱与存在。请试着给自己松绑,把别人的课题交还给别人,你会发现,你并不会失去什么,顺着生命之流,会获得前所未有的惊喜和丰盈的体验。正如毕淑敏说:“有很多的束缚,不在他人手里,而在自己心中。”当你能够给出更多的允许和松弛时,家庭大系统和宇宙中更大空间的爱,会给你的生命托底。![](https://i1.go2yd.com/corpimage.php?docid=0zH67RHJ&source=vivobrowser&type=webp&url=YD_cnt_160_01g73Khn7OKC)
![](https://i1.go2yd.com/corpimage.php?docid=0zH67RHJ&source=vivobrowser&type=webp&url=YD_cnt_160_01g73KmZWqr3)
![](https://i1.go2yd.com/corpimage.php?docid=0zH67RHJ&source=vivobrowser&type=webp&url=YD_cnt_160_01g73KPUoWM0)
来源:张德芬空间
免责声明:本站系转载,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