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截止今日,其票房已经突破10亿美元的大关,票房分得共计30多亿人民币,网友直呼这下哪咤的片方赚大了。然而,事实真是如此吗?
文|动漫小子
编辑|天下影视说
今年的春节档可谓是你方唱罢我登场,悬疑、科幻、动画等各种题材纷至沓来。
其中作为《哪吒》系列续作的《哪吒之魔童闹海》,表现不俗,一举夺魁,成为中国影史的票房冠军。
截止今日,其票房已经突破10亿美元的大关,票房分得共计30多亿人民币,网友直呼这下哪咤的片方赚大了。然而,事实真是如此吗?
据悉,《哪吒2》的背后仅制作团队就达到了惊人的138家,制作人员更是有着10万余人之多,足以说明一部好的作品首先就需要规模庞大的制作团队。
这些团队可谓是五花八门,有着追光、长安三万里等实力雄厚的大厂,也有着像山东新视觉这样不起眼的小厂。
据业内人士估计,《哪吒2》的10亿美元票房,片方总共可以分得30亿人民币,不知道这个数字相当于普通人多少年的工资。
然而,当这个大蛋糕分到山东新视觉这些小厂时,却仅剩残羹剩饭,恐怕连塞牙缝都不够。
就在昨日,山东新视觉总经理接受采访,在被问及他的公司靠这个项目可以赚多少时,他淡然一笑:“坦白讲,哪怕《哪吒2》的票房达到了60亿、80亿,我们在这个的上面挣的也很少”。记者闻言后,一副难以置信的表情。
不得不说,他一句话就将影视行业背后的潜规则揭露地彻彻底底。特效大厂单靠《哪吒2》这一个项目就可以捞得盆满钵满,能赚几千万甚至几亿,而外包小厂却只能分得几十万几百万。
虽然这个数字看起来也不少,足以顶的上普通人几年十几年的薪资。但仔细想来,除去员工工资、场地租金、水电费等杂七杂八的费用后,剩下的也就几个铜板,不够听个响。
然而,与回报不相当的是,投入的精力物力却要比其他项目更多,因为这种项目的要求高的可以用苛刻来形容。
如动画中的一把刀,它从无到有、从修改到成品,往往要经过数百次的修改。
背后的制作人员都无数次抱怨道:“仅仅做了这个项目一年,就有了三分之一的白头发,体重更是因为过劳肥增加了十几斤”。
据《哪吒2》背后的另一制作团队一诺言,他们作为该项目的核心制作团队,也仅是收益与付出稍成正比,赚的并没有很多。
像一诺这种公司还有很多,他们在这个项目中的盈利还算可以。但外包小厂们明知赚的极少甚至不赚钱,为什么还做?
答案是情怀,这种很虚无的东西。
当记者采访到另一外包制作团队时,当他们被问到没钱为什么还做时,他们回道:“我们是一群对国漫有热血情怀的人,只为干个大事。”
他们明知这个项目赚的极少甚至不赚钱,但依旧顶着压力而上。不为别的,只为干票大的。
前不久,《哪吒2》的导演饺子在接受采访时曾说道,他在项目初期邀请了许多外国团队来制作,甚至一度有中外合拍的想法。
但大跌眼镜的是,这些外国团队无一例外都充满了偏见,认为这个项目太小,最终制作的成品皆是粗制滥造。
究其原因,最根本的是以次充好,拿不入流的制作人员来制作项目。当然,文化差异、语言沟通等也是原因之一。
听此,导演饺子当即就决定不再奢求外国团队能够带来国际大片水准,而是转身去找国内团队合作。
其公司的许多工作人员也毅然支持他的决定,就这样,这个项目由国内团队接手了。
而外国团队听闻这个消息后,直言离开了他们,国内团队根本就无法做好。同时,国内的许多影迷听闻后,也开始唱衰,就差直言外国的月亮更圆,直到现在仍在唱衰。
然而,国内团队只靠虚无的情怀,就做出了如今这部经典之作。
他们只为了争这一口气,哪怕不赚钱,哪怕赔本,也到将他们打脸。
事实也证明,国内团队并没有人们想象中的不堪,他们也可以像好莱坞等大厂一样,做出高超的特效、精彩的故事。
《哪吒2》虽然票房大卖,但其背后的制作团队,分钱却是极为不均,多的竟有几千万,少的却只有几十万。
钱去哪了?钱都被追光、红鲤、喜果等大厂拿走了。而数十个甚至数百个外包小厂,只能拿着微薄的营收,甚至除去员工工资等支出外,所剩寥寥无几。
一部动漫的成功往往比真人电影更加困难,动漫需要从0开始,人物建模、场景刻画、环境渲染等步骤需要无数次修改。
而《哪吒2》作为一部极为成功的动漫,离不开其背后制作团队的付出,更离不开像山东新视觉这种小厂的付出。如果没有国内这些制作团队的接手,就没有《哪吒2》的票房大卖。
中国电影人终于干了一票大的,而且只是靠所谓的情怀支撑着。但情怀总会衰减的,国漫也不会因为一部《哪吒2》就立刻崛起。
近年来,涌现出了许多好看的国漫,如《画江湖之不良人》、《中国奇谭》。仔细观察就会发现,它们无一例外都与传统文化有关。
来源:天下影视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