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黄土?那不就是北方的干沙嘛,哪里能与石油、稀土这种能值钱的东西相提并论?然而这片黄土背后却蕴藏着我们无法想象的巨大价值。黄土真的只是普通的“土”吗?它为何能成为中国最珍贵的资源之一?
声明:本文内容均引用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进行撰写,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请知悉。
如果有一个问题,什么是中国最珍贵的资源?可能很多人脑海里最先浮现出来的会是石油,是煤炭,是稀土,唯独不会想到是黄土。
黄土?那不就是北方的干沙嘛,哪里能与石油、稀土这种能值钱的东西相提并论?然而这片黄土背后却蕴藏着我们无法想象的巨大价值。黄土真的只是普通的“土”吗?它为何能成为中国最珍贵的资源之一?
在中国的黄土高原上,有着大约200万平方公里的黄土区,涉及的地方从青海、甘肃、陕西到山西、河南、河北,几乎涵盖了整个北方。
这片土地可以说是北方的大氧吧,包揽了大多数农田的腹地。而这片广袤的黄土区域,之所以被称为“资源”,可不只是在于它广阔的面积,更因为它天生就具备了其他资源无可比拟的优势。
黄土是一种由风成沉积作用形成的土壤,它的颜色是金黄色,质地松散颗粒粗大。平时要提到黄土,总会想到水土流失,贫瘠这种标签。
在大家眼里,黄土不过是黄河流域的麻烦,它年年都把泥沙往下游送,好像是黄河下游淤积的罪魁祸首,给全国的水系带来一堆问题。
这种想法确实有一定的道理。特别是黄土高原那边,每年都在水土流失,黄沙不断地翻滚着把它跟那荒无人烟的沙漠联系起来,一点也不觉得奇怪。
尤其是咱们经常看到一些新闻报道,说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泥沙大量涌入黄河严重影响河道畅通。这也就让大家对黄土的印象更加固化,认定黄土就是水土流失的根源。不得不说黄土确实被误解得够深。
黄土在几百万年以前的地质变化期间形成,经由风的搬运以及沉淀作用以后,造就了这片与众不同的土壤。没有哪几块土地能像黄土这般,把大自然与历史的印记保存得这么完好。
几百万年的风沙吹动,积累下来的土层厚度,可不是小数目。有些地方,黄土的堆积厚度超过了200米,平均厚度也有105.7米。这么厚的土层,放到现在,可就成了天然的“地基”。
黄土里包含石英、长石、云母等矿物颗粒,这些矿物质带有丰富的钙、镁等成分。赋予了这片土壤强大的生命力和适应力,对于植物生长有着非常积极的作用。
有多少人知道,黄土其实还是一种记录着地球历史的“天然书籍”。通过研究黄土的沉积物,科学家们成功重建了几百万年以来的气候变化图谱。想不到吧?黄土竟然可以告知我们地球上那些不太为人所知的气候变化秘密。
从古至今黄土区可以说是中国农耕文化的发源地之一。早在新石器时代,就已经有人类在这里安家落户了,它为无数代农民提供了生存的根基,伴随他们逐渐从原始部落走向更高层次的农业文明。
这片土地还为中国的传统陶瓷文化埋下了“种子”。黄土是一种最天然的陶瓷原料,黄土区的人们很早以前就开始用黄土烧制陶器。不管是日常生活用品,还是一些精美的艺术品,黄土的质感和色泽都是得天独厚的优势。
它跟那些有很多铁质的土壤不一样,不会给陶器染上那种呆呆沉沉的颜色。黄土烧出来的陶器,颜色很柔和。既不会显得很突兀,也不会感觉沉甸甸的。
这种黄土陶器,成了中国传统陶瓷文化里很重要的一部分。并且一直到现在,黄土烧制的陶器还是很受大家欢迎,在一些工艺品市场上,它的价值还在一年一年地往上涨呢。
另外在中国传统建筑中黄土可一直都是个“硬核”存在。几千年前的黄土高原人民,还会将黄土直接作为建筑材料。
你到陕西、山西那一带去走一走,很容易看到那一座座低矮的黄土窑洞。在当时这种用黄土挖掘而成的窑洞,成了当地最典型的居住方式。这些窑洞温暖又实用,住在其中冬暖夏凉,简直堪称天然的空调房。
到了现代,黄土已经被广泛用于制造新型的环保建材,比如压缩土砖和土壤水泥复合材料,这些新材料的出现,进一步提高了黄土的强度和耐久性,可以实现更多的建筑用途。
黄土高原是全球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区之一,每年有16亿吨泥沙流入黄河,给下游的农业和城市带来不小的麻烦。但你有没有想过,这种看似“破坏性”的水土流失,其实是大自然的一种修复行为呢?
黄土流失之后,会在一些较为低洼的地方重新沉积下来,如此便形成了新的土壤层。这种“自我修补”的功能既能增强土地的肥沃程度,又能扩大可耕种土地的面积。
举个例子黄河中下游的黄泛区,历史上多次发生洪灾,这些泥沙的沉积造就了黄河中下游平原,成为我国重要的农业区,这样又何尝不是另一种“开疆拓土”呢?
中国北方的土地从来都不是什么丰饶之地,尤其是那些干旱少雨的地区,寻常的土地怎么种?这就多亏了黄土独特的性质了,黄土的保水保肥能力是真的强。
它不像其他地方的土壤那么干巴巴的,它能在土壤中保持足够的水分,哪怕在最干旱的地方,黄土也能稳稳地把水锁住。用它来耕作,作物的根系能够吸收到充足的水分,生长得健壮又旺盛。
黄土的神奇之处不止于此,除了锁水它还能保留大量的养分,这让它成为了许多作物的天堂。小麦、玉米这些粮食作物在黄土上生长得特别好,因为黄土含有丰富的钾、钙、钠等矿物质。
这些元素正是作物生长所必需的。如果没有这些矿物质的帮助,作物怎么长都不会太健康。可以说黄土在农业上提供了一块天然的肥沃土壤,在这片土地上,农民的辛勤努力往往能得到事半功倍的回报。
这里的土壤一点不娇生惯养,不像其他地方的土壤需要经过轮作或者休耕来恢复肥力,黄土区的土地几乎可以年年耕种,种完一季马上接着种下一季,这样的超能力让黄土成为了农业生产的绝佳选择。
因为黄土本身所具有的物理特性,它在维持土壤结构稳定性方面呈现出独有的优势。在有黄土堆积的区域里,如果进行恰当的生态治理,其生产力能够恢复到极为惊人的程度
尤其在那些之前被过度开垦、变成沙地的地区,对黄土进行重新利用,就可以有效减少荒漠化并目把耕地给恢复回来。
黄土区的矿产资源分布也很广,而且成分很独特。或许你会觉得奇怪,一般来说,矿产资源大多在深山或矿山里;可黄土高原这个地方怎么会有矿产呢?
其实黄土区的矿产不像那些埋在地下很深的矿石那么难以靠近,黄土的覆盖层刚好给了一个天然的“保护罩”,使这些矿产在经过长时期的沉淀后,保存得特别完好,等着被挖掘。
从地质学的视角出发,在黄土的上层土壤当中,含有极为丰富的轻质矿物。这些矿物,大多为石英、长石以及方解石等矿物质。它们的密度较低,故而易于发生风化作用并出现流失现象。
由于黄土存在二次覆盖的这种情况,好多矿物都有了很好的保存环境,使得它们在地质年代不断变化的过程中,慢慢形成了大量的矿藏。在有黄土的区域开采矿产,既不用往地下使劲挖也不像别的地方那么费劲,原因就是黄土本身就像是一个天然的资源仓库一样。
以陕西、甘肃等省为例,黄土区内的矿产资源包括煤、铁、铜、铅、锌等常见矿物,甚至一些稀有矿物也隐藏其中。尤其在黄土高原的一些比较远的地方,矿藏的分布不是很明显,再加上开采技术受到限制,以前的开发速度一直比较慢,好多矿产资源都还没被好好利用呢。
不过随着矿业技术的发展以及国家对矿产资源保护政策的逐步放宽,近年来的地质勘探表明,黄土底下的矿藏完全可以通过科学的开采方式实现合理利用,特别是那些二次覆盖保存良好的矿藏,更是可以开采时可以减少一些不必要的环境破坏,最大限度地保护生态环境。
如今黄土在国家发展战略中越来越被重视。特别是在“西部大开发”的战略框架下,黄土高原和其他黄土区的潜力,都在逐渐成为推动中国经济发展的一项重要资源。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提出,黄土高原的生态修复工作进入了一个全新的阶段。退耕还林、退牧还草等一系列生态工程,极大地改善了黄土高原的生态环境。
其中“三北防护林工程”是最为典型的成功案例。该项目覆盖了我国北方13个省市自治区,总面积达到406.9万平方公里,占到国土面积的42.4%。
通过人工造林、封山育林、飞机播种等方式,黄土高原的森林覆盖率从5.05%提高到14.95%。更重要的是,61%的水土流失区域得到了有效控制,沙化土地也有所好转。
未来随着国家战略持续推进,黄土的资源优势、生态优势以及发展潜力肯定能获得更广泛的运用,到那个时候黄土必定会成为中国经济转型和西部崛起的关键支撑。
信息来源:
环球网--2021-12/24-11:23绿色,在黄土高原上铺展——黄河中游水土流失治理记
光明网-2023-12-05 10:46-世界土壤日|见证千年历史,黄土地如何承载着文明记忆?
科学参考-2023-08-29 21:47-黄土高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现状、问题与建议
来源:Hi科普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