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24年年末,郑钦文获得了多项荣誉,被新华社评为2024年国际十佳运动员,获得国家体育总局《网球天地》杂志评选的2024中国网坛之“最”,还有其他一系列荣誉。
本报记者 刘旺 北京报道
2024年年末,郑钦文获得了多项荣誉,被新华社评为2024年国际十佳运动员,获得国家体育总局《网球天地》杂志评选的2024中国网坛之“最”,还有其他一系列荣誉。
这一年,郑钦文6次闯入总决赛,收获三冠三亚的成绩,世界排名升至第五。在商业领域,郑钦文也收获颇多,手握10余个知名品牌的代言合同,涵盖体育、时尚、科技等多个领域。
郑钦文的个人表现,则是2024年中国体育事业的缩影,中国体育正在国际舞台上崛起,巴黎奥运会40枚金牌,刷新了中国代表团在境外参加奥运会的最佳纪录;冰雪运动持续高质量发展,成为拉动冰雪经济的重要引擎。
在此背景下,《中国经营报》记者注意到,中国企业围绕着体育营销,也探索出了越来越多样的路径,在体育运动与现代商业之间,寻找着最佳平衡点。
代言人营销生意经
2024年,企业围绕体育资源争夺最为明显的依然是运动员,而郑钦文以其优秀的赛事成绩和个人魅力,吸引了众多企业的目光。
巴黎奥运会金牌、WTA500东京站女单冠军、WTA250巴勒莫站女单冠军、WTA年终总决赛女单亚军、澳网公开赛女单亚军、武汉网球公开赛女单亚军,郑钦文依靠强劲的实力收获了不少荣誉。
伴随着郑钦文成绩不断刷新的还有她的商业价值。日前,福布斯公布了2024年收入最高的女运动员榜单,郑钦文以2060万美元(场内:560万美元 场外:1500万美元)位列第四,而在2023年,郑钦文的排名还在第15位。
截至发稿,郑钦文约手握了14个品牌代言,包括迪奥、劳力士、奥迪、兰蔻、巴黎世家等豪华品牌,涵盖了汽车、时尚、运动、手机、金融、饮料等多个行业?
除了郑钦文,企业界对其他运动员的争夺在2024年也尤为明显。如在奥运会前夕,安踏与乒乓球运动员樊振东达成合作,签约为品牌代言人,而中国乒乓球队的赞助权,则是掌握在李宁手中。
值得关注的是,对于奥运营销来说,中国运动员夺冠概率大的项目是最受品牌方欢迎的。有媒体统计,回顾2024年第一季度代言,跳水队、乒乓球队、羽毛球队、游泳队仍然是市场中最受欢迎的投资标的。尤其是形象好、成绩稳定、综合评分高的金牌运动员,已成为各大品牌眼中的香饽饽。在传统强项之外,一些在职业赛事、垂直领域表现出色、有话题度的运动员也进入主流视野,搅动代言市场。
2024年奥运营销也有新变化,有品牌开始选择小众项目的年轻选手,如中国霹雳舞队的刘清漪,其合作的匹配就包括阿迪达斯、伊利、可口可乐、霸王茶姬、Keep等。
当然,各个品牌的不同选择背后,都有着不同的考量。如选择郑钦文的品牌,大多是源于其竞技表现和个人品质。伊利相关负责人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也曾提道:“她在2022年横空出世时年仅19岁,一年内连续三个大满贯进入32强。她正在以不可估量的速度,在世界网坛占领更重要的位置,被评为‘四位表现令人惊喜的球员’之一。健康的肤色、阳光的笑容、坚毅的眼神、自信的表达,都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关键之道体育咨询创始人张庆认为,郑钦文能够吸引品牌方,首先缘于她的竞技表现。“她所在的网球运动,是国际主流运动之一,郑钦文也是继李娜之后又一位打入大满贯决赛的球员。另外,从个人的性格气质来说,郑钦文非常自信,有着得体的谈吐、充满斗志的东方女子运动员形象,英文表达也非常流利,具有国际化属性。场内场外都能够站住脚,显然,商业价值的逐步提升也指日可待。”
而年轻选手,在当下也被更多的品牌方纳入到合作的范畴当中。北京体育大学中国奥林匹克高等研究院副教授王芳此前也表示,通过东京奥运会可以发现,近年来多个小众项目已成为奥林匹克的新生力量。“特别是极限运动在吸引赞助、制造视觉效果乃至形成跨界产业方面,都展示出不俗的实力。”
体育出海年
实际上,提起2024年的热点赛事,欧洲杯也是绕不开的话题,而2024年欧洲杯中,中国企业则是最为亮眼的元素。
据欧洲杯官方信息,2024年欧洲杯拥有13个官方全球合作伙伴,其中来自中国的合作伙伴包括比亚迪、速卖通、蚂蚁集团(含支付宝及其他子公司)、海信以及vivo,占据超过三分之一的席位,数量创历史新高。
记者注意到,除了真金白银的投入,这些中国企业也在欧洲杯赛场上,通过提供服务的形式展示中国力量,以求走出国门。
如比亚迪新能源汽车作为欧洲杯官方用车,为赛事提供绿色出行服务;vivo作为官方手机合作伙伴,将为赛事工作人员提供旗舰智能手机;支付宝将作为官方支付平台,为球迷和赛事工作人员提供便捷的支付解决方案;速卖通将提供欧洲杯独家折扣和优惠,举办互动游戏和竞赛,让球迷有机会赢取比赛门票。
当然,这些真金白银的投入和业务服务支撑,与企业方在海外市场的布局有很大关系。记者注意到,上述赞助商在欧洲市场均有布局。如比亚迪,其正在匈牙利赛格德市建设一个新能源汽车整车生产基地,主要生产在欧洲销售的乘用车车型;再如海信,早在几年前,欧洲就是海信看中的三大目标市场之一;支付宝也在欧洲市场布局了多年。
此外,还有美洲杯,TCL已连续三次赞助美洲杯,这种长期的赛事赞助策略不仅提升了TCL在南美市场的品牌知名度,还为其全球业务拓展奠定了基础。
再如澳网赛事期间,泸州老窖、瑞幸咖啡通过赞助赛事拓展海外市场并传播中国文化。有数据称,借助澳网赛事,泸州老窖产品在澳大利亚的销售同比增长了237%。
张庆认为,2024年可以成为“中国体育出海元年”。从中国体博会的海外展,到WSE日本赛的成功举办,中国企业正在探索多样化的体育出海路径。
而面对未来,张庆认为,中国体育品牌要想在国际市场立足,需要遵循“三步走”策略:走出去,主动进入国际市场;走进去,融入本地体育生态;走上去,占据高端市场,发挥引领作用。
体育消费迎热潮
在体育营销“风起云涌”的同时,国内的体育消费也迎来了热潮。最具代表性的就是运动员的“带货效应”。
如在巴黎奥运期间,社交媒体上关于“奥运冠军同款发夹”的讨论热度高涨。记者发现,最初消费者的讨论热度都集中在“奥运首金”黄雨婷的发夹上,但随着赛事的进行,中国女子乒乓球运动员陈梦的一字夹、中国女子射击运动员张琼月的扳手簪子、中国女子羽毛球运动员黄雅琼的星星发夹、中国女子自由式小轮车运动员邓雅文的国风簪子,都成为消费者们关注的焦点。
彼时有商户告诉记者,相关产品都出现了“卖空”的状态。不仅如此,相关数据显示,跳水运动员全红婵的小丑鱼拖鞋,在2024年7月31日登上热搜后,同款产品成交额环比前一天猛增5倍;中国女子滑板运动员郑好好所用的同款滑板热度攀升,让芥宜滑板专营店的7月销量环比6月增长了350%。
此外,2024年中国体育消费市场也呈现出了一些新趋势。《2024年体育消费报告》中提到,中国体育消费市场有四大趋势特征值得重点关注。上海体育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副院长张叶涵介绍,一是体育消费市场规模持续扩大,以京东运动为例,2024年销售金额较2019年同期倍数增长,其中滑雪运动、户外鞋服、体育用品、户外装备增长均在100%以上。
二是体育消费新业态不断丰富,攀岩、网球等逐步从所谓小众、新兴运动发展成为大众、普及运动项目,进一步拓展了体育消费领域。
三是体育消费新场景不断涌现,各类体育赛事活动进场馆、进街区、进景区、进商圈,有效释放了消费潜力,同时丰富了体育消费体验。
四是体育消费新模式不断拓展,体育+旅游、体育+教育、体育+文化……越来越多的新业态新模式有效带动了体育及相关消费。
记者注意到,相较于2024年的奥运年,和之前的世界杯、冬奥会等大型赛事年不同,2025年大型赛事较少,但郑钦文引领的网球热潮仍在继续,中国网球公开赛、上海网球大师赛、武汉网球公开赛仍将在本土为网球爱好者带来赛事盛宴。
中国体育市场在国际赛事的带动下,已然形成了自身的内生动力和消费热点,相信在体育“小年”,也将展现出强大的市场潜力和发展韧性。
来源:中国经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