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春走基层|江西高安骨伤医术声名远播

360影视 2025-02-10 06:54 2

摘要:元月中旬,在江西高安老家的85岁老父亲不慎摔倒至股骨骨折,被紧急送往高安市骨伤医院做换骨手术。院长邹恒锋亲自主刀,手术非常成功。老父亲有糖尿病等基础疾病,但在医护人员的精心护理下康复良好,令我这个从深圳驱车800公里赶来陪护的患者家属深受感动。

元月中旬,在江西高安老家的85岁老父亲不慎摔倒至股骨骨折,被紧急送往高安市骨伤医院做换骨手术。院长邹恒锋亲自主刀,手术非常成功。老父亲有糖尿病等基础疾病,但在医护人员的精心护理下康复良好,令我这个从深圳驱车800公里赶来陪护的患者家属深受感动。

更令人意想不到的是,高安市骨伤医院还针对人口老龄化的实际,开设了医养结合科,为失能和半失能老人提供养老服务。于是,一家人决定继续把老父亲留在医院康复和养老。这个春节,家人的大部分时间都在医院陪护,全家人的年夜饭也安排在养老病房里。半个多月来除了深切感受到医院上上下下待患者如亲人的医者仁心,更了解了许多作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高安骨伤医术鲜为人知的故事。

历史厚重 非遗丰富

2200多年历史的高安,积累了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其种类丰富、形式多样、特色浓郁,承载了民间古老的文化记忆,展现了传统的文化特色。蜚声全国的高安采茶戏被列入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名录;还有8个项目跻身省级非遗,包括高安腐竹制作技艺、高安骨伤医术、高安土城斗牛等。清代三朝重臣、乾隆帝师朱轼的故事2017年被列入江西省第五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以邹氏一门骨伤中医疗法为依据的“高安骨伤医术”,历经邹家4代人百余年传承发展,现已成为高安的一张非遗名片,在弘扬中医文化、优化营商环境、服务百姓健康和地方经济发展等方面发挥着独特作用。

高安市骨伤医院骨干医师开展高安骨伤医术义诊活动

高安邹氏骨伤医术的渊源可追溯到清光绪年间。其鼻祖邹耀宗在清晚期拜民间拳师夏忠和道人曹复良学习武术和骨伤医术,后又将毕生所学传授给儿孙们。邹氏骨伤医术以正骨精准、药用奇效、康复迅速而备受称道。邹氏“绝活”包括“阴阳八把锁”、五步手法治疗肩关节周围炎、“拔伸捺正”正骨法、望眼诊伤等中医疗伤法和“七雄丹”、“九龙接骨丹”、“见肿消散”、跌打损伤膏、止血散炼制法等外用、内服药的制作技艺。其中“阴阳八把锁”针对突发性病危、昏迷休克的高危病人施以人工抢救,让患者“起死回生”,故又称回生术,仅邹耀宗四子邹振环等屈指可数的传承人掌握,堪称珍稀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他为伟人治愈踝关节扭伤

邹氏骨伤医术在解放前就已闻名四里八乡,因此也成就了邹耀宗与伟大领袖毛泽东主席的一段佳话。由邹恒锋主编、江西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的《良医寿人》一书,对此有较为详细的记载。

话说1930年6月,党中央指示毛泽东、朱德率领红一军团,从汀州北上攻打南昌。伟人在认真分析了敌我形势后决定采取“部队在樟树渡河,绕道高安向南昌探测”的战术,这一决定使地处湘赣要塞的高安在中国革命史中占有一席之地。1930年7月26日,红一军团占领高安县城。跟随毛泽东、朱德来到高安的还有古柏、朱云卿、林彪、罗荣桓、左权、黄公略、毛泽覃、罗炳辉、谭震林等人。红军在高安创建了苏维埃红色政府,打土豪、分浮财、让受尽苦难的穷人扬眉吐气,“山区来了共产党,穷人个个有福享”的歌谣在高安广为传唱。

毛泽东在率部前往高安途中右脚脚踝关节受伤,有红军战士打听到邹耀宗善治骨伤,便请他去为毛主席治疗。主席亲切地招呼他坐下并介绍了自己的伤情。邹耀宗听完后连忙蹲下给受伤的脚踝做了全面检查,认定是脚踝关节扭伤。他先是为主席推拿理筋,后又找来中草药碾压成糊状制成药膏贴在患处并包扎固定好,还嘱咐主席卧床休息,三天内不可下床行走。经过精心治疗,毛主席扭伤的脚基本康复,行走自如。

亲身体验到邹耀宗的精湛医术,毛主席动员他参加红军。但彼时邹耀宗一家老小10余口都靠自己行医生活,便婉拒了。毛主席当即摘下自己戴的五角红星帽送给邹耀宗作纪念,并希望他用自己的医术多为老百姓看好病。当年高安有100多青壮年报名参加红军,其中有一位18岁的女孩李建华,她后来在红一军团担任报务员,是全程走完长征路的30位红军女战士之一。

非遗传承惠及海内外患者

在动荡年代受到批斗和下放的高安县筠阳镇卫生院院长邹振环,虽被迫辗转多地,但以邹氏骨伤医术为百姓看病的初心不改。作为第二代邹氏医术传承人,他坚持行医为无数骨伤患者消除了病痛。1971年初春,邹振环接受组织安排又一次担任院长重建筠阳镇卫生院。靠一个公章、3个人和借来的1000元钱,在镇上的一间破庙里起家,短短两年时间建成了拥有10余名医务人员、4个科室的骨伤特色医院,从清江、丰城、上高、宜丰、奉新等邻县慕名前来就医的患者络绎不绝,邹氏骨伤医术声誉鹊起。

培养传承人掌握“高安骨伤医术”技能

1987年,高安县委县政府决定将筠阳镇卫生院更名为“高安县骨伤医院”,医院也与时俱进步入了中西医结合的发展新时代。邹振环二儿子邹和平不仅继承了祖辈和父辈的衣钵,还努力争取到省城大医院培训学习的机会,掌握了西医手术治疗骨伤的关键技术,成为中西医结合治疗骨伤的专家,治愈了许多疑难、危重病例,被患者誉为“华佗再世,德术相彰”。中西医结合也为高安骨伤医术赋予了新的内涵。在邹和平担任高安骨伤医院院长期间,高安骨伤医术成功申报江西省和宜春市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传承人邹恒锋全年门诊治愈患者2000人次,手术量近200台

以邹氏骨伤医术为内核的高安骨伤医院现已发展成为占地80亩、拥有500多名医护人员和600多张床位的二甲医院,正稳步向三甲医院迈进。前来寻访邹氏骨伤医术传承人的重症患者有的来自世界各地。其中有港澳台同胞、还有新加坡、日本、印度、俄罗斯等国的患者。前江西省省长舒圣佑、前外交部部长李肇星的骨伤难症曾先后得到邹氏两代人的有效医治,对邹氏骨伤医术赞誉有加。

骨伤医术发扬光大后继有人

从2021年起,邹振环的长孙、邹和平之子邹恒锋担任高安骨伤医院党支部书记、院长,接过了保护和传承高安骨伤医术的接力棒。他每年深入高安各乡镇义诊,让最基层的群众感受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独特魅力;他身体力行传、帮、带,培养了多名熟练掌握“五步手法治疗肩关节周围炎”、“拔伸捺正”正骨法等邹氏骨伤医术核心技能的医务人员,其中大多数并非

邹姓,为“高安骨伤医术”的传承与发扬注入了新的活力;他致力于帮助患者以最小的代价摆脱病痛,年门诊量近2000人次,手术近200台。2024年,邹恒锋获评宜春市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优秀代表性传承人。

传承人邹恒锋获赠群众锦旗及上级荣誉

今年年初,在高安市“两会”期间,邹恒锋当选为高安市政协常委。他在会上提出了“以非遗之力传承中医文化、推动经济发展”的建议。邹恒锋认为作为传统中医技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高安骨伤医术”是文化自信的生动实践,不仅要发扬光大,还可以为地方的经济社会发展作出贡献,并提出非遗+文旅 、非遗+ 产业 、非遗+义诊 、非遗+人才 等推动经济发展和乡村振兴的现实路径。他透露,“高安骨伤医术”正在积极申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蛇年除夕,高安骨伤医院张灯结彩,年味十足。我们一家六口围坐在贴满“福”字的病房里吃年夜饭,并祝愿老父亲早日康复。此时急诊楼前的一副春联显得格外醒目:“常备不懈,守护生命之光;争分夺秒,抢救病危患者”。横批“博学精医、厚德载物”八个大字正是邹家几代骨伤医者的生动写照。

来源:读创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