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教育是要立人。鲁迅认为,教育的根本目的是培养独立、有思想的人。真理有三部分:考查,即求取它;认识,即它已存在;信心,即运用它。教育的根本任务,就是把人藏于内心深处的自主的力量挖掘出来。
陶华坤:教育是把我们的内心勾引出来的工具和方法
教育是要立人。鲁迅认为,教育的根本目的是培养独立、有思想的人。真理有三部分:考查,即求取它;认识,即它已存在;信心,即运用它。教育的根本任务,就是把人藏于内心深处的自主的力量挖掘出来。
一、教育的目的在于能让青年人毕生进行自我教育
教育是什么?教育是关于心智解放、心灵觉醒的深刻旅程,教育是心灵的雕塑家,塑造思考的力量!教育就是一切行为都是想方设法让孩子自我教育。教育者,养成人性之事业也。培养人就是培养他对前途的希望。
1.教育的真谛:唤醒内心的力量。
教育就是用放大镜找优点,用望远镜看未来。教育是一种自醒,向外劝导孩子,向内劝导自己。教育就是疯一疯,闹一闹,温顺尚早;教育就是适时按下“暂停键”;教育就是领着蜗牛散步;教育就是懂你说的,也懂你没说的;教育就是即使负重远航,也不要迷失方向。教育从唤醒内心开始。每个人都有一种内在的创造冲动,这种冲动是自我发展的动力。教育的作用就是通过各种方式刺激和引导学生,帮助他们认识自身、发现自我,从而激活内在的潜能。教育不仅仅是解放天性,解放孩子的智慧,发展孩子的潜能,激发孩子的生命创造力。
2.秘密何在?激情的点燃,探究引导。
教育应当是一场心灵的觉醒,是对孩子内心激情的点燃。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他们拥有不同的兴趣、梦想和追求。教育的任务之一就是发现并激发这些独特的激情,让孩子们明白,他们可以对世界充满好奇,可以拥有自己的梦想,并为之不懈奋斗。探究引导,寻求真理。探究的过程本身就是一种学习,它教会孩子们如何面对失败,如何从错误中学习,如何在不确定中找到方向。这种能力,远比单纯的知识记忆更加宝贵。
3.教育就是引导孩子向外学向内求。
在教育的广阔天地里,寻找那把开启智慧之门的钥匙。向外学:探索世界的广度。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向外学是孩子成长的必经之路;向内求:挖掘心灵的深度。知人者智,自知者明。向内求则是孩子心灵成长的内在需求。“向外学与向内求”的教育理念,是对传统教育模式的一次深刻反思与革新。它强调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更要关注孩子的内心世界与心灵成长。通过向外学,孩子们可以拓宽视野、增长见识;通过向内求,他们则能深化对自我的认知、提升情感智慧与内心定力。
二、教育是把我们的内心勾引出来的工具和方法
曾有人问苏格拉底:天与地的距离是多少?“三尺”!苏格拉底回答。怎么会这么低?问者很疑问,我们每个人不都身高五尺吗?苏格拉底笑了:凡是身高超过三尺的人,要想在天地间立足,就必须学会低头!低头是一种智慧,一种美德,一种素质,一种涵养。
1.问题是接生婆,它能帮助新思想的诞生。
苏格拉底认为最有效的教育方法不是告诉人们答案,而是向他们提问。这种提问式的教育方法就像是一种“勾引”,它不直接给予,而是通过问题引导人们自己去思考,从而挖掘出内心的想法和知识。强调的是激发。当一个人内心有对知识的渴望或者对某种技能的向往,教育应该是通过合适的方式,如引导性的课程、启发性的活动等,把这种内心的渴望进一步激发出来,而不是单纯地从外部给予大量知识而不顾及内心需求。
2.“产婆术”有利于开发学生的潜能。
苏格拉底认为真理就像母胎里的孩子,藏在于每个人的心中,获得真理的过程就是真理生产的过程。哲学家和教师的任务并不是要臆造和传播真理,而是要做一个新生思想的“产婆”。真理存在于每个人的心灵中,但并不是每个人都能在自己身上发现真理。教师的任务是帮助人们去发现存在于人们内心的真理,帮助人们发现自身的潜在能力。“产婆”式的教育方法,就是为了唤醒学生的潜能,促使学生从内部产生一种精神力量。
3.教育是一项伟大的心灵工程。
教育是一场心灵的对话。鲁迅说:“每一滴水,用显微镜看,也是一个大世界。”走进孩子的心灵,你会发觉孩子的心灵世界像海底世界一样五彩斑斓。老子说:“大道至简,悟者天成。”孔子提倡的“中庸之道”正是这种平衡的体现,让孩子在纷繁复杂的世界中保持内心的和谐。教育是心灵的启迪,它像一把钥匙,打开认知世界的大门,学会思考、学会感知、学会理解。教育的使命,是培养一个开放的心灵,一颗求知的精神,以及适应任何时代的学习心态。无论时代如何变迁,教育的核心价值永不褪色。
三、拷问灵魂:最重要的教育方法总是鼓励学生去实际行动
凝聚人心是教育对于国家和民族的责任和承诺。为国育才。用教育的善,感动人。用教育的美,感染人。用教育的力,感召人。凝聚人心,获得学生的思想认同、情感认同和行动认同,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1.教育的目标:培养完整的人。
教育的目标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完整的人。这包括认知能力、情感能力、意志品质的全面发展。一个真正受过教育的人,应该既有理性的思考能力,又有丰富的情感世界,还有坚定的意志品质;教育的实践:知行合一。教育不能局限于课堂,生活本身就是最好的教科书。陶行知提倡“生活即教育”,强调教育要与生活实践相结合。在真实的生活情境中学习,能够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所学知识;教育是一项关乎人类未来的伟大事业。
2.破解密码:教育就是精神成长!
精神是什么?鲁迅说:“教育是要立人。”不要妄图塑造孩子,而应助力他们成为自己期望成为的人。教育的力量:点亮心灯,引领成长之路。教育的真谛:唤醒生命的无限可能。真正的教育应该让每个生命都能找到自己的价值,实现自己的潜能,成为最好的自己。孔子说:因材施教,有教无类。这是真教育。真做教育,要有正确的办学思想——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
3.教育的终极意义:培养终身学习的能力。
真正高明的人,就是能够借重别人的智慧,来使自己不受蒙蔽的人。灵魂拷问:怎么把教育做好?教育给予学生是对知识的热情,对成长的信心,对生命的敬畏,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未来不仅是知识的竞争,更是创造力和想象力的竞争,是学习力的竞争,是独立思考的竞争。如果你像机器一样思考,那么问题就会接踵而至。教育是把人的创造力诱导出来,将生命感,价值感唤醒。回到本我,超越自我。内力觉醒:依靠自己成就自我,回归原点但重新起航。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
来源:教育专家话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