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据统计,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病率高达67.6%,糖尿病患者可出现不同程度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表现为手足远端感觉异常,如麻木感、蚁咬感、虫爬感、触电感、发凉或踩棉感等,严重时可出现感觉消失,下肢较上肢明显,夜间和冬天症状加重。这促使糖尿病患
天气一冷
糖友们的取暖方式便花样百出
大家各显神通
出动热水袋、暖宝宝贴、泡脚、
电热毯、艾灸、烤火等等
但有些取暖方式一不小心可能出问题!
近日
佛山市二医院内分泌科病房
就陆陆续续收治了一些“暖流杀手”
导致烫伤的糖尿病患者
为什么糖尿病患者更容易出现下肢烫伤?
原因一: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据统计,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病率高达67.6%,糖尿病患者可出现不同程度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表现为手足远端感觉异常,如麻木感、蚁咬感、虫爬感、触电感、发凉或踩棉感等,严重时可出现感觉消失,下肢较上肢明显,夜间和冬天症状加重。这促使糖尿病患者企图通过某些取暖方式来温暖下肢。
原因二:
糖尿病血管病变,包括大血管病变和微血管病变。糖尿病患者容易合并血管病变,离心脏越远的血管越容易出现血管病变,下肢尤为明显,严重时可出现血管闭塞,造成组织供血供氧不足,皮温发凉,肌肉疲劳、酸痛,活动后加重,严重时患者休息也感觉到疼痛即静息痛,夜间明显。
原因三:
糖尿病患者保护性感觉减退或消失,温度觉、痛觉阈值升高,对冷、热、尖锐物刺激不会产生明显的反应,长时间接触高温物体烫伤后仍不能及时做出反应。
原因四:
糖尿病患者免疫力低下,防御功能缺陷,愈合能力差,且高糖环境利于细菌或真菌生长繁殖,一旦出现皮肤破损,易合并感染。
总而言之,冬季糖尿病患者保暖需求增加,自我保护能力及愈合能力下降,故糖尿病患者冬季下肢烫伤风险增加。糖尿病患者应选对保暖、取暖方式,安全过冬。
糖尿病患者的保暖首先应从穿着方面说起:
1
穿多层衣物,内层衣物为贴身衣物,应选浅色、透气吸汗的材质,浅色便于受伤、出血时及时发现,透气吸汗可避免出汗时皮肤浸渍。中层衣物可选羊绒、毛衣或其他保暖材质的衣服。外层衣物选择防风防水的外套。
2
外出时可穿戴帽子、口罩、围巾、手套,以减少热量的流失。
3
糖尿病患者应重视足部的保暖,保证足部血液循环。柔软的护膝既可保护膝关节,又可增加下肢血液供应。
4
鞋子应选平底、厚实、合脚的鞋子,避免挤脚,鞋垫选择浅色、柔软、保暖的材质,鞋子和鞋垫要经常洗晒。
5
睡觉时可穿干净、吸汗、宽松、保暖的袜子,以缓解夜间足凉感、增加舒适感。
环境方面:
1、糖尿病患者应避免长时间暴露于寒冷或潮湿环境,冬天可选择暖气、地暖、空调以提高室内温度,但是这些方式会引起空气和皮肤干燥,可适当使用加湿器,身体涂润肤露。
2、避免局部取暖设备直接接触皮肤,如电热毯、热水袋、暖宝宝贴等,如需使用这些“暖流杀手”,也应避免长时间直接接触皮肤,比如电热毯可睡前暖床,睡眠时关闭电源;热水袋用厚毛巾包裹后再使用;暖宝宝贴不可贴身使用,应用衣服隔开。
3、避免明火取暖,火炉、炭炉因高温极易造成烫伤,且有引起火灾、一氧化碳中毒的风险,因此,不建议糖尿病患者使用。
日常调理方面:
1
饮食上多吃温热性食物,红枣、桂圆、生姜等有助于提升自身阳气。适量增加蛋白质食物的摄入,如瘦肉、鱼虾、豆制品,以增强身体抵抗力。但以上做法有升糖风险,应在医生指导下进行,增加血糖监测频次,预防血糖失控。
2
保证足够的水分摄入,以防脱水。
3
增加运动量,提高新陈代谢、增加胰岛素敏感性,如外出锻炼,尽量选择上午阳光充足的时候,并且做好防寒措施。
4
中医上来说,冬日泡脚不失为一种很好的养生方式,但糖尿病患者不建议泡脚,如确实需要,应使用水温计探好水温,水温应控制在37℃左右;泡脚前检查足部有无伤口、皲裂或其他异常;泡脚时间不宜过久,应控制在15-30分钟内;泡脚后因用柔软毛巾擦干或使用吹风机吹干,尤其是趾缝处。
总之,冬季,糖友们在选择保暖方式时,应以安全、舒适为原则,在医生指导下、结合自身实际情况进行调整,既要注重保暖效果,又要兼顾自身健康状况,做到科学合理的防护,如出现烫伤、皮肤破损及时就医,切勿掉以轻心,避免一失“足”成千古恨。
佛山市第二人民医院内分泌科
内分泌科建科于1994年,1998年成立糖尿病中心,经过近30年的发展,科室拥有专科医生12名,其中主任医师4人、副主任医师2人、主治医师4人、返聘主任医师2人,其中博士2人,硕士4人。拥有护士15人,主任护师1人,副主任护师2人、主管护师4人、护师3人、护士5人,其中硕士1人,糖尿病专科护士3名。内分泌科是广东省预防医学会内分泌专业委员会常委单位、广东省药学会内分泌专业委员会常委单位、广东省伤口管理协会常委单位、广东省医学会内分泌分会委员单位、广东省糖尿病足病专科联盟中心单位,广东省内分泌性高血压专科联盟,同时也是佛山市内分泌学会副主委单位以及佛山市骨质疏松学会副主委单位,内分泌专业硕士研究生的培养基地。
熟练诊治糖尿病、骨质疏松症、肥胖症、痛风、高脂血症等代谢性疾病,规范化系统化管理糖尿病,初发2型糖尿病缓解率高。擅长难治性糖尿病足病的诊疗,2015年率先在佛山市开展富血小板血浆(PRP)技术治疗难治性糖尿病足病及难治性创面,大大缩短糖尿病溃疡的治疗周期。2019年率先在佛山市开展促甲状腺激素受体刺激性抗体TSI结合促甲状腺激素受体抗体TRAb检查用于鉴别Graves病与桥本氏甲状腺炎。我们团队在诊治糖尿病、肥胖症、甲状腺疾病、骨质疏松症以及糖尿病并发症(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糖尿病肾病、糖尿病足病、糖尿病神经病变)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形成鲜明的特色。常规诊治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垂体功能减退症、库欣综合征、肾小管酸中毒、嗜铬细胞瘤;诊断内分泌少见疾病:胰岛素自身免疫综合征、线粒体糖尿病、APS综合征、Prader-Willi综合征、Klinefelter ´s征、性反转、TH不敏感综合征等少见疾病,血色病性内分泌系统功能紊乱。对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糖尿病高渗高血糖状态、乳酸酸中毒、垂体危象、甲亢危象等急危重症处理能力强;系统治疗Graves病,大大减少甲亢复发率;正确鉴别甲状腺良恶性结节;系统治疗骨质疏松症,减少骨折发生;综合性诊治肥胖症,数名患者体重减轻达35公斤。积极开展临床及基础科研工作,获得国家发明专利3项,实用新型专利5项;获得佛山市科技局攻关项目6项,佛山市卫计局项目2项。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在本地区享有较高的学术地位。
我们的理念:厚德载物,精益求精!
内分泌科门诊安排
周六方咏红主任医师、罗文惠主任医师周日/轮班
供稿 | 内分泌科 谢云亮
供图 | 内分泌科 龚琼琼
来源:龙卷果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