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冬会上的“00后”志愿者:寒风微瑟中,内心难掩激动

360影视 2025-02-09 23:45 3

摘要:2月7日,第九届亚冬会在哈尔滨隆重开幕,来自亚洲34个国家和地区的1200余名运动员,在6个大项64个小项赛事中比拼。

2月7日,第九届亚冬会在哈尔滨隆重开幕,来自亚洲34个国家和地区的1200余名运动员,在6个大项64个小项赛事中比拼。

首个金牌日的争夺,中国体育代表团斩获8金8银5铜共21枚奖牌。赛场外,为保障各项赛事顺利进行,本届亚冬会招募了国内、国际高校学生,以及具有大赛实践经验的志愿者约6000人。

2月8日,封面新闻记者联系到来自重庆的志愿者吴思雨和查春伶,听两位“00后”女孩,讲述她们与亚冬会的故事。

前往亚冬会

5天对接超30家媒体

今年20岁的吴思雨,是重庆奉节人,目前在黑龙江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就读大二,她与亚冬会的缘分,还要从去年4月说起。

当时,亚冬会开始在高校招募志愿者,当时已申报社会组织支教服务的吴思雨果断报名,“如果这次错过,整个大学也不可能再会有其他的机会接触,或者说经历这种特殊的志愿者服务工作”。

吴思雨在亚冬会 受访者供图

经过面试,成功入选的吴思雨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开始接受相关培训,包括社交礼仪、语言服务、医护保障,还有媒体运行以及一些机动服务之类,因为是新闻传播学院学生,她接受的培训更侧重于社交宣传。

据吴思雨介绍,亚冬会志愿者会被分到不同的部门,她则属于赛事侧,主要工作是对接媒体记者,针对境内外媒体采访受理,为各个媒体提供高效精准的采访预约,帮助填写、递交表单,并为记者答疑解惑。

从2月3日接到第一张媒体采访的申请表至2月8日下午,吴思雨已对接了超过30家媒体,从国外的法新社到国内央广网,再到各个地方媒体都有。

吴思雨在志愿服务中 受访者供图

每天都有新难题

最多两个电话搞定

吴思雨所在的志愿者团队共15个人,同样来自重庆的查春伶也是其中之一,她是吴思雨的校友,目前读大三。

在查春伶看来,每一个记者都很特别,填表过程中需要她提前沟通好细节,所以有时候会问很多问题,“但其实每个记者都非常耐心地跟我们沟通交流,大家都很好”。

查春伶在亚冬会当志愿者 受访者供图

随着各项赛事推进,媒体采访需求会越来越多。“基本上每天都会有新问题出现。”查春伶告诉封面新闻记者,为了提高工作效率,她会在预约采访时,就打电话给记者沟通好详细信息,提交表格审核后,再电话通知对方预约是否通过,“一般情况下,最多打两个电话就能搞定”。

吴思雨接过话,“最好是记者有明确的采访对象,不然我们也不知道应该找谁。”另一个比较麻烦的问题是,不同媒体预约同一时段的公共采访区,就需要多方面沟通,“还好大家都很随和,而且我们的主要工作就是面向各类记者的需求,作为志愿者来到这里来奉献服务,为爱发电”。

展示志愿者的热情青春

“寒风微瑟内心难掩激动”

除了对接媒体,吴思雨和查春伶还有个任务,是要提前做好赛事流程播报。“通常提前3天开始准备,然后根据比赛进程随时进行调整,我写完交给老师审核,再有领导确认。”吴思雨告诉封面新闻记者,这是个非常细致的工作,因为要给记者提供比赛信息参考,不能出一点差错。

正月的哈尔滨,室外是零下10度的天气,因为给记者腾出酒店房间,更换酒店后每天有10分钟的通勤。吴思雨在自己的工作记录中写道,“每日的志愿服务工作于晨曦初露之时开启,尽管窗外寒风微瑟,但我的内心却难掩激动。”

吴思雨写下的工作记录 受访者供图

将身着志愿者服装的照片发给父母后,吴思雨的母亲回复说,“我姑娘穿这衣服真漂亮,面对媒体服务的时候要微笑服务,毕竟是大学生,把热情青春的力量展现给国内外的记者媒体们”,语气中满满的自豪感。

结束采访后,吴思雨和查春伶又回到岗位上待命,等待着随时会到来的新任务,吴思雨说,“工作虽然累,但是不觉得很辛苦,反而会觉得今天把活做得真棒,我们又度过了很完美的一天”。

来源:鱼眼观周至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