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这模样,让旁人看了都心疼。助理在一旁小声嘀咕:“赵老师,您这岁数该回家享福了。”
凌晨三点的影视城,赵君裹着军大衣蹲在道具箱旁啃冷馒头。
这模样,让旁人看了都心疼。助理在一旁小声嘀咕:“赵老师,您这岁数该回家享福了。”
他只是摆摆手,眼神依旧紧盯着剧本上那密密麻麻的批注。
那些用红笔圈出的“父亲”“丈夫”字眼,仿佛一根根刺,扎得他心里生疼。
1979 年的山东话剧团后台,16 岁的赵君蜷在角落里,啃着窝头。
他每天得拉 28 次大幕,搬 40 个道具箱,可连上台当个“死尸”的机会都没有。
有一回,主演忘词,他躲在幕布后轻声提词,结果被团长逮了个正着。
大家都以为他要挨骂,却听见团长那冷冷的一句:“拉大幕的还想抢饭碗?”
那天夜里,他偷偷溜进排练厅,把《雷雨》周朴园的台词刻在煤渣墙上。
清冷的月光照下来,映得他满脸都是泪痕。
1982 年北电开学那天,赵君揣着全家凑的 83 块毛票去报道。
宿舍里,城里同学带来了自行车、录音机,而他只有母亲缝的粗布被褥。
为了省路费,他四年都没回家过年。
有一年除夕,父亲背着一袋煎饼,坐着绿皮车来探亲。
却在雪地里守了整整一夜,只为替儿子看护同学那些昂贵的自行车。
当赵君在晨雾中发现冻僵的父亲,老人怀里还捂着给他留的鸡蛋糕。
1996 年金鸡奖颁奖夜,郑卫莉挺着七个月的孕肚,挽着赵君走上台。
镁光灯下,他紧张得把奖杯都攥出了水渍,可在致辞时,却忍不住哽咽:“这个奖要给我未出生的孩子...”
后台,郑卫莉突然腹痛,救护车的呼啸声穿过了庆功宴的人群。
后来儿子早产,保温箱里插满管子的画面,成了夫妻俩永远的心结。
有一次儿子高烧 40 度,郑卫莉连打 18 通电话,赵君却在沙漠拍戏断了信号。
等他三天后赶到医院,看到病房门口贴着“家属止步”,妻子用这种方式惩罚他的缺席。
2002 年离婚当晚,赵君在空空的衣柜里发现了一件粉色小围兜,那是儿子周岁时他买的。
保姆偷偷告诉他,郑卫莉临走前烧光了所有全家福,唯独这件围兜被儿子死死护在怀里。
如今 61 岁的他,手机相册置顶的仍是当年颁奖礼的截图。
有一回拍《小日子》淋雨戏,他突然失控抱住小演员痛哭。
道具组后来在监视器里发现,那孩子穿的正是同款粉色毛衣。
2015 年杜淳婚礼,赵君托人送去金锁,却被原封退回。
知情人透露,杜志国曾当众讥讽:“亲爹都不来,假惺惺送什么礼?”
其实赵君当天就躲在酒店停车场,看着儿子扶着郑卫莉走进大堂。
车里循环播放着儿子幼时的录音:“爸爸,今天老师夸我演大树演得好...”
这些年他总接些暴躁父亲的角色,有次把对手戏演员骂哭后,他躲在化妆间抽自己耳光。
那些戏里的刻薄台词,全是他想说给 23 年未见儿子的道歉。
拍《看车人的七月》跳楼戏时,赵君坚持不用替身。
他从六米高台摔下 17 次,左腿钢板至今未取。
有一场吃隔夜馒头的戏,他硬是吞下馊臭的食物,吐得胆汁都出来了。
导演后来才知道,那天是他儿子 18 岁生日。
戏里那个为儿攒钱看病的父亲,成了现实里他唯一的“赎罪”方式。
收工后,他对着北京方向磕了三个头,水泥地上留下一片水渍。
如今赵君住在剧组附近的老年公寓,床头摆着双份降压药。
医生说他的心脏病受不得刺激。
去年《大江大河 3》庆功宴,年轻演员起哄让他演段样板戏。
当他吼出“穿林海跨雪原”时,全场突然寂静。
老导演颤巍巍举起手机录像:“四十年前我在山东话剧团见过这孩子,那会儿他天天偷师,现在竟真成角儿了...”
镜头扫过他斑白的鬓角,弹幕飘过一行字:“他演尽天下父亲,却弄丢了自己的孩子。”
结语
某次访谈,主持人问:“若用所有奖项换一天团圆,您换吗?”
赵君摸着金鸡奖杯浮雕,突然笑出泪花:“这奖座背后刻着我儿生辰,它早就是我的全家福了。”
棚外大雪纷飞,老式录音机咿呀转着《智取威虎山》,那是父亲生前最爱的唱段。
62 岁的戏痴仰头饮尽冷茶,喉结滚动着咽下所有未能说出口的父爱。
来源:明月说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