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很难想象,户外运动在全球风靡多年,但市场仍有一个巨大的品类“空白”:户外便携式移动电源。更让人意外的是,是中国出海企业率先发现了这个市场“空白”,并推出了全球首款锂电池储能产品。
很难想象,户外运动在全球风靡多年,但市场仍有一个巨大的品类“空白”:户外便携式移动电源。更让人意外的是,是中国出海企业率先发现了这个市场“空白”,并推出了全球首款锂电池储能产品。
2012年,华宝新能(301327.SZ)旗下专注于出海的品牌JACKERY诞生。2016年,JACKERY首款锂电池便携式储能面世,面向户外运动爱好者。伴随着户外风潮的兴起,JACKERY借助亚马逊等线上平台,迅速占领国外市场,目前全球销量已近500万台,成为行业中的领先者。
根据中国化学与物理电源行业协会数据,全球便携式储能市场规模由2017年的1.2亿元快速提升至2021年的111.2亿元,年复合增长率高达210.3%。四年就创造了一个百亿元级的市场。
风口上,竞争者争相涌入,正浩创新科技、德兰明海、Goal Zero、安克创新(300866.SZ),甚至小米、华为等也挤入赛道。在全球能源结构转型和消费升级的大背景下,便携式储能行业蓬勃发展。
加上户外风潮的兴起,这个市场还有很大的增长空间,不过,这个行业的头号玩家已经前瞻性地寻找第二增长曲线,将目光转向了家庭储能。
“华宝新能下一步希望开拓的是家庭储能场景。”华宝新能美洲事业部副总贺楚琪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
户外储能市场居然有“空白”户外的风吹向国内之前已经在国外风靡多时。根据《2024全球户外用品市场洞察报告》,2023年全球户外用品市场总估值高达702.2亿美元,预计到2032年将突破1291亿美元。
其中,除了户外鞋服之外,有一个细分市场增长迅速,那就是便携式储能。便携式储能,也叫作“户外储能”,可以支持手机、笔记本电脑,甚至电磁炉等大功率电器在户外充电,广泛应用于房车露营、户外钓鱼、自驾、家庭应急等场景。
说户外储能市场存在“空白”,不是说没有可用的储能产品,而是这些产品不是专门针对户外这个场景开发的。“过去的便携式储能产品用的是铅酸(电池),相对比较重,户外本身强调轻、强调便携,过于笨重的产品,消费者不愿意携带出去。”贺楚琪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不仅仅是体积大,过去使用的传统燃油发电机也会有噪音和环境污染。这样不太好的体验让JACKERY抓到了机会。
在2012年成立之初,JACKERY原本是以做手机的背夹电池产品为主,在发现户外储能这个巨大的市场“空白”之后,JACKERY迅速转向了户外储能市场,并选择锂电池代替原本的铅酸电池,降低产品的体积、重量,并降低了发电中的噪音和污染。
2016年,JACKERY首款锂电池便携式储能产品上市就得到了很好的增长。在深入研究户外群体的储能需求后,JACKERY发现还有一款产品可以革新,那就是太阳能板。
“过去的太阳能板带玻璃框架或者硬铁架,必须安装在房车顶或者屋顶,所以我们就打造了折叠式的磁吸太阳能板。也是为了户外使用时更便携。如果在户外使用没有太阳也别担心,当地的公路非常发达,开车去最近的加油站,能够快速地通过‘墙充’补充电力。”贺楚琪说。
JACKERY踩上了风口。根据中国化学与物理电源行业协会数据,2017年至2021年,全球便携式储能市场规模从1.2亿元上涨至111.2亿元,年复合增长率达到210.3%。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在亚马逊平台搜索发现,JACKERY的产品及配件价格从20美元到逾3500美元不等,销量靠前的两款产品的价格都超过600美元。
图片来源:网页截图记者了解到,目前JACKERY在亚马逊平台的全球销量已近500万台,产品覆盖全球50多个国家和地区。
母公司上市,从户外品牌转身做全品类海外市场主打品牌JACKERY,国内市场则通过“电小二”发力,在两大品牌的协力下,JACKERY的母公司华宝新能于2022年9月在A股创业板挂牌上市。
海外市场让品牌实现高增长,但高度的不确定性同样给品牌带来了一定的风险。上市后的一年内,华宝新能出现了业绩承压的情况。2023年半年报显示:华宝新能2023年上半年的营收为9.21亿元,同比下滑29.93%;利润由正转负,净亏损为5104.43万元。
华宝新能在财报中表示,2023年上半年由于海外持续的高通胀和央行的加息动作,海外消费市场阶段性疲软,因销售不及预期导致库存消化周期拉长、市场竞争加剧、期间费用占比提升,公司上半年面对了较大的经营压力。
在经历去库存等一系列措施之后,华宝新能在2024年交出了一份不错的成绩单。根据最新财报,2024年前三季度,华宝新能营业收入为21.33亿元,同比增长35.02%;前三季度毛利率为45.17%,同比上升5.86个百分点;归母净利润为1.59亿元,去年同期这一数字为亏损6202万元。
华宝新能将2024年前三季度营业收入和净利润的快速增长,归功于全球品牌力和产品竞争力的持续提升、内部降本增效、原材料价格下降等。
从财报看,华宝新能的新品研发能力带动了公司营收的上涨。比如在2024年上半年,华宝新能光伏太阳能板实现营收2.23亿元,同比增长53.56%,成为同期增长最快的业务;Solar Generator光充户外电源品类在2024年前三季度的销售额同比增长近130%,占比高达近50%。
除环境因素外,行业竞争也在加剧。全球便携式储能市场集中度相对较低。中研普华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24—2029年便携式储能电源行业市场深度分析及发展咨询报告》显示,华宝新能市场份额为16.5%,但后来者在不断增长——正浩创新科技、Goal Zero、德兰明海、安克创新是在户外储能发力的品牌,其市场份额分别为6.2%、5.5%、5.2%和2.2%。
对此,华宝新能于2023年开始往家庭储能方向拓展,寻找第二增长曲线。
“2024年,JACKERY的品牌定位做了一些修正,我们希望拥抱更多的家庭,不仅仅是户外用户。新品方向也是围绕家庭场景,未来的JACKERY品牌将包含户外、室内的全场景产品。”贺楚琪说。
便携式储能产业风起云涌,中国企业领航在全球能源转型升级和户外生活方式迅速渗透的背景下,便携式储能近年来成为新的风口产业。
根据中国化学与物理电源行业协会数据,全球便携式储能市场规模由2017年的1.2亿元快速提升至2021年的111.2亿元,年复合增长率高达210.3%,预计2026年市场规模将达到882.3亿元,2021—2026年年复合增长率达51.3%。
仅仅四年时间,便携式储能市场的规模便跃升为百亿元级别,增长速度令人瞩目。
从需求端看,头豹研究院数据显示,便携式储能的主要应用市场集中在美国和日本。其中,美国是全球最大的便携式储能电源应用市场,占比47.3%,主要原因为美国户外活动渗透率较高,便携式储能电源需求量较大;日本则是全球第二大便携式储能应用市场,占比29.6%,主要原因是日本地震等灾害事故频发,应急设备使用需求量较大。
JACKERY最大的两个市场也是美国与日本。根据财报数据,2024年上半年华宝新能在美国市场实现的营业收入同比增长38.17%,日本市场实现的营业收入同比增长51.13%。
中国便携式储能电源应用市场占比较小,仅不到5%,尚处于起步阶段,但近年来伴随着国内户外游的兴起,中国市场呈现增长态势。
在全球市场需求持续增长的同时,企业的竞争也愈发激烈。便携式储能的市场格局正在快速变化,越来越多的企业切入其中,力图在这一新兴领域抢占先机。中国便携式储能行业凭借在原材料和供应链上的优势,自便携式储能行业发展以来,设备出货量一直占据全球市场的重要份额。
图片来源:《2023年移动储能出海洞察白皮书》根据2023年10月高工产业研究院储能研究所发布的《2023H1全球便携式储能(户外电源)排名》榜单,全球便携式储能市场销售额前五的企业分别为正浩创新科技、华宝新能、德兰明海、Goal Zero和安克创新,除Goal Zero外,其他均为中国企业,而Goal Zero也主要由中国企业代工。此外,该市场还吸引了绿联、公牛等公司,甚至数码配件类企业如小米、华为等也开始利用自身配件供应优势,拓展便携式储能市场。
在这场激烈的竞争中,不少企业也展现出强劲的增长势头。
其中,正浩创新科技自2017年成立以来已经进行了5轮融资。2021年6月,正浩创新科技完成B轮融资,由红杉中国领投,投后估值达10亿美元;另一个在亚马逊上名列前茅的便携式储能品牌德兰明海在2022年实现销售收入近20亿元,并在2023年年初启动IPO。
正浩创新科技融资情况 图片来源:IT桔子依靠充电设备起家的安克创新也在便携式储能市场上取得了显著成绩。2022年5月推出公司首款功率在1500W以上的户外储能产品,在其2023年的财报中,充电储能类产品实现收入86.04亿元,占总营收的49.14%,占比有所提升。
随着新入局的企业持续增加,头部企业也在通过扩大营销投入的方式抢占市场份额,行业竞争日益激烈,便携式储能市场逐渐向“红海”市场发展。与此同时,家庭储能(户用储能)成为企业寻找新增长点的一个重要方向。
从户外转向家用储能有没有难点?贺楚琪表示,两大市场在产品、客户方面有很大的相似性;不同点在于更大型、更高客单价的家庭储能,其本地化渠道更为重要。
整体来说,家庭储能的整体市场规模较户外储能小,并且应用场景也不像户外储能一样丰富。但华宝新能创始人孙中伟认为这是一片“蓝海”。他曾在公开发言中表示:“全球家庭储能渗透率可能都不到1%。”
中国化学与物理电源行业协会预计,到2026年,家庭应急领域对便携式储能产品的购置需求将达1155万台,便携式储能产品在应急用电领域的渗透率可达19.4%。
便携式储能市场在快速发展的同时,行业竞争格局也日益复杂。从户外活动的普及到家庭应急需求的激增,便携式储能正逐步渗透到多个应用场景,这对企业来说既是机遇也是挑战。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市场的逐步成熟,行业的竞争格局将经历进一步的洗牌。
每日经济新闻
如需转载请与《每日经济新闻》报社联系。
来源:每日经济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