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AI借力 驰骋智能时代

360影视 2025-02-24 22:54 3

摘要:近期,越来越多的AI工具出现在人们视野中,以DeepSeek为代表的各种AI模型走进千千万万人的生活。从大数据归纳到内容创作,从知识普及到深度研究,AI工具正在为各行各业的人们带来便利,也向人们的生产活动与技术依赖提出更多挑战。青年学子从自己使用AI工具的经历

主办:广青融媒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

广州城市职业学院艺术与新媒体学院

编者按:近期,越来越多的AI工具出现在人们视野中,以DeepSeek为代表的各种AI模型走进千千万万人的生活。从大数据归纳到内容创作,从知识普及到深度研究,AI工具正在为各行各业的人们带来便利,也向人们的生产活动与技术依赖提出更多挑战。青年学子从自己使用AI工具的经历出发,书写对技术发展的思考。

指导老师:广州城市职业学院 刘彦武

跳出算法框架来思考

从文章框架构建到信息碎片化处理、从文本生成到图片分析、从模式识别到自然语言处理……AI工具为我们提供了更高效的信息传播与处理。我常利用AI工具进行大数据归纳和新媒体文本创作,它不仅能够迅速整合信息,还能提供多样化的创作思路;在账号运营、视频制作等方面,也可以依靠AI工具的大数据分析与智能推荐对用户精准推送;新闻写作时,也能利用AI的算法功能深入挖掘数据,尽可能充分地了解其背后的关联。

但在科技发展带来的舒适与便捷之外,我们也需要警惕:过度依赖AI可能导致我们失去独立思考的能力,变得习惯于接受而非质疑;AI的普及还可能加剧“信息茧房”,限制我们的认知多样性。

AI可以帮助我们快速获取信息、分析问题,但最终决策仍需要人类的智慧和灵感;AI可以模仿人类的思维,但它无法替代人对情感、道德和美的体验与理解。真正的创作不仅往往包含在作者的情感、审美和价值观,这是人类独有的宝贵财富,是无法被算法复制的“灵魂代码”。要平衡AI对自主创作的影响,关键在于使用AI工具时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把它作为激发潜能的“催化剂”,而非替代思考的“懒人神器”。保持对未知的好奇与探索欲,才能帮助我们在智能时代实现全面发展。

2022级网络新闻与传播专业 蓝金群

做好数智时代的“提线者”

在DeepSeek对话框输入“新媒体传播有关的论文选题框架”的几秒后,十六篇文献综述与思维导图瞬间涌出。手指悬停在复制键上,我突然想起《庄子》里“得鱼忘筌”的寓言——此刻的智能工具究竟是捕鱼竹篓,还是操纵思维的隐形丝线?

数字时代,GPT-4能模拟苏格拉底的诘问,Midjourney可复刻梵高的笔触,DeepSeek甚至能预测实验数据走向。这种全知全能的幻象,让许多人在技术狂欢中逐渐模糊工具与主宰的界限。“生产工具的革命性跨越发生时,人类既获得解放的机遇,也面临异化的危机。”数据显示,2023年中国AI辅助设计使服装打样效率提升240%,但原创设计占比同比下降17%,这是技术的“双刃剑”。

建立“人机共生”的智慧很有必要。我在使用AI工具时总是采取“三七法则”:70%基础工作交给AI,但保留30%的核心创作区域,坚持“AI执行基础工作,研究者专注价值创造”的理念。

站在人类文明发展的长河里,每个时代的技术革新都可以看作是摆渡的舟楫——从甲骨文到活字印刷,从搜索引擎到生成式AI,工具始终在拓展认知边界而非划定疆域。我们既是操纵AI丝线的表演者,也要警惕自身成为被程序编码的牵线木偶。这或许就是数字原住民应有的智慧:让技术成为思维的翅膀,而非思考的替身。

2023级网络新闻与传播专业 陈敏璇

学会与智能技术共生共舞

在这个数字化与智能化交织的新时代,AI工具如雨后春笋般涌现,以DeepSeek为代表的AI工具掀起了浪潮,为我们的学习和生活带来了极大的变化。在使用AI的过程中,我们要学会与这位“智能伙伴”和谐共生。

在创作微电影剧本时,AI工具能在短时间内提供剧本结构框架,但是它却始终无法理解花开花落、潮起潮落的诗意,我只能不断输进指令调整参数,终于在输进十几次指令后,才勉强得到一段符合人类情感对话的剧本内容。为什么在数字算法下,人类传统的文字创作仍保持着独特魅力,我也瞬间明白了AI工具的局限性,它虽然是数字世界中的王者,却难以踏入人类的情感殿堂。

尽管如此,面对扑面而来的AI浪潮,青年仍应把握机遇,利用好它提升学习效率,同时坚守思维自主性,培养创新思维,将AI视为攀岩路上的登山棍,站在人类进化的台阶上,让数字算法力量帮助我们成为勇敢的攀岩者,而不是思想退化的观望者。AI时代既充满挑战,也有更多机遇,我们应该保持开放的心态和进取的精神,携手AI共同迈向时代的新征程!

2022级网络新闻与传播专业邓永丽 刘悦欣

感受AI温度,保持思维深度

曾经,我们以为AI只有深度而缺乏温度,直到中国智造的DeepSeek的出现,让人感到AI工具也有了走进内心的“人情味”。有毕业生向AI询问就业方向希望找到最优路径、有青年向AI倾诉自己原生家庭的烦恼……DeepSeek像一位生活了几千年的智者,更像一位知心朋友,既为打工人大幅提升了效率,能对咨询的人们给出切实可行的建议,也愿意温柔地安抚朋友的情绪。

尽管如此,AI是否就能让我们轻松解决所有现实问题呢?AI的温度能拓展我们思维的深度吗?

借助AI工具提升效率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青年学子在日常生活中应用好丰富的资源提升自己的价值判断能力,如此才能在面对现实问题时找到正确的方法。只有将知识内化为自己的思想,才能避免思维的空洞与浅薄。

AI与人类的关系应是相辅相成、协同创新的。我们应保持独立思考与创造力,确保技术服务于人类的长期发展,而非取代人类的独特价值。

2022级网络新闻与传播专业 黎慧蕾

2023级网络新闻与传播专业 黄惠玲

在工具理性中捍卫思想主权

最近,标志着中国在生成式人工智能领域有了重大突破的国产AI产品DeepSeek引发全球科技界震荡。这款集多种先进技术于一体的AI工具,正在重塑青年的思维范式。

作为AI工具,DeepSeek展现出了多种功能,不仅能进行文本输出,还能满足大众更多贴近生活的需求,如算命、管理财务等。然而在热火朝天的AI浪潮背后,是其快速发展带给人们的迷茫——AI通过算法推荐构建的“信息茧房”,虽然能帮大众快速检索信息,却可能削弱跨学科思维的形成,使大众失去接触多元观点的机会。这引发了人们对技术与认知关系的思考,促使我们更审慎地看待AI在日常生活中的角色。

正如AlphaGo战胜人类棋手后反而推动了棋艺革新,技术终归需要回归工具本质。唯有建立技术使用边界意识,才能真正保留人类的核心竞争力。人们应该意识到:科学技术只是改善生活的手段,获得便利的同时也要坚持批判性思考,让理性之光照亮世界。

站在文明演进的高度审视,DeepSeek带来的终极启示或许是:在算法浪潮中,我们既要善用技术之舟,更要守护思考之锚——人类文明的火种,永远燃烧在质疑的勇气与执着的创新之中。

2023级网络新闻与传播专业 曾欣宜

来源:澎湃新闻客户端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