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昨天结束的乒乓球亚洲杯,我看了女单决赛孙颖莎对阵王曼昱的直播,出人意料地一边倒,小鱼发挥出色,意志坚定,一改往常失误多和体力不支的不足,全场碾压莎莎,以干净利落的4:0横扫对手。而莎莎则毫无还手之力,四局只有一局比分到9。
遥波/文
昨天结束的乒乓球亚洲杯,我看了女单决赛孙颖莎对阵王曼昱的直播,出人意料地一边倒,小鱼发挥出色,意志坚定,一改往常失误多和体力不支的不足,全场碾压莎莎,以干净利落的4:0横扫对手。而莎莎则毫无还手之力,四局只有一局比分到9。
台下观众仍然是一边倒地支持莎莎,那种呼喊有些近乎病态的疯狂。但令人不解的是,莎莎并没有受到激励,在欢呼声中一败涂地。反倒是曼昱,在给对手的加油声中愈战愈勇,一路几乎未遇抵抗,锁定胜局,真不知道,这到底是在给谁加油。
比赛中的一边倒的加油尚能理解,球星魅力吗,但是到了采访冠军和颁奖环节,非常令人尴尬的一幕还是发生了。赛后,王曼昱站在话筒后等待采访,台下却是清晰而响亮的喊声:“孙颖莎,你最棒”,连绵不绝,持续了近一分钟。台上的王曼昱显然在故作镇静。但她还是很有修养的,只在采访时说了一句:希望球迷保护好嗓子。比起前奥运冠军陈梦犀利的言辞,简直温和多了。
作为一个多年的乒乓球迷,我开始时,只是对这种现象感到不解,现在已经是近乎愤怒了。在女单颁奖仪式上,升国旗之前,那些小女生还在喊“孙颖莎,你最棒”,是对比赛结果不承认吗,还是想对孙颖莎之外的所有冠军必先除之而后快?支持哪个球星是个人自由,但是如果这种行为伤害了其他人,扰乱了公共秩序,就另当别论了。竞技体育的精神内核是鼓励更高、更快、更强,提倡一种超越和战胜自我的精神。而这些年轻的女观众无视体育精神,只为一个人加油,她们是披着追星外衣的伪球迷,是不折不扣的乒乓流氓。她们不仅伤害了其他有天赋的,勤奋努力的女乒队员,而且令国球蒙羞,在国际赛场上,令中国形象受损。有关部门应该认定其扰乱公共秩序罪,对其绳之以法,而不能因为她们是些年轻的女孩子就对她们姑息纵容,网开一面。
但更令人匪夷所思的一幕竟然发生了。一位给王曼昱颁奖的深圳市领导在给冠军颁奖后,竟然走到莎莎面前与其握手,寒暄。这样的行为不仅不符合颁奖的程序,而且间接鼓励了场上的流氓行为,这样的人真不具备当领导的水平。
《论自由》是英国哲学家约翰·斯图亚特·密尔于1859年发表的一部重要政治哲学著作。它是自由主义思想的重要经典之一,对现代政治哲学、法律和社会政策产生了深远影响。密尔的观点为后来的西方自由民主制度提供了理论支持。他提出了“伤害原则”(Harm Principle)作为限制自由的唯一正当理由。也就是说,只有当一个人的行为对他人造成伤害时,社会才有权对其进行干预。从这个意义上说,这些伪球迷的行为应该得到惩治。当然,这可能也与中国畸形的教育制度有关,一方面,学生课业负担沉重,另一方面,老师只管学习,对于学生道德和思想品质问题不敢多管或无暇顾及。
同时,还有一个有意思的现象,所谓饭圈更多的在女队发生,而对男队影响不那么大。赛后国乒全体合影,获得冠军亚军的王楚钦和梁靖崑还是有说有笑,女队的冠亚军王曼昱和孙颖莎则是全程冷漠,没有交集。作为一个女权主义者,我曾研究过姐妹情谊,感觉其实姐妹情谊很难形成,女人之间总是充满嫉妒和攀比,男性的兄弟情谊更加稳定和利他。如果没有孙颖莎本人的默许,她的球迷不会那么疯狂,这背后也许有孙颖莎本人对个人崇拜的迷恋,也有怕别人超越自己的恐惧。女性真的要自我成长,这些都是需要自我克服的部分。
来源:温柔的力量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