闪电评论|凝聚多方合力 治理AI谣言

360影视 2025-02-25 01:22 1

摘要:近日,某社交平台“每20个‘80后’中就有1人去世”的统计引发热议,广州“L3级自动驾驶首例判决”的细节讨论登上热搜,四川凉山“山体滑坡致多人失联”的灾情牵动人心。当这些看似真实的信息被证实为AI生成的虚假内容时,公众在震惊之余也感到担忧,不禁思考:如何避免A

近日,某社交平台“每20个‘80后’中就有1人去世”的统计引发热议,广州“L3级自动驾驶首例判决”的细节讨论登上热搜,四川凉山“山体滑坡致多人失联”的灾情牵动人心。当这些看似真实的信息被证实为AI生成的虚假内容时,公众在震惊之余也感到担忧,不禁思考:如何避免AI造谣,维护清朗的网络空间?

近年来,利用AI编造和传播谣言的案例屡见不鲜,一方面,AI强大的算力使其能快速炮制出符合大众心理、易于传播的谣言,另一方面,造谣的黑色产业能够带来巨大收益,一些别有用心之人为了利益不惜铤而走险。如“中山公园地铁站捅人事件”“大妈摆摊卖水果被罚16万,监管局回应不交就罚145万”“西藏日喀则地震被压在废墟下的小男孩”等。不同于传统谣言,这些内容往往植根真实事件框架,通过深度学习百万量级新闻语料,精准模仿媒体行文风格,甚至在细节处插入真实地名、机构名称增强迷惑性,这些谣言极大地冲击了“眼见为实”的传统认知,具有很强的煽动性。

AI造谣带来的负面影响不容小觑。“广州法院对一起某品牌汽车L3级自动驾驶追尾事故作出首例判决”的网络谣言在网上广泛传播,可能会对该品牌的声誉和销售造成严重打击,损害企业利益;四川筠连山体滑坡发生后,多部门协同争分夺秒救援,此时传出“凉山州发生重大山体滑坡灾害”的不实信息,不仅干扰救援节奏,还容易引发当地民众的恐慌,造成社会秩序混乱,此外,当AI生成的虚假信息充斥网络,人们难以辨别真假,对信息的信任度降低,容易产生“狼来了”效应,进而影响社会公信力。

面对AI造谣这一“毒瘤”,必须构建多元共治的治理生态。法律层面,需要进一步完善法律法规,国家针对AI造谣出台一系列法律法规,《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管理暂行办法》明确了“不得生成虚假有害信息”的红线。平台层面,要压实主体责任,摒弃“流量至上”的错误理念,加强内容审核机制,对AI生成内容进行标识和提示。监管层面,有关部门要依法亮剑,加大对造谣者的惩处力度,形成强大的法律威慑。技术层面,“用AI打败AI”,即运用AI技术针对利用深度伪造技术合成的图像视频以及生成式文本、视频、图像等进行识别、检测和鉴定,国内已有多个团队正在投入开发AI生成内容检测技术。公众层面,需要提高公众媒介素养与信息辨别能力,通过科普等方式,引导公众掌握从权威渠道获知真实信息的技巧,学会对网络信息进行深入的分析和评估。

科学技术是一把双刃剑,在技术变革的浪潮中,我们既要警惕“狼来了”的寓言重演,也要避免因噎废食阻碍创新。通过构建法律规范、行业自律、行政监管、公众参与的多元治理体系,让技术在正确的轨道上运行,真正服务于社会大众。(文/黄启红)

闪电评论,欢迎投稿!

投稿邮箱:qilushiping@iqilu.com

来源:理响中国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