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伤风预防:传统针剂VS新型针剂,家长如何选?

360影视 2025-02-25 01:22 2

摘要:在孩子天真烂漫的成长旅程中,难免会与各种意外“邂逅”,小磕小碰看似寻常,背后却可能潜藏着破伤风这样的健康隐患。但许多家长对破伤风预防存在认知误区破伤风。

在孩子天真烂漫的成长旅程中,难免会与各种意外“邂逅”,小磕小碰看似寻常,背后却可能潜藏着破伤风这样的健康隐患。但许多家长对破伤风预防存在认知误区破伤风。

破伤风,这个由破伤风梭菌引发的严重疾病,就像一个隐匿的“杀手”。破伤风梭菌偏爱那些脏兮兮、布满铁锈或尘土的地方,一旦孩子受伤,它们便可能顺着伤口潜入人体,在无氧的环境中大肆“搞破坏”。它的潜伏期通常在3 - 21天,平均发病时间为7 - 10天,新生儿破伤风的潜伏期往往更短,平均在出生后5 - 7天。而且,伤口如果靠近中枢神经系统,如头、颈部,芽孢潜伏期会比远离该部位(如手、足)的伤口更短。

这里大家需要知道的是:一般来说,如果孩子按照免疫程序全程接种了百白破疫苗,在6岁之前,对于一些清洁、表浅的小伤口,比如轻微的擦伤、割伤等,感染破伤风的风险相对较低,在伤口妥善处理的情况下,可能不需要额外注射破伤风针剂。但如果是深部穿刺伤、被严重污染的伤口(如被泥土、粪便污染)等,即使接种过百白破疫苗,也可能需要根据具体情况,由医生判断是否需要注射破伤风被动免疫制剂(如破伤风人免疫球蛋白、新型的斯泰度塔单抗注射液等)来加强预防。

传统破伤风针剂的三大痛点:过敏、疼痛与家长的“两难选择”

1. 过敏风险:每一针都可能是一场“生死赌局”

传统的TAT 是从马血清中提取的,存在较高的过敏风险,半个世纪前已被发达国家淘汰,但在我国临床还被大量使用。不少人在注射后会出现皮疹、发热,甚至严重的过敏性休克。10个人打,3个人过敏,过敏几率高,当患者是过敏体质时,医生会直接建议打破伤风人免疫球蛋白(HTIG),虽然HTIG无需皮试,但完全依赖于人血浆为原料供应,产能有限,常常面临“一针难求”的局面,而且存在传播其他血源性传染病的风险,同时HTIG的价格相对高,对于普通家庭来说是一笔经济负担。

在外科门诊的时候,就有不少的例子,一名10岁左右的女孩,在一次玩耍中,她的手指被一枚旧钉子扎破,来到医院后同样因为对破伤风抗毒素过敏,只能使用破伤风人免疫球蛋白。女孩的家长表当时听到医生说孩子对破伤风抗毒素过敏,心里既担心又着急,一方面担心孩子的健康,另一方面也为相对昂贵的破伤风人免疫球蛋白的费用发愁。

2.疼痛与恐惧:患者身心之痛与临床隐忧

患者在承受着疼痛与恐惧的双重折磨时,我们发现其背后还隐藏着诸多临床痛点。

从患者角度看,受伤本就带来强烈的身体痛感,而破伤风预防,无论是伤口处理还是药物注射,都进一步加剧了体感不适。当患者尤其是儿童时,面对陌生的医疗环境、尖锐的针头和复杂的操作,极易产生恐惧心理。多次给药的治疗过程,让恐惧在心中扎根生长。对于有过敏风险需进行脱敏注射的患者,这一过程还需要两名护士同时密切观察并执行注射操作。这不仅极大地消耗了医疗资源,还产生了较高的时间成本。每一次脱敏注射,都意味着护士要长时间专注于一位患者,无暇顾及其他病人,医护负担由此大大加重。在医疗资源本就紧张的情况下,这种状况无疑给临床工作带来了巨大挑战,也间接影响了整体医疗服务的效率与质量。

3. 保护期短效:家长的“记忆焦虑”

马破的保护期只有7—10天,人破伤风免疫球蛋白(HTIG)虽无需皮试,但保护期仅2-3周。有不少家长会担心,例如有时候孩子前两个月受伤打过一针,这个月调皮又被铁门划伤,又要再打一次的时候,就会担心频繁注射会影响孩子免疫力的问题,毕竟孩子就是家庭全部,安全是最重要的。

值得注意的是,国家药监局在近日批准上市了一款全球首创的“破伤风针”——斯泰度塔单抗注射液。从安全性来讲,斯泰度塔单抗注射液相比传统的马血清制剂,大大降低了过敏风险,这对于过敏体质的患者来说,无疑是一个福音。在优效性方面,它更是表现出色。通过肌内注射,能够快速起效,在给药后12小时95.4%的患者达到保护水平,显著高于HTIG 组(53.2%)。无需皮试,无需留观30分钟,一次一针给药,达到长久保护,避免短期内患者的二次感染风险,更从根源上杜绝了因皮试假阴性用药后发生过敏性休克甚至死亡的风险!同时稳定量产,彻底解决了传统破伤风人免疫球蛋白"一针难求"的供应困境,为患者提供充足、可靠、安全的用药保障。

来源:孙医生聊健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