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一婚嫁演员二婚嫁哈佛学霸,三婚嫁大13岁老戏骨,54岁生活幸福

360影视 2025-02-24 18:11 1

摘要:当然,翻遍全书都未能看见一模一样的这句话,此话更像是对《围城》一书的精神总结,而在上世纪末,我国曾翻拍过《围城》,其中扮演唐晓芙的史兰芽,优良的形象和演技,成功的让世人记住了她.......

“婚姻是一座围城,城外的人想进去,城里的人想出来”,这句话是网络上对婚姻经典的评价之一,其出处是钱钟书所著《围城》。

当然,翻遍全书都未能看见一模一样的这句话,此话更像是对《围城》一书的精神总结,而在上世纪末,我国曾翻拍过《围城》,其中扮演唐晓芙的史兰芽,优良的形象和演技,成功的让世人记住了她.......

一、家学渊源

看过电视剧《围城》、《韩信》、电影《过年》的人,一般都很难忘掉史兰芽所塑造的那几位女性形象。

史兰芽正当红的时候,她的大幅特写照片不断出现在报刊封面或刊头上,就连素来记不住演员面孔、对所谓“新星”、“新秀”不甚熟悉的人,对她也不禁侧目而视了。

这女孩有一种独特的气质显得与众不同:她美而不艳,典雅大方;一双明媚的眸子含蕴着一股沉思、探询的神情,仿佛要你一同思索,回答什么问题似的。

她的祖父史行,就是一位知名的老艺术家,抗战前投身话剧运动,后来又到延安鲁艺戏剧系学习和任教,在解放区长期从事艺术创作和艺术教育工作。

他不但导戏,还写剧本、诗歌、歌曲和评论,解放后担任过总政文工团副团长兼话剧团团长,以及浙江省文化厅厅长等领导职务。

这位老艺术家是个学而不倦,有着执著艺术追求的人,他曾在解放初期中央戏剧学院苏联专家列斯里任教的导训班学习过,在接受了斯坦尼的戏剧理论后,执导过《曙光照耀着莫斯科》、《达尼娅》等刷。

他在1947年创作的“换枪歌”,在电影《巍巍昆仑》竟成为主题歌,他所组织的小百花剧团,专门培养优秀的少儿人材,向各剧种流派学习,后来演出的《五女拜寿》在国内外都有很大影响。

虽然有时候事业会受到冲击,可是老骥伏枥、志在千里,劫难过后雄风不减当年,又执导了《丹心谱》、《于无声处》、越剧《孔雀东南飞》等。

史兰芽诞生之际,爷爷史行刚好从低谷中走出来,听说有了长孙女,老史行欣喜若狂。

为了给孙女取名,查阅了不少资料,最后在苏东坡的一首词“浣溪沙”中得到启示,兰芽的名字就是由此而来。

史践凡夫妇忙于拍戏,小兰芽由于诞生时不够顺利,先天不足,体弱多病,就交给祖父母抚养。

史行恢复工作后,除了大量行政工作外,还致力于艺术创作,这时期他执导了话剧《丹心谱》、《于无声处》、越剧《孔雀东南飞》和《五女拜寿》,还要审批大量歌舞、杂技等出国演出节目。

这也为小兰芽提供了一个得天独厚的极好机会,她成了每次彩排和公演的忠实观众,不仅如此,小小年纪的她还看得如醉如痴。

大幕一落,便闹着要上台看那些叔叔阿姨,舞台上那个神奇瑰丽的世界充填了她章年的梦。

她几乎每周要看两、三次演出,此外,每天还要花两、三个小时沉浸在琵琶曲的练习中,从此,就和艺术结下了不解之缘。

在她十六岁时因扮演清纯可人的唐晓芙,自《围城》中成功“突围”,获得广大观众的认可。

高中毕业后读中戏,中戏毕业后进人艺,史兰芽是努力的,同时是幸运的,在中国第一流的表演课堂与演出团体里,她一步一个脚印的磨砺自己的演技。

从女孩到女人,从荧屏到舞台,史兰芽慢慢走过每个人都必须经历的人生阶段,同时也完成了一个演员从青涩到成熟的蜕变。

二、恩爱婚姻

史兰芽有三次婚姻经历,第一任丈夫是位演员,第二任丈夫是位高知海归,第三位则是我们熟知的独立团团长李云龙的扮演者李幼斌。

2002年11月,30集电视剧《江山》在上海开机,史兰芽应导演巴特尔的邀请,出演女主角“文华”,与八一厂演员李幼斌演一对夫妻。

因两人都是本色自然的表演,感觉非常默契,巴特尔为此兴奋不已,当着剧组全体人员的面,称赞道:“李幼斌和史兰芽棋逢对手,表演状态超一流,将‘夫妻’演绝了,真是此角只应天上有,人间哪得几回闻……

2003年3月,《江山》在上海关机,这时,李幼斌和史兰芽已“发展”为知根知底的朋友。

回北京后,两人虽然不在同一个剧组,但仍通过电话保持着密切的联系,2003年12月下旬的一天,李幼斌在北京拍完一部戏后,约史兰芽第二天去西山看红叶。

爱给李幼斌带来了无穷的动力,随着《江山》在各地电视台的播出,他到处寻找厚重的有特点的剧本,却一直没能如愿。

2004年9月初,导演张前找到李幼斌,将28集电视剧本《亮剑》交给他,希望他能出演男一号“李云龙”。

看完剧本,李幼斌倒吸了一口凉气:这个李云龙戏份大,其中打仗的戏就有17集,场景基本上都是战场,拍摄条件异常艰苦。

2004年12月1日,李幼斌随《亮剑》剧组来到石家庄市,投入到紧张的拍摄中,可是刚拍了几天戏,因为气温陡降到零下20多度,李幼斌就得了重感冒。

听到消息,史兰芽带着大包的防寒衣物就心急火燎的赶了过来,那一刻,李幼斌心里一酸,泪水差点涌了出来。

为了打消剧组工作人员的议论,李幼斌称史兰芽是自己新聘的经纪人,于是,史兰芽“顺理成章”地陪伴并照顾着他。

2005年9月初,《亮剑》在央视一套黄金档播出后,李幼斌一夜之间红遍大江南北,观众们一致认为,李幼斌的气质中透出一种力量感,将“李云龙”丰富的情感世界表现得真实生动、完美无缺。

一举成名后,李幼斌打心眼里感激史兰芽,开始与她谈婚论嫁,然而,人红是非多,经常有记者想方设法打探、挖掘李幼斌的私生活,他只得称自己是单身,有过一次婚姻,这些年来把柔情全部留给儿子了。

可这些记者并没有放过李幼斌,咬定他早就有了意中人,开始没日没夜地跟踪和盯梢,李幼斌为保护好自己和史兰芽的恋情,两人每次外出时,都格外小心。

尽管如此,但两人的恋情依旧是被无孔不入的狗仔队所捕捉到,随即两人年岁差距十多岁的“老少恋”的消息不胫而走。

一时间舆论哗然,但对此史兰芽的回应是,与李幼斌领了结婚证,以此证明年龄的鸿沟,不是问题,结果也如史兰芽所愿,那些好事者一个个都闭紧了嘴巴。

三、李云龙

30集电视连续剧《亮剑》2005年一问世便轰动了全国,各地电视台争相播放,久盛不衰,许多电视台复播次数都创下了历史新高,至今还在反复播出。

百看不厌、百议不烦的观众把李云龙同《亮剑》紧紧地连在一起,把《亮剑》同李云龙视为一体,换句话说,不知道究竟是李幼斌成就了《亮剑》,还是《亮剑》成就了李幼斌。

可见一个好演员和一个好剧本以及有个好导演,绝对是相辅相成、密不可分的。

电视剧《亮剑》集中描写了,以李云龙为首的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叱咤风云、浴血奋战将士们的英雄群体,塑造了李云龙、赵刚、丁伟、和尚(魏大勇)等有血有肉的人物,他们个个活灵活现,个性鲜明,真实可信。

尤其是李云龙,给观众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李云龙的故事,李云龙的命运,大起大落,跌宕起伏,紧紧地牵动着观众们的心,观众的情绪随着他的悲欢离合而喜怒哀乐。

演员李幼斌恰到好处地把李云龙的行为轨迹和性格特质准确地展现给了观众,赢得了所有观众的认可,可以说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功。

李幼斌扮演的李云龙,完全摆脱了以往固有的表演模式,“思想认识”没有那么“高”,说话没有那么多的“豪言壮语”;形象也没有那么“伟大”。

地垄沟里冒出的李云龙长着一张“鞋拔子"脸,土里土气,“他娘的”,“老子”不离口;左看右看也谈不到“全”,甚至说不上“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几乎“立多少功,就挨多少处分”!

可是,正是这样一个李云龙,才拉近了他与观众的心理距离,使观众觉得他才是真实可信的一个人,他的言行举动才引起了观众强烈的共鸣。

在观众心里,李云龙是一棵大树,所有剧中的故事和人物都是支蔓和青藤缠绕在这棵大树上,他们或发芽,或成长,或开花结果,虽然看似相对独立。

但是却绝不会游离于这颗大树之外,不管怎么发展,最终只能是百川入海,殊途同归,我们不能否认编剧和导演的苦心,但是也必须承认李幼斌在艺术创作上的作用。

看过《亮剑》的观众喜欢其中的故事,喜欢故事中的人物,尤其喜欢李云龙这个貌似鲁莽、土里土气但是作战勇敢、机智“狡猾”的我军指挥员。

更主要的是,通过一个个故事的展开,看到了李云龙在一步步地成长,一步步地提高,最后成长为我军具有战略眼光的高级指挥员。

他每一个进步,每一次胜利,观众都会情不自禁地为他叫好,为他高兴,为他骄傲;他的每一次犯错误,观众都能理解,都能原谅,甚至为他受到的指责和处分抱打不平。

李云龙先后搞了三个“对象”,对于传统观念很深的中国人来说,一般是比较反感的,可是对于李云龙来说,观众毫不反感,觉得很正常,很应该,很赞成……观众的这些反应是有原因的,那就是对李云龙这个人物的理解、同情、认同。

观众认可李云龙,认可他是自己民族中的一员,是自己爷爷奶奶或者父母战友中的一员,他是人,不是神,他是有血有肉、有七情六欲活生生的“自己人”,不是云里雾里行空的天马,也不是不食人间烟火的“英雄”,“圣人”。

这是“亮剑”最大的成功,也是李幼斌最大的成功。

参考文献:

1.入戏·入骨·入心——从《亮剑》看李幼斌的表演艺术

《艺海》·2013年第10期90-92

2.李幼斌、史兰芽的爱情故事 《劳动保障世界》2008年第12期54-55

3.史兰芽的成才之路 《当代电视》1992年第8期34-37

4.史兰芽故事:围城长出的一棵树 《大众电影》2006年第12期12-15

来源:赖正直2019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