棋王谢侠逊和周总理对弈,连战三局输赢如何,共论哪种棋子更重要

360影视 2025-02-24 17:46 1

摘要:这个一代棋王,正是谢侠逊,他在1888年时,出生于浙江平阳的普通农家,父亲是私塾先生,酷爱且擅长中国象棋。

1939年,重庆一处幽静庭院内,周总理与一代棋王相对而坐,眼前的棋盘杀机四伏。

这个棋王到底是何人,周总理与他对弈,连续下了三局棋,战况输赢如何?

棋王是如何修炼的,后来如何以棋救国,遭遇生死危机之际,他的结局又是怎样呢?

这个一代棋王,正是谢侠逊,他在1888年时,出生于浙江平阳的普通农家,父亲是私塾先生,酷爱且擅长中国象棋。

在父亲的熏陶下,谢侠逊从小就对棋艺产生兴趣,而且天赋异禀,六岁便能与父亲对弈,九岁时便在乡间小有名气,被誉为棋中神童。

他的棋风犀利厉害,常常能在对局中出奇制胜,十七岁时在温州参加象棋比赛,一举击败了众多成名已久的棋手,名声迅速传遍江浙。

1912年,谢侠逊在上海为《时事新报》象棋栏撰稿,不仅传播棋艺知识,还联络全国各地棋手,组织多次全国性的棋赛。

比赛吸引众多棋手参与,而他曾获得中国象棋个人冠军,在1926年成为全国棋坛总司令。

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谢侠逊积极投身抗日救国运动,利用自己的影响力组织了多次义赛,为抗日救国筹集资金。

他受邀前往各国进行访问,并且利用这次机会,积极宣传中国的抗日战争,呼吁海外华人支持祖国。

他在各国举办和参加了多场棋艺表演赛,吸引了大量观众,还通过这些活动,筹集了五千多万元资金,全都捐给国家抗日。

在新加坡的一次表演中,英国驻马来西亚的皇家空军司令、全马国际象棋赛冠军亨特,主动向谢侠逊发起挑战,要求进行一场国际象棋比赛。

亨特自信满满,甚至提出愿意让谢侠逊两子,明显态度很轻视,但谢侠逊接受了挑战。

这场临时决定的中英国际象棋友谊赛,最终在嘉乐华侨游泳会举行,吸引了众多记者和观众的关注。

谢侠逊采取了稳健的策略,出其不意地反击,最终取得了优势,这让亨特无法抵挡,局势变得混乱。

亨特担心失去颜面,于是两次秘密派遣使者求和,并提出重金报酬,还让谢侠逊免费乘坐飞机游览英国的条件。

但谢侠逊并未被利益所动摇,坚决拒绝了这些提议,最终战胜了这位傲慢的全马冠军。

在棋艺表演赛上,谢侠逊发表了感人至深的演讲,呼吁海外华人团结起来,支持祖国的抗战事业,吸引许多华人当场捐款。

他是以象棋救国第一人,通过象棋宣传抗日思想,号召全国的棋手团结起来,为抗日救国贡献力量。

谢侠逊还创作大量以抗日为主题的象棋残局,将抗日决心和策略融入其中,暗示中国军民团结一心,共同抗日的场景。

熬过烽火岁月,新中国成立后,谢侠逊却因意外误会被捕后,被关押在县政府的大牢中。

当时在大牢中的,还有他的妻儿,并且与三十多人同处一室,大多是被误判的各类人员。

但谢侠逊一生不忘弈棋,就是关入牢中,也置生死于度外,要与牢友下棋,而牢中关的多是有些文化的人,比赛结果往往是棋王以寡敌众,还能克敌制胜。

尽管在狱中泰然自处,谢侠逊也知道情形危急,趁着某天他的第四个女儿去探牢,他偷偷告诉女儿一件事:

关在这里处境凶险,只有周总理才能救他。

为什么周总理能救他,两人之间有何关系,又是如何认识的,这还得回到重庆说起。

1939年,谢侠逊来到重庆,迎来了人生中一场意义非凡的对弈,就是与周总理对弈。

当时,重庆作为战时陪都,各方势力云集,谢侠逊在棋界的名声早已如雷贯耳,周总理听闻后,便提出与他对弈一局。

对弈的地点选在一个幽静的房间,房间里摆着一张古朴棋盘,三十二颗棋子整齐排列。

第一局棋,两人都显得格外谨慎,谢侠逊以传统的“中炮局”开局,试图通过攻势占据主动但周总理却以稳健的“屏风马”应对,巧妙地化解了谢侠逊的攻势。

两人你来我往,棋局陷入僵持,到了中盘阶段,谢侠逊试图通过反击打破僵局,但周总理的防守滴水不漏,最终经过一番苦战,两人握手言和,竟以和棋收场。

第一局对弈结束,谢侠逊对周总理的棋艺赞叹不已,认为他的棋风稳健,洞察力敏锐。

到了第二局,谢侠逊调整了策略,采取了稳健的防守反击战术,开局后稳扎稳打,逐步落子布局。而周总理则在进攻中寻找机会,试图打破谢侠逊的防线。

不觉又是中盘阶段,谢侠逊抓住机会发动反击,成功地抢占上风,但周总理并未慌乱,通过一系列巧妙的防守,逐步化解了谢侠逊的攻势。

两人都没有料到,第二局再握手言和,以和棋收场,于是摆好棋子,再来一局定胜负。

在这决定胜负的第三局,两人在开局阶段都显得格外谨慎,每一步棋都经过深思熟虑。

棋局进行到中盘,双方的局势依然胶着,谢侠逊多次发动攻势,但周总理的防守依然滴水不漏,让谢侠逊也感到一时没有招。

在关键时刻,双方棋子寥寥,谢侠逊大胆地以一兵逼宫,但周总理敏锐察觉到他的意图,通过精妙的防守,成功化解了攻势。

谁也没有料到,周总理的棋艺这么高,竟然能与一代棋王三局三和,实在是令人敬佩。

谢侠逊不禁好奇,周总理日理万机,怎能如此深入研究棋艺,这一身本事哪里学来呢?

周总理笑着解释,当时在延安,象棋非常流行,所以他也经常下棋,那时还拿过比赛亚军。

两人相视大笑,仿佛老友重逢,从古代棋谱到时事政治无所不谈,特别是对深奥的《梅花谱》棋谱的看法,竟然出奇地一致。

两人都认为,虽然棋谱里“屏马风”很重要,但更要重视兵卒,因为小兵也能够制约马匹。

这一番对话含义深远,既讨论了棋谱的策略,也隐喻了对国家现状的思考,因此两人不禁畅聊甚多,直到夜幕降临才离开。

这次的对弈不仅是一场棋艺的切磋,更是一次心灵的交流,它让谢侠逊更加坚定了爱国的信念,让他看到中国未来的希望。

聚会结束后,谢侠逊回忆起当天的经历,灵感突发撰写了一篇棋艺文章,题为《共纾国难》。

文章一经发表,立刻引起广泛关注,这让谢侠逊再次成为公众焦点,但他并不太在意,反而经常前往周公馆,与周总理交流棋艺,聆听他对国家大事的分析。

在周总理的启发下,他的棋艺文章不仅包含了棋艺技巧,还融入了对国家大义的深刻理解。

但随着谢侠逊的影响力日益增强,国民党特务也开始将目光投向他,为了阻止谢侠逊继续发表文章,开始向他寄送大量恐吓信。

尽管谢侠逊以棋艺闻名,但他爱国立场却十分坚定,收到敌人的恐吓信后,反而更加积极地撰写文章,以期唤醒更多有志青年。

当恐吓手段失效后,特务决定让谢侠逊付出沉重代价,在他回家的路上,特务埋伏好后突然冲出来,对他拳打脚踢。

由于谢侠逊年纪已大,加之敌人的攻击凶狠,他肋骨断了四根,左肺也严重受伤。

幸运的是,周公馆的警卫及时赶到,将谢侠逊解救出来,并迅速送往医院,得知消息后的周总理也担心,急忙赶往医院探望他。

周总理的慰问深深感动了谢侠逊,他始终将这件事铭记在心,这也让两人的友谊更深厚。

抗战胜利后,中国迎来了新的历史阶段。然而,局势依旧复杂多变。谢侠逊继续投身于象棋事业,致力于推广中国传统文化。

新中国成立后,谢侠逊迎来了人生的新春天,他受到了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继续为中国象棋事业的发展贡献力量。

直到这一次,他因为意外被捕入狱,在牢中被关押近四十天,还挨过不少毒打,甚至要被拉去枪决。

幸好周总理得知此事后,迅速命人查清楚事实真相,在北京三次下命令解救他,否则命悬一线的棋王,极有可能遭遇厄运。

1955年5月,周总理向陈毅推荐,让一代棋王谢侠逊,担任上海市文史研究馆馆员。

1987年12月22日,谢侠逊在上海逝世,这位传奇棋王的一生,就此画上圆满句号。

谢侠逊的一生,恰似一局荡气回肠的棋局,他以棋子为刃,在烽火中书写传奇;以棋局为镜,照见民族气节。

在那个风雨飘摇的年代,他用象棋的独特方式,为国家的独立、民族的尊严而努力。

他的一生是与象棋紧密相连的,是为国家和民族不懈奋斗的一生。

听到这儿,您有何感想,欢迎关注留言评论。

参考资料:

【1】人民网.《棋王谢侠逊不忘周总理救命之恩》.2014-10-24

【2】中国共产党新闻网.《抗战时期周总理与“棋王”的交往》2016-08-19

【3】浙江日报.《“爱国棋王”的风采》.2018-11-25

【4】中国体育报.《怀念爱国棋王谢侠逊》.2018-01-08

来源:历史滴温度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