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法国时间2月18日上午8时08分,36岁的中国航海家、“独臂船长”徐京坤驾驶“SINGCHAIN中国梦之队海口号”驶入法国旺代省莱萨布勒多洛讷港,跨过2024-2025旺代单人不间断环球帆船赛的终点线,以99天19小时6分钟11秒的成绩完赛,成为“航海界珠峰”
本报(chinatimes.net.cn)记者王晓慧 北京报道
法国时间2月18日上午8时08分,36岁的中国航海家、“独臂船长”徐京坤驾驶“SINGCHAIN中国梦之队海口号”驶入法国旺代省莱萨布勒多洛讷港,跨过2024-2025旺代单人不间断环球帆船赛的终点线,以99天19小时6分钟11秒的成绩完赛,成为“航海界珠峰”历史上第100位完赛的船长和首位完赛的中国船长。
“到港一刻,这不是一个终点,而是中国航海的全新开始!”赛后的徐京坤接受《华夏时报》记者采访时称,在近百天的航行中,他穿越了四大洋,跨越了合恩角,经历过冰火两极,抵御了狂风暴雨,甚至到港前五天突发电力故障面临退赛的危机,但是,他同样看到了黑白配色的“熊猫海豚”,遇上了绝美的海上的日落和双彩虹,最终,他用信念战胜了极限,完成了自己18年追逐的梦想,证明了“旺代”不再是中国航海人的禁区。
惊险与美好并存,绝望与感动交织。对于徐京坤而言,航海不仅是职业、是梦想,更是修行,他在航行中体悟了浓缩版的人生。
据记者了解,该赛事要求选手单人驾驶帆船,中途不停靠、无外援和补给,连续不间断航行约26000海里,从法国旺代省出发,绕地球一圈后返回起点,比赛途经世界上最危险的航段,包括充满巨大风暴的南大洋、“风暴走廊”恶魔岛合恩角,以及充满浮冰和狂风巨浪的南纬50度“咆哮西风带”,因极限挑战与高淘汰率,被称为“航海界的珠穆朗玛峰”。
对于徐京坤而言,“山不来见我,我就去见山。”
厚积薄发,向梦想靠近
“首位完赛的中国船长”与“独臂船长”的双重身份让徐京坤受到法国舆论高度关注。
近日,徐京坤的名字见诸各大报端,从帆船入港到民众见面会,迎接他的都是鲜花与掌声,更有当地小朋友举着他的画报要签名,显然,这位“独臂船长”已经不再是简单的标签,而是一个充满勇气与坚持的象征,赛场之外,对航海的热爱成为跨越国界的语言。
据记者了解,儿时的徐京坤是个喜爱运动且调配的孩子。12岁,他把鞭炮中的火药倒进酸奶瓶里尝试自制“礼花”,却酿出惨剧,自此,徐京坤失去了左前臂。在别人的议论声中,他的人生似乎被烫上了“废人”的烙印,但当运动成为支撑他生活的“兴趣”,一种信念在他心底慢慢萌芽:即便我的命运一直在悬崖边上,它也不应由别人主宰。
高中时期的他加入了山东省残疾人田径队,之后改练帆船,成为中国残疾人帆船集训队的一员。
2008年,19岁的徐京坤代表祖国参加奥运会,这是中国帆船选手第一次站上残奥舞台。也就是在这个时候,徐京坤接触到航海,当看到超级赛船在大海中披荆斩棘时,徐京坤被深深震撼。“刚开始没想要去驾驶这种船,能亲眼看看这种船或者这种比赛就很满足。”徐京坤说。
这枚航海家的梦想种子悄悄播撒在徐京坤心中,他由帆船运动转为航海运动。在梦想实现的过程中,徐京坤经历了没有收入,连吃饭都是问题的阶段。稍微好点的时候他做过帆船教练、当过水手、帮人运过船等,但是徐京坤向梦想靠近的脚步从未停止。
逐梦海洋的征程中,徐京坤展现出过人的体能与意志力,不断创造属于中国航海人的“第一次”——中国首个完成“朗姆路”单人跨大西洋帆船赛的船长、完成中国首次双体帆船环球航行。
而随着一次次的突破,徐京坤对航海有了不一样的认识,“起初,航海对我来说,的确是证明给别人看‘我可以做得到’,慢慢地,我发现航海过程本身就是一个历练,是我的学校,是我的人生修行场。”
通过一次又一次的远航,一次又一次的奋斗,无数生死瞬间和崩溃的时刻,他开始逐渐成长起来,强大起来,这个强大已经不局限于一定要完成什么事情,一定要拿到什么样的成绩,而更多的是赋予了他非常强大的内心。
徐京坤告诉记者,驱动他参加“旺代”的首先是初心,“这是我终生的梦想,我特别想成为一个非常勇敢的人,特别想去触摸自己的极限,特别想去看看‘旺代’——所谓我们中国航海人的禁区。”第二是信念,“要有很大的信念去支撑我完成这样的比赛。我觉得这是我人生必须努力得到的一种体验。”
从没了左手的青岛娃,到乘风破浪的环球船长,徐京坤从事航海运动18年,累计航行12万海里,相当于绕地球5-6圈。在徐京坤看来,为完成旺代环球而准备的18年,远比99天的比赛更辛苦。
不断突破,在中国航海人的禁区留下印记
航海是孤独的,但独臂船长的经历让人们明白,孤独并不可怕,因为在这段旅程中,他不仅收获了成就感与荣誉,更传递出了坚持不懈、勇往直前的精神。2024年,徐京坤参加了四年一届的旺代环球帆船赛,一个人,一条船,徐京坤出发了。
2024年11月10日,徐京坤出发旺代环球帆船赛的第一天,他在自己的个人社交账号分享,“启航第一天,船上的人们吹着喇叭,都能喊出我的名字,特别大声,就像之前我在观赛船上,向其他参赛船长呐喊一样。”
据记者了解,赛事分为南线和北线,相比更加稳妥的南纬40度左右的北线来说,南纬50-60度的南线处于风暴区,风浪恶劣、风险较高,但优势在于路线更短、风更强、速度更快,徐京坤选择的便是南线。
“南大洋没有任何陆地的阻挡,是非常靠近南极圈的海域,有大家熟知的西风带,没人愿意在风暴里摧毁自己的帆船,我的选择的确有很大的风险,但是,在过好望角之前,我已经完成赛船和自己的热身,在这个过程中我就把不好的状态扼杀掉,内心就有了很大的把握。”徐京坤告诉记者,那时的他就已非常有信心,坚信自己的赛船可以应对南部更恶劣的环境。
在这次长达99天的航程中,徐京坤经历了无数生死考验和难忘瞬间。
每天在船上吃两包泡面;因为长时间无人说话,害怕语言能力退化,他只能靠唱歌来锻炼自己;船帆损伤,他单手爬上三十米的桅杆进行维修……独臂船长徐京坤在过去三个多月的经历之丰富,就像是一辈子,但是无论遇到什么样的事情,徐京坤觉得自己还是能“继续战斗”。但在到港前五天,徐京坤的船只电力系统受到损坏,让他第一次感觉到退赛的压力,那一天,正值中国的元宵节。
当晚的天气非常恶劣,30多节(30节的航速相当于每小时55.56公里)的大风,以及赛船高达10多节的航行速度,他必须要走到船尾可以摸到海水的地方去进行修理,非常的危险。但是,如果不修理,徐京坤船上的电力根本无法支持他回到港口,同时,没有导航系统,面临船只偏航的风险。
徐京坤告诉记者,“我依靠着信念的支撑才过了这一关。信念太重要了,必须要不忘初心,坚持再坚持。”
99天的“旺代之行”超越了生理和心理的极限,如果单纯依靠忍耐和忍受,徐京坤说,信念对一个人来讲很重要,否则没有人可以坚持下去。当他安全无恙地冲出风暴圈、看到平静海面上的一轮明月时,激动万分,当时的他告诉自己,“这是中国航海的一条新路,我们需要一个开始,我做到了。”
不过,即便在这样艰难的航程中,徐京坤不忘用镜头记录了许多令人惊叹的海洋美景,他的照片和视频发到社交平台后,被粉丝称为“旺代诗人的作品”。
“分享这些美好,是我坚持下去的动力。”徐京坤说。
法国时间2月18日到港之时,看到岸上的亲朋好友、法国民众、沸腾的海面以及无数的船只,徐京坤的激动和幸福情绪被无限放大。
完成旺代环球帆船赛后,徐京坤对未来充满了新的期待,“我的上半场太艰苦,下半场我要找到一个真正能让我持续保持热情和快乐的事情做。我要把学到的技能、感受到的美好世界,分享给更多的孩子和中国下一代的航海人。”
徐京坤最后告诉记者,他想成立一所航海学院,帮助更多中国青少年和残障儿童通过航海获得技能、勇气和力量,让这颗航海的种子生根发芽。
责任编辑:周南 主编:文梅
来源:华夏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