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先是“宇树科技”发布了B2-W机器狗的演示视频被马斯克转发后,在全球范围内引发轰动。紧接着,仅花费了约558万美元搞研发的“深度求索(DeepSeek)”,在短短两个月内就训练出了人工智能大模型DeepSeek-V3。
文/瑞财经 孙肃博
岁末年初,六家驻扎在杭州的科技新锐企业,频频刷屏全球互联网,“杭州六小龙”概念火爆出圈。
先是“宇树科技”发布了B2-W机器狗的演示视频被马斯克转发后,在全球范围内引发轰动。紧接着,仅花费了约558万美元搞研发的“深度求索(DeepSeek)”,在短短两个月内就训练出了人工智能大模型DeepSeek-V3。
往前看,“游戏科学”的《黑神话·悟空》成为首款现象级国产3A游戏,“群核科技”依靠可交互三维数据能力成为空间智能领域的代表企业,“强脑科技”让截瘫患者用意念打字登上了《自然》封面,“云深处”的“山猫” 轮足机器人惊艳科技圈。
在外界纷纷感叹中国科技新势力崛起的同时,身为“杭州六小龙”之一的Manycore Tech Inc.(以下称“群核科技”)向港交所发起了冲击。作为“六小龙”中的首个IPO公司,群核科技若能顺利完成上市,或将成为全球空间智能第一股。
根据招股书,群核科技从2013年12月到2021年10月,共进行了11轮外部融资,融资金额合计约2.95亿美元。八年时间,其每股股份成本增长了145倍。
01
三位创始人从国外同窗到国内逐梦
俗话讲“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群核科技最初就是由黄晓煌、陈航、朱皓三人创办的。那是2011年的冬天,三个人扎根杭州。自此,群核科技的故事徐徐展开。
黄晓煌比陈航年长2岁,比朱皓年长1岁,是三剑客中的老大哥。他出生于福建福安,2003年从福安一中毕业后,考入了浙江大学,攻读计算机科学专业。
陈航是黄晓煌浙大本科期间的同学,两人同于2007年6月从浙大计算机系毕业。随后,他们共赴美国伊利诺伊大学厄巴纳-香槟分校,继续攻读计算机科学硕士学位。
也是在伊利诺伊大学,陈航和黄晓煌结识了朱皓。朱皓本科毕业于清华大学计算机科学专业,在计算机科学领域同样有着深厚的造诣。
从伊利诺伊大学毕业后,黄晓煌和朱皓分别在NVDA、AMZN做了一年的软件工程师。2011年11月,三剑客正式在杭州成立了杭州群核信息技术有限公司(以下称“杭州群核”)。根据天眼查的信息显示,杭州群核最初由黄晓煌、陈航、朱皓分别持股50%、39.18%、10.82%。
2012年,杭州群核构建了第一个专有GPU集群后,陷入“拿着锤子找钉子”困境。黄晓煌、陈航、朱皓执着于将现成技术强行匹配各类场景,先后尝试了游戏/电影/硬件设备等行业,但均告以失败。
在三个人的共同讨论下,先活下去成为中心思想。为了活下来,他们几经周折找到了一个“愿意为技术买单,也有付费能力”的场景——家装设计。
基于这个场景,2013年杭州群核推出了第一款产品“酷家乐”。在那个出一张渲染图要几小时的年代,酷家乐因为能做到10秒快速渲染被称为“设计神器”,并成为了行业首选的设计软件。
02
雷军神秘隐身背后
2013年7月,群核科技在开曼群岛被注册成立为获豁免有限公司。注册成立时,法定股本为50,000美元,分为50,000,000股每股面值0.001美元的普通股。
自2013年12月13日开始,群核科技开始了外部融资之路,一直到2021年12月28日,共融资了11轮,合计融资金额约2.95亿美元。与2013年12月13日首轮融资的股价相比,2021年12月28日进行E 轮融资时,其每股成本价增长了145倍。
根据招股书,群核科技的投资方包括GGV、纪源资本、IDG、顺为资本、IDG、New Gultar、Hillhouse、MPC、Coatue实体、Hearst实体、Qingting Investments、CITIC Hong Kong实体、Yun Qi实体、Aquanauts 3820 III。
不难察觉,群核科技的投资方呈现出多元化的格局。其中,诸多来自境外的投资实体纷纷入局,为公司的成长注入了强劲动力。与此同时,国内诸如纪源资本、顺为资本的头部机构,同样看中了群核科技的潜力,成为其发展路上的坚实助力。
提及顺为资本,在大众的认知里,它与雷军紧密相连。时至今日,身为创始合伙人的雷军已然成为顺为资本极具标志性的人物符号。只要谈及顺为资本,雷军的身影便会第一时间浮现于人们脑海之中。然而,群核科技的招股书中,并未公开雷军通过顺为资本在群核科技所间接持有的股份比例,这也使群核科技背后的资本布局,蒙上了一层神秘面纱。
此外,还有一点值得留意,群核科技拥有多位境外投资实体,或许和其曾计划赴美上市有关。2021年6月25日,群核科技曾向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申请上市。当时,群核科技还提出了 “3D云设计第一股” 的概念。而后在2023年2月13日,却又官宣放弃美国上市这一计划。
截至此次向港交所递交招股书前,群核科技由黄晓煌全资控股的Wintermatch持股15.46%,由陈航全资控股的Ineffable持股11.04%,由朱皓全资控股的Peekaboo持股4.22%,由IDG Venture IV持股7.79%,由IDG Venture V持股5.10%,由New Gultar持股1.16%,由GGV Capital持股11.11%,由GGV Entrepreneurs持股0.41%,由Shanghai Yuanyan持股1.02%,由Shunwei Growth持股8.66%,由Astrend Opportunity持股1.09%,由HH SUM-I持股12.6%,由W ide Future持股3.67%,由MPC III持股2.63%,由MPC III-A持股0.29%,由HES Ventures持股1.34%,由Hearst Ventures持股0.9%,由Yun Qi Partners持股1.05%,由EXC Investment持股0.45%,由Yun Qi EXC Investment持股0.62%,由Coatue 36持股3.49%,由Coatue 73持股3.26%,由Qingting Investments持股1.25%,由Mountain Glacier持股1.10%,由Aquanauts 3820 III持股0.17%,由Linear Venture持股0.1%。
需要着重指出的是,在群核科技漫长的融资进程中,公司向投资方授予了信息权、选举董事权、反稀释权、拖延权、撤资权、优先购买权、联合销售权、赎回权以及须获优先股持有人事先批准等一系列特殊权利。不过,一旦群核科技成功登陆港交所上市,所有这些特殊权利都将即刻失效。
另外,在2024年12月17日向港交所递交招股书前,群核科技与投资者重新达成协议:投资者原本享有的赎回权及撤资权,在群核科技向港交所递交上市申请的瞬间已自动终止;但倘若出现群核科技撤回上市申请,亦或是上市申请被港交所撤回、拒绝或退回,又或是上市申请在三个月内失效且未续期,再或者群核科技递交上市申请后未能于18个月内完成股东协议所界定的合资格上市等情况,那么赎回权及撤资权将会自动恢复。
03
首席财务官获高额股权激励
提及群核科技的融资,便不得不提到一个人——沈倍。
沈倍在金融行业拥有逾20年经验,曾就职在摩根大通、花旗。2019年,他加入群核科技任首席财务官,负责公司的投资规划和管理以及融资事务。2021年6月,沈倍首次加入群核科技的董事会,任执行董事。
瑞财经《预审IPO》穿透招股书发现,沈倍的年薪要比群核科技的三位创始人还高。
2022年,黄晓煌作为公司董事会主席,拿到了108.3万元薪酬;陈航、朱皓、沈倍作为公司执行董事,分别拿到了108万元、110万元、655.1万元薪酬。
2023年,黄晓煌、陈航、朱皓、沈倍的薪酬分别为110.5万元、159.8万元、165.4万元及501.8万元。2024年前三季度,黄晓煌、陈航、朱皓、沈倍的薪酬分别为126.5万元、122.1万元、126.4万元、275.9万元。
根据招股书,沈倍拿到的薪酬大多数都是群核科技购股权计划授予董事购股权的估计价值。2022年、2023年及2024年前三季度,沈倍获得的激励股份价值分别为601.2万元、406.3万元、316.8万元。
04
亏损收窄,客户净收入留存率走低
群核科技将“所见即所得”列为了自己的使命。
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的资料,按2023年的平均月活跃用户(MAU)数目计量,群核科技全球最大的空间设计平台;按2023年的收入计量,群核科技是中国最大的空间设计行业软件提供商。
目前,群核科技提供涵盖设计、可视化、实施及价值链协作等全面的端到端体验,产品矩阵包括针对中国市场的空间设计软件酷家乐、为国际用户和客户开发的空间设 计软件Coohom、面向室内环境AI开发的下一代空间智能解决方案群核空间智能平台(SpatialVerse)。
在营收增长方面,群核科技近两年成绩斐然。2022年,其营收为6.01亿元,到2023年增长至6.64亿元,同比增幅达10.5%。2024年前三季度,公司营收为5.53亿元,较2023年同期的4.86亿元增长了13.8%。
从用户数据来看,2024年其平台平均月活跃访客数达8630万名,平均月活跃用户数达270万名,产品覆盖全球200多个国家,每天处理数百万次渲染及数十亿次API调用,庞大的用户基础和高频的业务处理量为营收增长提供了有力支撑。
从客户结构来看,企业客户是群核科技收入的主要贡献者。2022、2023年及2024 年前三季度(以下称“报告期”),群核科技来自企业客户订阅的收入分别为4.9亿元、5.63亿元和4.64亿元,占各期收益总额的比例在80%以上。
然而,在看似稳定的客户结构中,却隐藏着一些问题。一方面,每名企业客户的订阅收入呈下滑趋势,2022年为1.48万元,2023年降至1.37万元,2024年9月30日进一步降至1.36万元 。另一方面,企业客户净收入留存率连年走低,2022年末为112.3%,2023年末降至106%,2024年9月30日更是降至104.2%。
同时,大客户群体的净收入留存率也从2022年末的127.6%降至2024年9月30日的114.1%。也就是说,尽管群核科技的客户数量在增加,但单个客户的价值挖掘以及客户粘性的维持方面,面临着一定的挑战。
盈利方面,群核科技在仍面临着较大的压力。2022年、2023年及2024 年前三季度,公司净亏损分别为7.04亿元、6.46亿元和4.22亿元,三年累计亏损仍超17亿元。在非国际财务报告准则下,经调整净利润分别为-3.38亿元、-2.42亿元和- 9361.1万元。
深入分析群核科技的亏损原因,主要源于其在业务发展过程中的大量投入。在产品开发、技术支持及产品营销方面,群核科技投入巨大。报告期各期,营销费用分别为3.21亿元、3.56亿元和2.48亿元,占总收入的比例分别为53.4%、53.7% 和 44.9%;研发费用分别为4.38亿元、3.91亿元和2.63亿元,研发费用率分别高达72.9%、58.9%和47.6%。
虽然亏损呈现收窄趋势,但要实现稳定盈利,群核科技仍需在成本控制和收入增长之间找到更好的平衡。
附:群核科技上市发行有关中介机构清单
联席保荐人:J.P. Morgan Securities (Far East) Limited、建银国际金融有限公司
法律顾问:科律香港律师事务所、通商律师事务所、竞天公诚律师事务所、凯博律师事务所
核数师及申报会计师:毕马威会计师事务所
行业顾问:弗若斯特沙利文(北京)咨询有限公司上海分公司
相关公司:群核
来源:乐居财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