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理事会 | 编流苏的他,用香氛编织中式园林

360影视 2025-02-24 20:38 1

摘要:创新是所有商业长期良性发展的核心要素之一,是商业不断进步的动力。Fast Company中文版「创新理事会」栏目,将邀请各界引领创新的杰出代表,进行深入对谈,分享技术创新、产品创新、商业模式创新、组织运营创新领域新锐的理念和经验,共同探索创新企业和个体在塑造未

「创新理事会」栏目

创新是所有商业长期良性发展的核心要素之一,是商业不断进步的动力。Fast Company中文版「创新理事会」栏目,将邀请各界引领创新的杰出代表,进行深入对谈,分享技术创新、产品创新、商业模式创新、组织运营创新领域新锐的理念和经验,共同探索创新企业和个体在塑造未来方面可能发挥的积极作用。

我们的时代,要求好的独立设计师,也须得是好的商人。陈序之,90后中国独立时装设计师代表人物,在创业的第十年,走出时装设计的无菌乐园,决定去商学院重新把自己养一遍。对他而言,无论是时装品牌XU ZHI,还是全新的香氛品牌“序之 Of Nature”,做设计,还是管品牌,无非都是找到一个线头,一行行地行针下去。

Part 1

当一位时装设计师开启“人生副本”

32岁的陈序之,这个秋天给自己报了一个商学院的Global EMBA。刚开学不久,虽然每月集中上完4天的课程,但掐指一算:现在离下次上课,还有800页的阅读、26个小时的网课没啃完;自己筹备了近2年的香氛品牌“序之 Of Nature”刚刚发布——李佳琦的第一次直播好像效果不错,小红书上董洁也在推,不知道下次课堂上,老师会不会点名叫他案例分享……

无端又一年,他的创业之途即将开进第十个年头。陈序之2015年在伦敦成立高级时装品牌 XU ZHI,透过那些繁复的编绳和松散的流苏,人们第一次认识了他,短时间内就入围 LVMH Prize等多个重要时装设计赛事。20岁出头,陈序之就开始接受各大媒体的采访,诸如“如何看待中国时尚行业的未来”。那时中国本土时尚行业刚现雏形,少年也不过才毕业,还能怎么看待呢?看待不如等待——等待国内时装行业市场的水到渠成。

↗ XUZHI 2024秋冬系列广告大片。

↗ XUZHI 2025春夏系列型录。

十年中,整个时装行业突飞猛进,也经历大涨大落,有如身边的同一批90后设计师,过去几乎是“被行业推着走”,一环扣着一环,时间仿佛永远跑在自己的前面,只是和自己内心的目标,还隔着一个希望的距离——“时装更像是一个人的表达,这次的香氛则是更想让它变成一个有商业活力的品牌。因而我需要更多的知识和能量去补充欠缺的一些系统的知识和经验。”陈序之决定继续深造,去读商学院,为香氛新品牌“序之 Of Nature”铺个好前程。

Part 2

“海岛少年”的中式血脉觉醒

序之香氛世界是什么模样?让我们先来逛逛这座词语的花园:「观音」、「金石」、「两千株」、「石菖蒲」、「荷塘」、「香橼」、「灵芝」、「烛」、「神枞」……每一个名字背后都是通往中式园林的小径,词语经过编织,成为了雅致美丽的诗。

↗ 左右滑动查看「序之 Of Nature」的香氛世界。

熟悉陈序之过往作品的人可能有些惊讶,他的时装作品是海边的浪漫滂沱,风与沙的游戏现场。未曾想到,这个爱听Polo & Pan的“海岛少年”,居然在后院偷偷埋了一个花冢,里面缀满古诗词意象。“其实我一直以来有两个歌单在循环,周围的人都听烦了:一个是海岛的,一个是佛系的(以青木隼人为代表)。”

30岁是一个血脉觉醒的好年纪。陈序之十几岁就去英国上高中,长期在伦敦,地理距离一定程度上屏蔽了中国文化对他成年后的影响。2020年,他因疫情原因回国,驻扎上海,在身边好友的影响下开始接触喝茶、焚香、冥想,由此踏进了《老子》《道德经》《易经》的哲思世界。“这个思维体系如此庞大,居然让我到了快30岁才接触。”陈序之回忆道,“当时的感觉灵光一闪,突然知道了这条脉络就是自己接下来要探索的方向。”与其说陈序之的审美风格转变,不如说他观察世界的方式产生了动摇。香和服装,都是寄托个人精神世界的反射。

↗ 左右滑动查看「序之 Of Nature」的香氛制作过程。

花了十多年,陈序之学习怎么捕捉美丽的东西,然后用设计语言转换成作品,这种肌肉记忆展现在“序之 Of Nature”香氛的品牌搭建上。在Labelhood House首发的九款香氛蜡烛和九款同名香谱线香,九是阴阳数理中阳数的极致,以“白”启程,以“黑”收束,阴阳两极为木质调,中间七色所涉香气纷繁,也是未来可能性生长的土壤。蜡烛器皿取自明代杯型香炉原型,从景德镇定制单色釉彩瓷杯;包装也用了与香氛名字和寓意相呼应的织锦纹样,从真实古籍中还原平面纹样,并以当代的丝网印刷技术,呈现一方方轻巧灵动的摩登锦盒。

“完整度。”这是拿到成品后,首先打动Labelhood联合创始人Tasha Liu的地方。作为一个买手平台,Labelhood有着丰富的与不同香氛品牌接触的经历,Tasha记得那天公司的同事都给了很高的评价。“一上来,就给到极其完整的概念:每一个香味背后的故事、使用场景以及对于中国优势的供应链之间的结合,不像一个初创品牌,而是精雕细琢的感觉。”这种完整度也体现在品牌策划的英文翻译上。

Part 3

出海与转译

早在服装品牌创立最初期,XU ZHI的衣服就成功迈进了欧洲(甚至非洲)的知名买手店里,新的香氛品牌也不会例外。Tasha Liu补充道:“这些产品非常适合在海外发展,我们在筹备一些国外的Pop-up和展览的过程中,很多知名的国际渠道就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只是需要厘清不同海外市场出售香氛的相关制度。”

对审美产品在西方市场运行规则的熟悉,是陈序之工作室的优势所在,这种“练习”也许从无数次向英国人解释“序之”名字的含义就开始了——序,自然时序的永恒更迭,万物秩序的内在结构。外公为他取的这个诗意的名字,冥冥中像一双使命的手在推动他。

↗ 声音之跃“Jeu de mélodie” ,HENRI SELMER PARIS 对话 竹刻

“序之”香氛的品牌英文名,译为“Of Nature”,释放出一种语言的留白,究竟是The Order / Law / History / Story of Nature…容读者自己去填满。封面背后是一本文笔古典、字字推敲的品牌故事手册,陈序之坦言:“很惭愧,这些文字里面我的贡献只有英语翻译。”

翻,还是不翻?这对所有出海品牌的国际化都是一个问题,尤其是香氛品类,很多人是因为名字爱上一款香氛的。在产品手册上,我们看到了产品名中译英的多种处理手法,比如选择不译的:灵芝 Ling Zhi,神枞Sacred Cong;选择直译的:两千株 Two Thousand Peonies;还有选择意象延伸的:荷塘 Hues of Dreams,“荷塘在中国文学和戏曲里就是盛夏爱情的舞台,一种阳光下的白日梦。”陈序之解释道,这些细微差别往往只能用“直觉”去解释。而新品牌名称的一句注脚:“郁香为笔,娓娓序之。Scent unfolds, Stories linger. ”英语翻译中两个动词的错位使用,颇有古诗词中“互文”的意味。

Part 4

两个人格 交替行进 一脚刹车 一脚油门

至此,我们也大致了解了做时装的XU ZHI与做香氛的“序之”,两者并非紧密捆绑的,后者拥抱的是广大得多的群体。Tasha Liu评价道:“他用这种轻巧、松弛的方式去阐释中国古典文化,所产生的价值观也是很年轻的。”正因如此,在Labelhood House的首次线下发布上,Tasha从不觉得新的香氛应该和过往的服饰并置呈现。

做时装的XU ZHI,起点高,也并非意味着一路通畅。“2015年前后,无论是国内公众对独立设计师品牌的认知度,还是整个时装行业交易体系都刚刚开始发展。而今天XU ZHI所面对的,注定是一群非常挑剔的客户,因此当市场渠道没有完全匹配上的时候,XU ZHI是需要用他自己的设计去等待市场。我相信这其中生意的高低起伏,会对人的心里产生一些落差。”Tasha Liu回忆蕾虎 LABELHOOD 从第一季开始就展开了与XU ZHI的合作,后又合作了XU ZHI最初在上海时装周的几场秀,一路见证了他的起步和发展。

“好的一面是,他很早就找准了自己的独特之处和方向定位。当他有了蛰伏的时间,很快就对市场环境做出了调整。”Tasha补充道,从最初的女装,拓展至男装、丹宁系列、配饰,期间陈序之还担任过品牌 “内外NEIWAI”的客座创意总监,积极地去介入各种跨越与合作,拥抱一个更成熟、稳健的商业世界。

商学院开学典礼那天,同学们大多西装革履,一眼便是职场精英。陈序之一头浅金色短发,毛衣慵懒,多少有点“潮”。“刚刚开学不久,但能感觉到自己惯有的设计师思维模式已经在被挑战了!”虽然从小学的是理科,陈序之自认为是一个十分感性的人,现在他试图回头审视,十年的服装设计师经历给自己的思维带来哪些惯性,“在我的时装作品里,我明确能感受到,自己灵感的来源、处理的方式、面料的工艺其实都是很细、非常的情绪化的,很难完全不带动这个情绪地去处理一些需要非常逻辑性的东西。”

所以,设计师陈序之,会渐渐变成“商人陈序之”吗?

暂停的空气里,他从我们之间主动接过了这个水到渠成的问题:“运营一个独立设计品牌,这两个角色一直以来都要兼顾的。举个例子,健身的时候,你的腿练得很强,你上肢力量可能比较弱,不代表你练了手臂之后,你的腿会变弱。”当然健身教练也告诉我们,不管上肢下肢,最重要的还是核心。“和十年前相比,我的学习、创作效率肯定已经大大提高了。”这是成长的赐予。

理性与感性,设计师陈序之和商人陈序之,两者必定需要交替前行。作为设计师,他会不停地抢在商人角色介入之前,用创作者的纯粹眼光去捕捉诠释社会的变化;而商人陈序之,则会拍拍设计师的肩膀,“那个,你先听我说。”

来源:出色WSJ中文版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