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览原创|新学期运动时间多了!记者探访河北中小学生体育活动课在干啥

360影视 2025-02-24 20:42 1

摘要:2025年春季学期起,全省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每天安排1节体育课,每天综合体育活动时间不低于2小时,积极推进15分钟课间活动时间……近日,河北省教育厅出台《全面提升中小学生体质健康水平若干措施》,备受社会关注。

视频摄制/赵仕嘉 实习生蒋瀚东

2025年春季学期起,全省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每天安排1节体育课,每天综合体育活动时间不低于2小时,积极推进15分钟课间活动时间……近日,河北省教育厅出台《全面提升中小学生体质健康水平若干措施》,备受社会关注。

新学期已开启,各学校对新规落实得怎么样?学校怎么均衡安排体育活动时间?纵览新闻记者走进中小学校园进行探访。

体育课“天天见” 内容丰富学生期待

2月17日上午第三节课,石家庄市长征街小学的校园里很是热闹,5个班的学生正在上体育课。在操场一角,体育老师正组织一年级的同学们玩趣味“火炬接力”游戏,同学们手举自制火炬,在音乐的伴奏下绕着小路障锥进行接力跑,他们脸上绽放着灿烂的笑容,操场上欢笑声此起彼伏。

“每天都有一节体育课,体育活动时间变多了。”石家庄市长征街小学四年级四班学生李玥瑶开学后发现课表有了新变化。她说:“体育课上除了有跑步、球类运动,还有很多趣味性活动,同学们都很喜欢户外活动。每次上完体育课,大家都觉得精力更加充沛。”

石家庄市长征街小学学生体育课上练习跳绳。

“我们通过4节基础体育课+1节特色体育课的课程设计,真正实现每天一节体育课。”石家庄市长征街小学党支部书记、校长王学荣介绍,“特色体育课程有足球、射击、形体、花样跳绳、排球等,并聘请专业教练、退役运功员执行教学任务,实现体育与教育的充分融合。”

王学荣介绍,这种课程设置不仅有助于提高孩子们的身体素质,还培养了运动兴趣,形成“普及+特长”的双路径。“现在,孩子们对每天一节的体育课充满期待。”

石家庄外国语教育集团初中生上滑雪课。

在体育课程设计和创新教学方法上,石家庄外国语教育集团根据学生不同年级不同年龄的身体发育和心理特点,设置不同的体育活动内容。石家庄外国语教育集团公共资源部副主任李东涛介绍:“小学阶段有轮滑、武术、健美操等课程,初中阶段有田径、滑雪、游泳等,这些课程采取轮换的方式,每个项目持续1个月的时间,让学生在校期间能够体验到更多的运动项目,在这个过程中发现自己的兴趣爱好。”

课间延长 让孩子们身上有汗眼里有光

《全面提升中小学生体质健康水平若干措施》提到,积极推进15分钟课间活动时间,鼓励学生在课间走出教室,通过适度活动、游戏、交流等方式放松休息。鼓励探索实施上、下午各开展1次大课间体育活动,每次活动时间不少于30分钟。

大课间怎么能玩出新花样?石家庄市长征街小学大胆创新,让孩子们自己做主。“以前的大课间活动就是做广播操,学生们觉得枯燥。为了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我们每月发起‘热歌打榜’活动,选出学生喜爱的健身操配乐,并引导学生和老师一起创编健身操,孩子们跳起来很带劲也很有成就感。”王学荣说。

石家庄外国语教育集团初中生大课间正在跑步。

为了让学生们在课间有充裕的时间走出教室,动起来、玩起来、乐起来,沧州、衡水、保定、邯郸、廊坊等地已将义务教育学校课间由原来的10分钟延长到15分钟。

课间多出5分钟带来了什么?活动的形式和内容发生了哪些变化?廊坊市教育局局长许红伟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介绍,课间活动的内容每个学校各不相同,各学校可结合本地、本校实际,错时错峰组织开展多样化和个性化的活动。“安全高效的课间活动离不开学校的统筹设计,但我们不提倡只能参与固定活动的课间,鼓励孩子玩出个性。”许红伟说。

5分钟的改变带来的是时间的延长,也是空间的扩展。“以前,课间时间短,学生活动的时间有限。现在从实践来看,15分钟的课间让学生更加从容,孩子们更愿意走出教室、走向户外、走进阳光。”许红伟称,延长课间时长是全面落实“健康第一”教育理念的重要举措,也是进一步巩固“双减”工作成果的具体体现。“让孩子们自由奔跑、无拘无束、收获快乐,身上有汗,眼里有光,是课间调整的初衷。”

多途径实现每天体育活动时间不低于2小时

记者了解到,各地不仅在体育课程、活动时间上落实新规,也在碎片化时间上“挖空心思”,确保学生每天能有不低于2小时的体育活动时间。

从早进校到课后托管时段,石家庄市长征街小学都融入了体育运动。“晨间唤醒时段,我们会融入一些传统体育游戏以及现代韵律操;40分钟的课后服务时段,孩子们可以自主锻炼,打乒乓球、丢沙包、踢毽子,还能参加运动社团,如足球、排球、田径、啦啦操等。”王学荣说。

石家庄市长征街小学学生课间在玩“老鹰捉小鸡”游戏。

“每学年我们还会组织两次大型的体育类校园活动。5月份是为期一个月的健康节活动,共开展11个系列活动,9月份有队列广播操比赛和国防教育展示活动。这些活动和比赛充分调动了学生们的积极性,孩子们经常利用课间练习,每天体育运动的时间不知不觉就多了。”李东涛介绍。

一系列务实举措,正在努力保障河北中小学生每天综合体育活动时间不低于2小时,让孩子们更加健康阳光,全面发展。

看着孩子充满活力的样子,学生家长也跟着高兴。“我家孩子上八年级,正值青春期,身心变化很大,需要更多的运动来缓解学习压力,进行社交互动,放松心情,让孩子们变得更加自信、阳光。”石家庄市学生家长王淑慧说。家长李强告诉记者,他非常支持新规的实施,“孩子身心健康,家长才更放心。”

校内挖潜+校外延伸 解决资源不足问题

课间延长、综合体育活动时间增加,需要教师具备更高的体育教学和组织能力,同时也对学校的体育场地和设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面对这些问题,学校与教育主管部门进行了积极探索。

为解决体育场地和设施问题,石家庄市长征街小学充分挖潜校内可用资源,将走廊、校园“边角料”等转变为“微操场”,在墙面上安装攀爬装置,开发“15分钟微运动圈”;利用瘪气篮球、废旧轮胎、障碍锥等废旧资源,制作出一件件有趣、安全、好玩的体育教具。

学生们课间在操场上踢毽子。

廊坊市则鼓励各学校广泛组织班级联赛、周末联赛等校内、校际体育竞赛,促进体育竞赛活动全员化、常态化、品牌化,通过“主客场”“邀请赛”的形式,延伸活动阵地。同时鼓励各学校通过与高校体育教育、运动训练等专业建立到校助教助训、体育教师“走教”、优化调配体育教师课时、返聘优秀退休体育教师、设立专兼职体育教练员岗位、购买特色课程服务等方式,多渠道补充师资力量。

河北省教育厅体卫艺处副处长吴佳斌表示,新规的实施不仅关乎学生的体质健康,也关乎教育的本质。“我们出台若干措施,就是要培养身心健康都发展的人,帮助学生更好地面对学习和生活的挑战。希望通过这一系列举措,让学生走出教室,拥抱阳光,享受运动带来的快乐,在体育锻炼中增强体质、健全人格、锤炼意志,为未来成长积蓄强大的力量。”吴佳斌说,教育的根本任务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而体育则是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途径。

新学期,新气象,学生们在操场上尽情奔跑、玩耍的身影,已成为校园里最亮丽的风景线。

来源:纵览新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