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2岁小学生的20次快速记忆训练课程第3课

360影视 2025-02-25 00:09 1

摘要:学生观看30秒后画出光点轨迹提问:“光点在第5秒时向左还是向右?”进阶挑战:同步默数质数(2,3,5,7…)以分散注意力

第三课课程大纲

主题:故事记忆法 & 五感联动训练
课程目标

掌握故事串联法,能记忆20个无关联词语并复述情节

通过嗅觉、触觉等多感官刺激提升记忆留存率

训练在动态干扰中保持记忆稳定性

时间分配

记忆热身(5分钟)

故事串联记忆法(20分钟)

五感记忆实验室(10分钟)

巩固与测试(5分钟)

第三课详案 一、记忆热身(5分钟)

活动:动态视觉追踪

材料:快速移动光点视频(光点沿复杂路径运动)

学生观看30秒后画出光点轨迹

提问:“光点在第5秒时向左还是向右?”

进阶挑战:同步默数质数(2,3,5,7…)以分散注意力

二、故事串联记忆法(20分钟)

Step1:概念教学(3分钟)

比喻:“记忆像珍珠,故事是串起珍珠的线”

Step2:小组共创(7分钟)

任务:每组抽取5个随机词语(如“尺子、火山、足球”),3分钟内编成连贯故事

必须包含所有词语且逻辑合理

最佳故事获“创意王冠”(如:“用尺子测量火山,岩浆喷出变成足球”)

Step3:个人挑战(10分钟)

材料:20个词语卡片(如“医生、彩虹、闹钟、鲨鱼…”)

将词语分为4组,每组编一个场景(如“医生在彩虹下追鲨鱼”)

用夸张动作强化记忆(模仿鲨鱼游泳动作)

检测:学生轮流复述故事,遗漏词语需做3个深蹲强化

三、五感记忆实验室(10分钟)

活动:感官记忆盲盒

材料:

嗅觉:柠檬、薄荷精油棉片

触觉:砂纸、丝绸、冰块

听觉:钟摆声、海浪声录音

规则:

感官编码:学生闭眼体验3种感官刺激(如摸冰块+听海浪声),关联词语“冬天”

提取测试:播放钟摆声时提问:“刚才的海浪声对应哪个季节?”

科学原理:讲解图尔文情景编码理论(感官线索激活记忆)

实验对比:

单纯视觉记忆“冬天” vs 感官联动记忆,测试24小时后留存率差异

四、巩固与测试(5分钟)跨感官回忆:

教师喷洒薄荷精油,学生需说出之前关联的词语(如“清晨”)

家庭任务布置:

用家中物品创作“五感记忆日记”(如“妈妈炒菜的香味→周末家庭日”)

完成《故事串联挑战表》(记录每日能串联的词语数量)

教学支持策略多模态教学:

故事创作时播放《哈利波特》配乐激发想象力

用彩色丝带标记词语卡片分类(红色=名词,蓝色=动词)

行为激励:

设立“感官侦探”奖章,集齐5种感官任务印章可兑换特权

认知工具:

提供故事模板(开头→冲突→解决→结尾四格漫画纸)

分层训练任务

学生类型

定制任务

基础组

串联10个词语,允许用图画辅助

串联25个词语并添加感官描述(如“烤面包的香味”)

用英文词语串联故事(如“apple→run→mountain”)

可能出现的问题及对策

问题场景

解决方案

学生编造故事逻辑混乱

提供“5W1H”提问模板(Who, What, Where...)

感官刺激引发不适(如冰块太冷)

改用温水、毛绒玩具等温和替代物

动态干扰导致焦虑

增加“呼吸冥想1分钟”环节平复情绪

第三课通过跨感官整合和叙事结构训练,呼应 认知负荷理论(Sweller,1988) ,将记忆任务分解为可管理的“组块”,同时利用 具身认知(Embodied Cognition) 原理,通过动作-感官联动提升记忆深度,为后续高阶技巧奠定基础。

来源:涵画教育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