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气血”被具象成了身体、精神、容颜等多个层面,“气血不足怎么补”相关的帖子有72万+篇笔记。曾经火遍全网的“八段锦”,也被贴上了“气血差的女孩必练”的标签。
作者|豆芽
在小红书上,几乎每位女生都对“气血”有一种执念。
“气血”被具象成了身体、精神、容颜等多个层面,“气血不足怎么补”相关的帖子有72万+篇笔记。曾经火遍全网的“八段锦”,也被贴上了“气血差的女孩必练”的标签。
与曾风靡全网的“边熬夜边吃保健品”式朋克养生不同的是,随着中医在年轻人心中的信赖度提升,结合传统中医知识体系与生活方式的“新中式养生”异军突起,成为一个独特的养生赛道。
与中式养生相关的科普贴、好物分享、日常vlog等内容,吸引了大量养生女孩的关注,由此涌现了一批养生达人。
这一热潮下,“药食同源”产品、刮痧板、艾灸盒、养生茶等中式养生好物在各平台上热销。尤其是在小红书、抖音等内容社交平台,更是快速跑出了一批中式养生品牌,这些品牌中,既有达人自孵化的、也有明星IP驱动的、还有很多老字号下场,从调性到口碑都有不错的反馈。
在大健康赛道,所谓养生一般都能对标到具体的指标与功效,例如各类维生素、钙片、鱼油。但在信奉中式养生的消费者里,中式养生更像是一种“说不清道不明”的万能妙方。
大多数“脆皮年轻人”现实面临、却求而不得的问题,比如脱发、睡眠差、气虚等,甚至包括皮肤暗沉、衰老在内的美容养颜问题,都可以纳入中式养生可预防、调节的范畴。而中式养生的尽头,也并非指向具体身体数据,而是气血充盈、提振精神的状态。
作为一个内容驱动的新赛道,中式养生背后确实有很大的商机,但也存在不少行业乱象,例如低质高价、劣币驱逐良币。“水太深”,不止一位行业从业者如此告诉剁椒Spicy,“这个市场还处于消费者教育阶段,背后有成熟的供应链,且没有太强的技术门槛,真正想做好这门生意,需要面临很多的挑战。”
小绿是前年入坑中式养生的,如今已经成为中式养生的忠实实践者。
“最开始是发现自己免疫力下降才关注中式养生,后来开始着迷‘养气血’,看了很多小红书帖子,总觉得自己所有的问题都是因为气血不足导致的。”小绿说:“日常会去尝试很多养生方法,八段锦也偶尔跟练,下单了泡脚包、黑芝麻丸、不同的养生茶、中药混合粉,最近还买了经络梳和刮痧板。”
去年小绿甚至还买了《黄帝内经》,“之前主要是跟着达人去养生,想自己多了解一下相关知识,能更好辨别、更科学养生吧,但这个知识体系实在是太复杂了,不太看的明白”,小绿苦笑到。
图源:受访者提供
里里是最近才开始入坑中式养生的,“因为中式养生有很强的仪式感,不论是健康饮食、还是早睡按摩,都是和具体的生活、自己进行交互,所以我很享受专注养生的过程,比如我泡脚的时候通常会看书或者冥想,有心流的感觉。”
对于关注中式养生的用户而言,对养生过程的注重和探索反而大于对功效的执着。甚至还有不少消费者主打一个“情绪价值”,本着对中医学科的高度信任,乐意尝试一切“与中药有关的理念产品”。
“我会怀疑维生素的效果,但我永远不会怀疑薏米水,只要我喝了薏仁水、红枣枸杞,就一定会对身体好,主要是一个心理安慰吧”,小可曾是狂热的奶茶爱好者,现在是各品牌养生水的忠实爱好者。“日常、健身都会优先选择这些养生水。”
简言之,在年轻人的认知中,中式养生不再是“药到病除”的健康选择,而是一种从内到外、自洽从容的生活方式。
与“中式养生”相关的消费也更多是为这种生活方式买单,而非具体效果。这就决定了只要搭上“养生”的概念,就能找到为之买单的用户。
目前市面上最普遍、流行的中式养生产品,是“药食同源”概念下的各种零食、滋补品。“食养”不仅是中式养生的重要分支,也符合当前年年轻人“健康饮食”的意识。根据国家卫健委的公开信息,2024年药食同源物质目录共计106种物质,包括枸杞、陈皮、罗汉果、茯苓、桑葚等等,“药食同源”意味着这类产品既具有一定的药用价值,又可作为日常饮食的一部分。
其次是各类养生工具,例如各类热敷贴、刮痧板、艾灸盒、养生锤、按摩器、经络刷等,这些相对便捷、好上手的养生辅助工具,在各大电商平台尤其热门。
可以发现,这些热门养生产品的都有方便携带、无负担使用等共性,这也是因为如今Z世代年轻人更崇尚随时随地养生、懒系养生。“我们现在也倾向于选择、开发比较微养生的产品”,某养生品牌负责人告诉我们。
此外,不少美容护肤相关的产品也搭上了“中式养生”的赛道,如搭配按摩产品使用的身体精油,也是相对热门的养生消费品类,甚至还有主打“中式养生”概念的香薰、纯露、护发精油。
本质上中式养生已经成为一种背靠中医理论体系、指向理想生活状态的疗愈生活方式,并且由此催生了从吃到用的各类产品的流行。
从生意的角度出发,中式养生是一个先有品类的赛道,很长一段时间内,养生消费主要还是强品类、弱品牌的发展状态。消费者也没有很强的品牌意识,飞飞目前主要是跟着达人们买一些中药材,“比如我会跟着@不圆的汤圆崽买一些中药材,还有像艾灸这些产品,都是那种同源店、工厂店,价格也都很便宜。”
但去年至今,这一赛道逐渐冒出来一批中式养生的品牌,而且大多数是从小红书、抖音等社交平台上成长出来的。
这一方面是因为中式养生消费非常依赖短视频内容、头部达人推荐,很多消费者也是跟着这些达人们去了解背后的理念、进而实践。另一方面现在很多关注“中式养生生活方式”的是年轻人,社交平台作为年轻人聚集地,再加之抖音、小红书等平台的电商业务的成熟,很多养生品牌自然而然就跑出来了。
当前市面上跑的非常快的一类养生品牌,就是头部养生达人们自己孵化的。
例如去年销量超过4000万的新品牌合为养,创始人就是在小红书拥有60多万粉丝@欧阳会食养,该达人此前主要是分享中医养生的科普干货、并反复强调“中医研究生”的身份,吸引了一批高黏性用户,也为合为养这个品牌打下了第一批用户基础。近期@欧阳会食养 还推出了一个面向儿童的养生品牌——合小养。
此外,@阿丹食养也推出了自有品牌“宜康食养”,美容养生博主@云朵的妈妈 推出了护肤品牌“养心方”、食养品牌“道生生”,头部养生达人@BoBo Special也孵化养生品牌“单向树”。
这些达人主要通过中医研究生、中医药世家、营养师等专业化的标签强化人设背书,进而将IP价值迁移到品牌身上,以实现快速冷启动。
在运营层面上,这些达人品牌也有一定的共性,一是经营多个私域群,持续分享养生小知识、产品链接,强化与核心粉丝之间的沟通;二是矩阵号运营,来辐射更多消费者、打开销路;三是通过直播来承接转化,合为养品牌目前在小红书上打的是“日不落直播间”的策略。发展较好的品牌,也会进头部主播直播间、或找达人推广,合为养就曾出现在吴昕的视频中。
但这些达人品牌虽然起跑快,也强依赖于IP的稳定性,@欧阳会食养 因被扒出曾做过减肥营、珠宝、塔罗牌而受到一定的人设质疑。
其次,也有少数以明星IP驱动的养生品牌,典型如女性大健康品牌“瑶之淘淘”。该品牌由歌手、演员张瑶与IMS天下秀共同创造,于2021年年底正式上线小红书,该品牌在2023年、2024年实现了销售额5倍、2.5倍的增长。这说明,养生大健康领域强大的市场潜力。
据品牌主理人@三里屯小姨介绍,“瑶之淘淘起初是因为张瑶本身热衷于养生,分享的几篇养生帖子都成了爆文,评论区很多粉丝都在求链接,但因为很多产品为跨平台分享,粉丝们想认识和了解使用方法会产生站外引流的风险。张瑶起初只是为了宠粉,决定开一家以自己的养生特长和喜好为核心的店铺。这样既解决了引流的问题,又填补了无法为粉丝真正解决痛点的小遗憾,瑶之淘淘诞生于这样的背景下。”
同是IP驱动,瑶之淘淘的明星IP,与其他达人品牌的不同之处在于,“我们现在更强调产品和品牌,并非艺人IP,本身张瑶也并不希望在前端与品牌深度绑定,而是在前期选品、试品上高度卷入,品牌所有上架产品,在前期都是经过张瑶和团队的反复试用和反馈,在多次打版调试中逐渐成型。而且对品牌的长期发展而言,过度依赖艺人也不是一个健康的模式。”
在运营策略上,瑶之淘淘更加注重“品牌化发展”,除了小红书这一主要阵地外,品牌分别在抖音、淘宝、天猫开设店铺,作为销售渠道和受众范围的补充。
据了解,瑶之淘淘常年运营自己的品牌私域群,“主要是起到交流使用心得和部分解决售后的功能,因为我们的主播就是团队各个岗位的小伙伴,消费者对产品有疑问的话跟主播沟通也会更有信任度,这也从'人味儿'的角度上增强了品牌粘性。”
“现在品牌规模逐渐放大,今年的品牌策略将更加注重私域运营,这未必会形成直接的销售转化,而是作为品牌信任的提升,我们计划第二季度开始寻找专业的专家团队,定期去跟大家沟通和交流日常保养。”
还有部分没有任何IP加持的中式养生品牌,也逐步跑进赛道前列,例如真不二。该品牌创立于2020年,属于早批进入中式养生赛道的品牌,虽然无IP加持,但真不二主打面对年轻人的“疗愈养生”,通过可爱的卡通IP形象、高颜值等视觉提升品牌辨识度。
在经营策略上,真不二采用“单品爆破”的模式,先用泡脚包打开市场,再延伸到泡、贴、按、灸等疗愈方式,针对普遍存在的肩颈痛、生理期不适、情绪焦虑等亚健康问题。在运营上与多位头部主播合作,例如吴昕、李佳琦、吴雅婷,也投放了多位达人进行种草。
随着中式养生赛道的热度攀升,诸如同仁堂等老字号下场做养生。同仁堂健康于2019年孵化的子品牌“知嘛健康”,是一个更面向年轻群体的养生子品牌。
据品牌方介绍,同仁堂知嘛健康是在“药食同源”健康食材的基础之上,独立研发了“草本饮品、健康餐食、美疗塑龄”等独特的业务板块,产生了一系列如“熬夜水”、“枸杞拿铁”、“红罐膏方”等突破传统的健康网红产品。
目前主阵地在线下,一方面通过线下市集展会、媒体曝光等提升品牌影响力,同时也在抖音、小红书、大众点评等社交平台,以“内容+达人”来撬动线上关注,进而引导到店内。“线上虽是得到信息的快速途径,但我们更加希望消费者能够到达实际的门店环境中,一方面了解自身真实的健康情况,得到良好的健康管理建议,另一方面还应加以实际的改善行动,提高自己的健康水平。”
虽然很多中式养生品牌都起于社交平台,但基于平台气质、用户差异,品牌在抖音、和小红书上的表现有显著的差异。
“在抖音上易操作的用具类、客单价较低、在150元内的单品销量明显更好,但抖音的流行趋势变化很快,不同时段大家对于产品的需求和关注度会大不相同。小红书作为经验分享平台来说,无论从流量还是销量角度都相对平稳,用户对价格的敏感度偏低,更多是细水长流、陪伴状态”,@三里屯小姨还表示。
中式养生生意的“品牌化”发展,核心是因为这一赛道前期更“重品类”,品牌意识较少,有一定的市场空白。也与中式养生的关注群体有关,目前关注中式养生的更多是的注重个性化消费的Z世代、追求生活品质与健康的时尚群体、以及养生意识强的都市办公群体,对品牌有一定的需求。
毋庸置疑,中式养生赛道有着相对明朗的发展潜力,但也面临着比其他新赛道更为复杂的生存环境。
体现在消费者端的一个问题是,同一个单品价格跨度大,例如热门用具经络梳,从9.9元到199元都有,以及各个品牌、主播都在推的人参蜜片,价格也横跨了19.9元到500元,且都标有“长白山”的源头字样。而消费者很难辨别出这些不同价位产品的具体差异,加大了决策难度,也更容易被割韭菜。
另外,随着养生热门细分赛道的“药食同源”、还有精油等近肤产品的销量增大,各玩家入局后,也存在者一定的安全隐患,例如合为养热销第一的单品黄精就存在涨袋,品牌主理人也单独发布视频进行“道歉说明”。
而且很多药材并不具备普适性,孕妇等特殊人群需要格外注意,但很多品牌方的说明不到位,导致“伤大于养”,此前就有网友表示,自己孕期期间跟着养生达人买了艾草贴,导致肝功能异常(转氨酶高)。
这些问题背后的关键,主要是这些中式养生产品背后的供应链非常成熟,技术门槛较低。
“原料和工艺都是现成的,商家可以无限拉低成本,看谁能用渠道把货卖出去,吃不出问题就不会出事儿”,有资深营养师告诉我们。“毕竟卖的吃的、不是药,所以门槛不高,贴个牌就能卖。”剁椒Spicy了解发现,市面上流行的单品“人参蜜片”单罐成本价根据产品尺寸不同在7.5元~10.5元之间。
“很多泡脚包使用边角料做的,品质并不好,但消费者不太知道背后的产业逻辑就容易被宣传误导”,有工厂相关人士告诉我们。
对于消费者而言,这种“不透明”的生意逻辑很容易导致“货不对板”。除了食用类商品容易出现安全问题外,用具类产品也会因为原料选择、款式设计等有一定的使用体验、品质差异,但前期消费者在购买选择时,因为缺乏相应的市场教育,而缺乏辨别力。
例如同样是艾草锤,不同商家选择的布料千差万别,中间层布料差的话容易破损,使用过程中会有很多灰尘;经络刷也会因为刷毛长度、植毛密度而有不一样的体感等等。
对大健康、养生类工具品牌而言,这也容易导致“劣币驱逐良币”,因为产品品质更多是取决于商家对工厂的资质审核、品质管控,而不是直接的技术壁垒。
在一些品牌看来,这个行业需要有更多第三方的专家或者机构站出来,帮助消费者辨别产品,认知到这些产品背后的工艺,以及产品优劣,从而让整个市场更透明、更科学。
来源:娱乐资本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