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岁后就没有联系的亲生父亲,找中间人来认我,我同意了

360影视 2025-02-24 21:17 1

摘要:之前我写过2篇朋友小安婚恋的故事,《相亲市场聊过100人后,我“捡漏”到身高185、长相帅气、有车有房的老公》,《前男友家在上海2套学区房,家庭5000万资产,恋爱2年后,我选择分手》(点击蓝色字体即可查看),很多人夸她人间清醒。

作者|杨小米+大白 编辑|小辰

大家好,我是小米~

之前我写过2篇朋友小安婚恋的故事,《相亲市场聊过100人后,我“捡漏”到身高185、长相帅气、有车有房的老公》,《前男友家在上海2套学区房,家庭5000万资产,恋爱2年后,我选择分手》(点击蓝色字体即可查看),很多人夸她人间清醒。

其实不仅是婚恋,小安处理自己跟亲生父亲关系的思路方法,也特别值得大家借鉴,可以让我们看到更多可能性,很多时候处理关系,不一定刚开始就闹得老死不相往来,而是保有各种沟通空间。

当父母离婚之后,和她完全没有来往的亲爸爸找上门来,想要认亲时,她做出的判断以及选择,让我忍不住想要夸一句,真的是能保护每个人的乳腺健康。

小安并没有真正认对方,调侃说是生物学父亲。

小安爸妈在她1周岁时就离婚了,之后,小安一直跟着妈妈生活。为了赚钱养她,妈妈干过很多工作。

妈妈年轻的时候当过裁缝,还去职业技校进修过。后来大家不找裁缝做衣服了,她就转做羽绒服、窗帘。

再后来各种品牌出来,大家都能去店里买,妈妈就出去打工了,在饭店里做面点师。

小安从小跟着姥姥姥爷长大,虽然爱她的人数量不多,但是她的成长环境让她非常有安全感。

妈妈任何时候都是以她为先,她在姥爷家里上学,有亲戚不高兴,姥爷也不管,谁有意见也不行,不能耽误外孙女读书。

从小到大,她的性格很活泼开朗,并没有因为是单亲家庭而受到太大影响。

小安说,虽然物质条件并不好,但是她妈妈一直为她付出自己的全部。

举个例子,她读初中的时候,大概是2004年,好记星、诺亚舟这类学习机刚在电视上有广告,还很贵,一个要接近2000元,妈妈一个月也就赚这些,但还是义无反顾地给她买了,就因为可能对她学习有帮助。

后来小安顺利读书考了大学,这中间最难的是妈妈,为了养她,付出了太多太多,母女俩是彼此最大的支撑。

后来妈妈再婚,继父带了一个哥哥,家里有2个孩子,妈妈跟继父没有再生小孩。

哥哥过得也还不错,学历不高,学了一门技术,白手起家打拼,已经结婚生子,买车买房。

小安在上海读研究生快毕业的时候,消失多年的爸爸突然出现,托中间人过来说,自己当年很不容易,想要跟小安联系认亲。

02

小安的爸爸是包工程的,年轻的时候赚到了钱,跟小安妈妈离婚之后,又结婚生了一个女儿,这个女儿比小安小十几岁。他家条件还不错,有2套房子,爸爸和继母都有退休金,也小有积蓄。

认亲这件事,爸爸联系了小安2次,1次是在她研究生快毕业时,1次就是小安结婚前。

第1次托中间人来找小安时,中间人告诉她,爸爸很后悔跟她妈妈离婚,很想念她之类的。小安同意了跟爸爸联系。

小安跟爸爸加上了微信,对方言语里都是要弥补她,还拿出了一个大红包,里面有一万元,小安收下了,但并不是认亲的意思。

小安觉得,要想相认,这点诚意还是不太够的,只能说是个敲门砖,看以后的相处。

后来小安正好想买房子,钱不够,聊天的时候提到了这件事,结果对方很心虚,一句出点钱的话都不敢说,小安就正面提了一下,意思是我刚毕业,要买房子,现在手头缺钱,你正好有个弥补机会,要不要珍惜?

但对方一分钱都没有给小安,就消失断联系了,没有任何动静,小安第一时间把这个结果传递给了中间人,表明不是自己不认,是对方太没有诚意了呀。

她这时没有删除爸爸微信好友,也不屏蔽,就让对方留在朋友圈里。

几年之后,小安房子买好了,考上了苏州公务员,还找到了满意的结婚对象,办婚礼之前,爸爸又出现了,想要认亲。

小安回复他,可以呀。小安心里想,别以为毕业了工作落定了就没有花钱的地方了,我又要换房子了,结婚还差一辆车,有的是花钱的地方,有的是可以弥补的机会。

小安给我看了这一次他俩联系的部分微信聊天记录,小安爸爸不愧是生意人,说话挺文绉绉的,还会引经据典。

话里话外都在表达,一直挂念着小安,想要弥补她,女儿要结婚了,如果什么都不拿,那也太不像话了,想到女儿结婚,心里很失落,甚至怨恨小安妈妈带着小安改嫁了。

整个聊天过程,无论爸爸说什么,小安都回复可以,他提要求,小安就要补偿。

每当小安提到关键点,你要补偿我什么,她爸爸就开始绕话了。

不答应不承诺,绕了几次之后小安就不想周旋了,对方再提出一些比如能不能带对象见他之类的比较过分的要求,小安直接说,可以,不仅可以带对象见你,直接从你家里出嫁也没问题,前提是我得有个家哇,你把房子给我一套,记在我名下,我有安全感。

这时候对方又不敢接话了,又转移话题,说小时候带着小安去看病,她都不记得了之类的。

总结下来,就是话说得很体面好听,但一旦涉及利益,就没有进一步了。

这一次联系后,爸爸终于意识到小安不是那么好说话的,他也占不了什么便宜,到目前为止,他也就不怎么联系小安了。

03

小安很清楚,爸爸家里的钱跟房子是属于他和现在老婆的夫妻共同财产,房子他做不了主,也不可能给自己。

她生气的点在于,对方从头到尾就不真诚,想着用最小的代价占便宜。要是真心想补偿,少则3、5万,多则7、8万,总是能拿出来的吧。

就给了1万块钱,还蹬鼻子上脸提要求,让小安带着结婚对象去看看他。

小安最后提出从他家里出嫁,要房子过户,也实在是聊烦了,不想再说下去了,就用这个话题跟对方做了切割,父女自此一刀两断。

小安说,哪怕真的给了大几万,自己也不会认亲喊他爸爸,不会跟他家里有交集,最多就是他们俩人偶尔聊个天,回老家的时候,有时间一起吃个饭。

别要求太多,知道她过得好在旁边看着替她高兴就行了,全了人世间这一场父女缘分。

除非爸爸真的下很大力气,出钱出力给她买房买车,那她认可他确实有真心,否则三个瓜两个枣就认了,姥爷和妈妈多年的付出就成笑话了,他们这些年经历的苦难算什么?!

小安的想法很简单,我愿意给你补偿机会,你做到什么地步,我就做到什么地步。

或许是当年妈妈和爸爸离婚,姥爷和妈妈一分钱没有要,让对方下意识以为,小安也是这样的性格,不会要钱的。

小恩小惠带着吃顿饭,给她买点衣服,回老家接接送送,甚至那1万块钱他刚开始也没计划给,就准备了5000,只是看小安比较有出息,觉得5000不太能拿出手。

小安妈妈跟爸爸离婚的原因很复杂,中间夹杂了各种,但导致最后离婚这个结果,妈妈不是过错方。

离婚的时候,姥爷非常硬气,告诉爸爸家里:我们自己养孩子,不跟你家有任何联系。小安说,人家正好乐得如此,不出钱养孩子多好,她从小到大花的每一分钱,都是妈妈赚的。

小安觉得自己能通过爸爸的微信好友,不拉黑不删除,允许他看朋友圈,对方就应该感恩了,20多年来没有养育过一天,只付出这么一点东西,就想撬动更多的,太贪心了。

04

当初妈妈告诉小安对方想要来认亲,小安听到消息的第一时间,答应得很爽快,好啊,可以呀,快来认,这让妈妈非常惊讶。

为什么小安会这么做?她说自己接受他来认亲,是因为吸取了姥爷和妈妈的教训,他们太刚强太有骨气了,凭什么不要他付钱,自己受苦养孩子?说不定人家在背后还说是因为我们不想认,得了便宜还卖乖。

对方现在已经找上门来了,如果她拒绝,人家装模作样,假惺惺来哭一场,然后到处对外散播诉苦,不是我不想认,我都找人联系了,非常努力了,是孩子不认我,我也没办法,从此彻底心安理得,她不想让对方有这种借口。

再加上虽然20多年来,他们并没有事实上的联系,但是法律上,她不确定自己是否对他还有养老义务,理论上对方是要脸的,不会走到对簿公堂的地步,可不到最后,谁也说不清楚对方人性如何。

正是考虑到这些因素,在处理认亲这件事时,她决定要站到道德制高点,占据有利舆论,至少让所有人都知道,不认亲不是她的问题。

小安爸爸现在的老婆,一开始也是愿意认亲的,她觉得小安大了,不是儿子,结婚不用买房,他们那边农村女儿出嫁也没有多少陪嫁,最多给个1、2万块钱。

认一个女儿,不用付出太多,家里财产全部留给自己女儿,姐姐又有能力,以后女儿有这么个姐姐照顾着,两姐妹像亲姐妹一样相处多好。

小安事业发展得很好,还能帮一把,有枣没枣打一杆,万一小安念及血缘亲情认了呢,认亲这件事,怎么想,都不赔。

如果不认呢,自己家也算是对外有个交代,不至于提起来没脸说这件事,良心上好像也稍微可以过得去一点。

但是他们没预料到的是,小安不按套路出招,没给他们留一点面子,反而弄得他们下不来台,现在道德高地被小安占领了,他们也没法出去卖惨。

在小安他们老家,小安爸爸不认女儿,外界对他的看法肯定不好,会有人在背后说他。现在,人前人后小安都把路给他们堵了。

还有,他对小安的感情是挺复杂的,当初以为自己还能生个儿子,结果又生了个女儿。

小女儿学习成绩不好,自己年纪大了不赚钱了,也挺发愁,要是当初不离婚,现在过得多舒服,自己小有成绩,小安也顺顺当当的。

认亲这件事,整个过程其实都在博弈,但从过程到结果都没有跳出小安的预料,她已经预判到了。选择这样做,就是不想让对方心安理得。不负责任的人,就应该承受良心的谴责。

这么多年,她爸爸没花过一分钱养育女儿,突然联系过来,怎么可能是出于想念。如果是想念,不会等到现在,早就开始作出补偿行动了,真心想要弥补,怎么都可以做的。

就算觉得姥爷不好说话人很强势,也可以偷偷到学校找孩子看看,生意人还不懂人情世故吗?买东西不会吗?塞钱不会吗?

小安很清楚,如果自己20岁就结婚嫁人生小孩,一个月3000块钱,爸爸绝对不会来联系她的。但人性是复杂的,你说他真的一点感情也没有嘛?应该也不是。

她对爸爸也没有任何情绪,这次结束以后,小安删除了爸爸的微信,以后他可能只能通过一些亲朋好友知道一点零星的消息了。

小安说,遇到这样的爸爸是她的不幸,但她又很幸运,有一直护着她的姥爷和妈妈,如果不是他们这么要强,把她养成这样,她未必会有今天的能力,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

我特别好奇,小安是如何成长为如今的她的。

她告诉我,她家里聚在一起,聊家长里短的时候,就会一起分析这个人的性格、做事方法、未来走向。

然后经过时间进行验证,看自己看得准不准,锻炼自己看人看事的能力。

再就是看周边每个家庭面临问题时,是如何处理的,然后自己再总结复盘,看看有没有更好的方法。

见过足够多的案例,耳濡目染长期训练下来,慢慢地,她形成了一种本能的直觉,很多事情第一眼就能判断,对方是怎么想的,用什么方法去处理,对人性研究得特别透彻。

关于小安的故事,以后我会继续和大家分享。

作者:杨小米,37周岁,创业公司CEO,自媒体博主,定居在上海的山东人,心理学科班出身,二胎妈妈,家有俩宝。分享成长、赚钱故事,生活感悟等。

来源:遇见小mi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