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刑警》央视开播即火,取材够现实,云集30多位国家一级演员

摘要:本文信源来自权威报道【九派新闻】【央广网】(详细信源附在文章末尾)。为提升文章可读性,细节可能存在润色,请理智阅读,仅供参考!

本文信源来自权威报道【九派新闻】【央广网】(详细信源附在文章末尾)。为提升文章可读性,细节可能存在润色,请理智阅读,仅供参考!

文|鹿上

编辑|鹿上

“在这部剧里,不会演戏的,压根都上不了桌。”

11月27日晚,《我是刑警》的开播震动了大半个娱乐圈。

吴京、张译、雷佳音等几十位演员集体宣传,两百多万名观众抢先预约。

仅播出3集,收视峰值就突破2.55%,收视率全国第一。

30多位国家一级演员,15个炸裂现实案件重演,跨越上万公里的真实取景场地。

央视一出手,直接碾压2024所有同题材,刑侦剧竟然还能这么拍!

不会演戏的“小鲜肉”们,根本没资格参演这部刑侦群像剧。

没有《猎冰》五官乱飞的“带资新人”;没有《雪迷宫》“油腔滑调”的浮夸演技。

《我是刑警》沉稳厚重得就像一本久经风霜的年代英雄传记。

除了于和伟、富大龙、丁勇岱这三位耳熟能详的演员。

还有白凡、马苏、黄曼、刘凯、冯国强等实力派演员云集。

别的剧有一两个“国家一级演员”坐镇就“倍有面子”,而《我是刑警》足足聚集了30多位。

除了这些“戏骨”们,有推动剧情发展作用的演员竟高达460多位。

如果再算上那些一晃而过的群演们,短短38集,参演体量将近两万人次。

不说其他,光是从这庞大的参演人数就能感觉到《我是刑警》的制作之宏伟。

作为全剧最关键的演员,于和伟但凡弱上一点,他都压不住诸多实力派的“压箱底”演技。

于和伟演绎的主角“秦川”,是一个在25年的办案过程中不断成长起来的刑警。

从30岁到55岁,他一点点从热血青涩蜕变得可靠沉稳。

而且“秦川”在现实中是有原型人物的,他是全国公安系统一级英模崔道植。

于和伟既要在演戏过程中体现出角色的成长,又不能完全跳出原型的个人特色。

这对已经53岁的他来说,是个不小的挑战。

光是“扮嫩”这一点,稍微有点差池就能被观众喷得“体无完肤”。

好在于和伟成功演出了30来岁“秦川”的那股“嫩劲儿”。

在开大会的剧情中,“秦川”愣愣地搁门口站着,想发表意见又被同事盯得犯怵。

到嘴的话变得吞吞吐吐咕咕哝哝,活脱脱是个第一次参加重要会议的“毛头小子”。

在目睹惨不忍睹案发现场时,他表情瞬间“崩塌”,震惊骇然到失声,转脸跑出去呕吐。

于和伟把这状态演得流畅又自然,恰到好处地拿捏了年轻警员的心理。

虽然以53“高龄”演小青年确实显得老气,但他懂得用神态来弥补外形的不足。

看到于和伟如此精彩的表现,谁还会在意他脸上的褶子呢?

丁勇岱拿到的角色“武英德”同样至关重要。

“武英德”的人物原型名叫乌国庆,他是刑侦专家、同样也是一级英模。

虽然戏份不多,但“武英德”是“秦川”三观人格的引导塑造者。

丁勇岱和于和伟的“接力”,象征着两代刑警对刑侦精神的薪火相传。

领衔主演富大龙的出现令人惊喜,虽然目前还没有在剧中登场。

但有“三金影帝”的名头,以及他在《大秦帝国》里的飙戏,观众表示很期待很放心。

身为十足的“戏痴”,在谈到演戏经历时,富大龙瞬间两眼放光。

他觉得这部剧十分“难啃”,对演员来说极具挑战性。

最近热播剧《白夜破晓》里“空降”的法医颇受观众诟病。

因为该角色专业水平极高、智商碾压全场,抢戏十分严重,这也是破案题材的“通病”。

与这些“个人光环”太过突出的刑侦剧不同,《我是刑警》更偏群像塑造。

没有人“开挂”,没有容易触发关键剧情的“金手指”,所有案件的侦破都是通力合作的结果。

这种齐心协力、排除万难的群体精神才最令观众动容。

《我是刑警》拍出了16万刑警在过去几十年中的执着坚守。

这部剧真实到什么程度?连警察都能看得下去!

一位网友看完3集评论道:“作为真警察,我一般不愿意看那些胡乱编造的假警察演的戏。”

但《我是刑警》无论是从办案环境还是破案手段,都跟他当年一模一样。

“勾起了我对自己刚参加公安工作时的青葱岁月的回忆!”

上来就以“鹤岗128抢劫案”为原型展开剧情,短短三秒开了六枪,紧迫程度立即拉满。

一些“刑侦迷”立马梦回《犯罪升级》,登时觉得“有那味儿了”。

剧组坚持要到真实场地取景,为此不惜从东北到西南跨越上万公里。

这样做的好处就是原汁原味地保留了每个取材案件的地域特色。

在讲好破案故事的同时,又在剧情里填进了十足的真实感。

将真实性与故事性良好结合,颇有老派刑侦剧的韵味。

不会为了迎合年轻市场,去搞一些纠缠不休的感情,也没有演员刻意地去“飙演技”。

剧组干脆放弃了大部分画面的滤镜修饰、舍弃了花里胡哨的剪辑手法。

就是一群人在镜头下破案子,就算没有镜头,他们的生活仿佛也是这么按部就班地进行。

导演似乎完全不担心这样拍出来会不会不美、会不会没有艺术性,他只求一个真实。

难怪观众会觉得《我是刑警》走了纪录片的风格,因为它本身就是半纪实类型的。

“旧”是它最大的特色,画面旧、人物旧、场景旧。

全剧完全还原了90年代的风格,灰扑扑热闹闹的。

妇女的袖套,小孩的罩衣,警察的皮帽子加皮夹克,还有那三轮摩托和212吉普车。

全体演员都力求“去表演化”,要演得让观众看不出来是演戏。

于和伟说,“演着演着感觉穿越了”;马苏说,“实在太还原了”。

《我是刑警》改编的15个案子,全都是以前典型的刑事案件。

短短38集,3集一大案、2集一小案。

枪击案、抢劫案、连环杀人案......一案未平一案又起,信息量可谓惊人。

其实要在两三集之中讲好破案故事,十分考验导演和编剧的把控能力。

“老中青”三代刑警的碰撞,一不小心就会变成无聊的“说教游戏”。

但从前几集看,该剧并未直接灌输冗长的大道理,而是将情怀藏进了角色的行动之间。

在推进主线的同时,又展现了那个年代的人间烟火。

放松了观众那紧绷的“办案神经”,也添了一抹柔情和怀念。

导演惠楷栋深入地剖析了拍摄之路,表示要追求厚度、追求“粗颗粒”真实感。

有些画面明明在影棚就能拍摄,先进的抠图特效一大堆,可他偏要重走英雄路。

就像唐僧“西天取经”一样虔诚和脚踏实地,一点不搞虚头巴脑的东西。

这样做的缘由,就是想让观众看到刑警本色。

编剧徐萌也分享了自己的创作心得。

她的代表作《医者仁心》就是在深入观察医者工作5年后写就的呕心沥血之作。

在重大的题材与重要的案件创作的过程中,徐萌要做的不止是保证资料的准确性和严谨性。

同样要构架好一个有感情的叙事框架,展现融入刑警办案中的人文情怀和职责精神。

小结

在2024年末,横空出世的《我是刑警》无疑是难得的佳作。

希望它接下来的剧情走向能保持前五集的标准,让观众看到真正的良心好剧。

来源:法老不说教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