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消费要理性,莫占小便宜,免费的往往是最贵的!

360影视 动漫周边 2025-03-11 06:37 6

摘要:现在咱们国家老年人越来越多,“银发经济”火得不行,各种商家都盯着咱爸妈的钱包。

现在咱们国家老年人越来越多,“银发经济”火得不行,各种商家都盯着咱爸妈的钱包。

但您可得留神,这热闹背后藏着不少坑人的套路!

今天就跟大家唠唠嗑,说说老年人消费那些事儿,记住一句话:

贪小便宜吃大亏,天上真不会掉馅饼!

一、保健品别乱买,小心花钱买罪受!

我隔壁王大妈您知道吗?前年花了两万多买了个“磁疗床垫”,说能治风湿关节炎。

结果呢?床垫用半年就坏掉了,关节炎反而更严重了!这哪是保健啊,简直就是“坑爹”!

现在骗子专盯老年人。

他们假装关心您健康,免费送鸡蛋、量血压,然后拉着您去听“健康讲座”。

您一进去,那些“专家”就开始吹牛:“这个药能治糖尿病,那个仪器能抗癌!”

其实都是些三无产品,连说明书都看不懂!

咱得记住:

保健品不能代替药!电视广告里说“包治百病”的,全是假的!真要治病还得听医生的。

免费体验别上当!那些免费送礼品、免费旅游的,最后都要您买天价产品。

买之前问子女!儿女上网查查产品评价,总比听骗子忽悠强。

二、旅游团别贪便宜,低价游可能变购物游!

上个月社区李大爷报了个“海南五日游”,原价五千多,旅行社突然说“优惠价只要999!”

结果到了海南,三天都在逛购物店,导游逼着买乳胶床垫、珍珠项链。

李大爷一气之下高血压都犯了,最后花了一万多才脱身!

报旅游团记住这三招:

选正规旅行社!国家文旅部网站能查资质,别信路边小广告。

合同仔细看!“自费项目”“购物安排”这些字眼要标红,口头承诺千万别信。

带点现金防意外!真遇到强制购物,身上没钱他们也拿您没办法。

三、网络购物擦亮眼,便宜货可能是假货!

我舅妈上个月在直播间买了件“貂皮大衣”,主播说“清仓价只要199!”

结果收到是块破布头,找客服直接拉黑了。

现在网络骗子花样多,老年人最容易上当!

网购记住这三句话:

便宜没好货!几十块的“名牌手表”、几块钱的“进口保健品”,想想都知道是假的。

链接别乱点!陌生短信里的“中奖链接”“红包链接”,点进去可能银行卡就被盗了。

收货要验货!快递拆箱前拍视频,发现有问题直接拒收,别怕麻烦!

四、投资理财别冲动,高利息都是大陷阱!

去年咱们小区张大爷,被邻居拉去投资“养老公寓项目”,说“年利息20%,还能免费住公寓!”

结果钱投进去半年,公司跑路了,张大爷养老钱全打了水漂...

投资理财记住这三不碰:

高利息不碰!正规银行利息才3%,超过8%的绝对是骗子。

陌生人推荐不碰!邻居、网友、陌生电话推荐的“好项目”,十个有九个是坑。

合同看不懂的不碰!签字之前让子女或律师看看,别被专业术语忽悠。

五、消费心态要摆正,别总想着占便宜!

您说现在超市促销,“买一送一”“限时特价”这些标语,是不是专门盯着老年人?

我见过最夸张的,大妈为了抢两包卫生纸,凌晨四点去超市排队,结果回家发现保质期只剩三个月!

咱老年人消费要“三问”:

这东西我真需要吗?家里囤了十盒没拆封的口罩,还非要去抢“免费领”的。

这价格划算吗?原价99元的东西卖199,号称“促销价99”,这不等于没便宜吗?

六、家人多关心,骗子没空子可钻!

我表哥每周都教他妈用手机,现在老太太会用支付宝付款,也会识别诈骗短信了。

子女多陪爸妈聊聊天,讲讲新闻里的诈骗案例,比说一百遍“别上当”都管用!

家人能帮老人做这三件事:

装个反诈APP!国家反诈中心APP能识别诈骗电话,赶紧给爸妈手机装上。

银行卡设限额!老年卡每天转账限额设500块,就算被骗损失也不大。

重要决定一起商量!买保健品、投资理财这些大事,全家开个家庭会议再决定。

咱老年人攒钱不容易,消费时多留个心眼。

那些主动套近乎的“干儿子”“干女儿”,比亲儿女还热情的,十有八九是图您钱!

您要真想花钱图个乐呵,那就跟家人商量着来,别自己偷偷做主。

记住这十二个字:理性消费,不贪便宜,全家幸福!

来源:生活简单创造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