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口支援-“高原雪域烙印教育奉献足迹,忠诚履职彰显教育援藏情怀”-第二期

摘要: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中西部教育发展的指导意见》,实施援藏援疆教师支教计划,充分利用对口支援省市优质教育资源,集中力量带动和培训当地教师,帮助当地整体提升教育质量。

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中西部教育发展的指导意见》,实施援藏援疆教师支教计划,充分利用对口支援省市优质教育资源,集中力量带动和培训当地教师,帮助当地整体提升教育质量。

援藏教师队伍作为对口支援的先锋力量,肩负着重大的使命与责任,他们犹如照亮教育之路的明灯,为西藏拉萨的教育发展注入新的活力与希望。海淀教育工作者带着激情与理想,赓续使命,砥砺前行。用实际行动践行海淀教育人的风采,谱写拉萨教育新篇章。支教过程中,海淀教育工作者们远离家乡、远离亲人、奔波在高原雪域,默默耕耘,不畏艰辛,一腔热血无私奉献。

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第二小学-巩翼峰(援藏期间担任拉萨市实验小学德育主任、思政办主任)

千里援藏担使命

在遥远的西藏高原,有一群特殊的教师,他们肩负着使命,不远千里来到这里,为雪域孩子们的教育事业奉献着自己的能量和智慧,为民族团结和边疆稳定汲取着自己的青春和热血,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播撒着自己的信念和情怀。

不忘初心思想铸魂

我们都是赶路人,如果选择了诗和远方,就注定要风雨兼程。“人民教师”,这个称谓给我们每个人的心中沉淀了一份情怀和责任。我们身在北京首善之区且处于海淀教育核心地带,远行支边、祖国边疆稳定、各民族团结一家亲……这样的精神愿景在老师们的心中盘旋沉浮,而净土西藏、雪域圣地的高远和神秘也久久地让中华儿女心驰神往。

随着援藏工作的确定,巩翼峰老师选择了赴西藏支教,走向更高的诗和远方,到更艰苦的地方去锻炼自己,增长才干,到祖国最需要他的地方磨砺意志,奉献青春。回顾半年期间的支教工作,巩翼峰老师依然充满斗志,不忘初心,坚定不移地在感恩与珍惜中继续风雨前行。

适应环境勇于挑战

在高海拔地区学会适应环境并调整自己,需要改变曾经的生活及运动习惯。平速缓步减少活动量,注意营养的摄入并定期吃一些保健的药品,凡是冷热相抗的时候都做好防护,把不生病、不倒下作为自己非常重要的一项任务,不给自己留隐患,不给团队添麻烦,关键时刻不掉链子。

如此广袤的土地,需要有人扎根在这里,需要有人守得祖国后方这一片水土。在这里,才真正体验到国之大者就在身边,巩翼峰老师始终坚持在援藏工作岗位上。“海拔高境界更高,缺氧不缺信仰”,这种经历让他更加珍惜在这里的每一时刻,更加珍惜快乐放松的每一次呼吸。

铸守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入藏以来,随着在思政工作方面的任务推进和思考,德育成果渐渐在本地学生和教师中间生根发芽。作为拉萨市实验小学德育主任,巩翼峰老师听从党组织的领导,以指挥部较高的站位引领自己,同时有较高的理论水平和政治觉悟。在日常的思政德育工作中,他深知责任重大并始终围绕“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培根铸魂,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核心目标,把爱国主义精神贯穿教育全过程,把爱我中华的种子深深埋入每个少年儿童的心灵深处,为党育人、为国育才。

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方面,巩翼峰老师组织及参与了系列民族团结教育活动,例如:《弟子规》藏汉双语经典诵读展演;“我的祖国我的家”—民族团结主题队会展示;精品思政教案整理汇编;北京冬奥进校园活动对接和宣讲仪式主持;京拉“励耕园”劳动实践基地汇报及其他汇报讲解主持工作。

2024年3月28日,恰逢西藏民主改革65年,百万农奴解放纪念日,巩翼峰老师与本地学校和派出单位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第二小学一起架起京藏连心的桥梁,创设了两校红领巾广播、主题宣讲班会等教育活动。在3·28纪念日当天举办了线上京藏三校区的诵读歌咏活动,让北京的孩子们与拉萨学生共情、共行,感党恩,珍惜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共同讴歌社会主义新西藏。《北京的金山上》在北京唱起,北京的孩子跳起了雪域的舞蹈,两地师生动情、动容。本次活动受到了当地教育部门的重视和媒体的关注。先后登上了拉萨市电视台“拉萨新闻”,被西藏日报选登为拉萨市教育系统民族团结工作的典型案例,并刊登主题文章进行报道。

德育工作创新和实践

一直以来,巩翼峰老师把自己积累的相关经验和现有资源不遗余力并毫无保留地传递给本地,为受援地学校的德育工作进行了相应的改革创新和实践,例如:一年级幼小衔接培养活动;家校沟通与和谐共育主题讲座;建立红领巾广播站,培养广播员和党史宣讲员;升旗仪式规程改革与班级风采展示;值周班文明监督岗;寻物驿站小志愿者;“学生德育手册”的汇编组稿等。

冷遇见了暖,就有了雨,春遇见了冬,就有了岁月,天遇见了地,就有了永恒,人遇见了人就有了生命,而援藏教师遇见了西藏拉萨,就见证了北京拉萨两座城市的伟大情谊,就留下了人生一段无悔的回忆,就重燃起教育激情和动力。这也是一个援藏教师最大的收获。

来源:京津冀消息通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