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合两会议题,谈谈对就业的看法

360影视 动漫周边 2025-03-11 12:49 10

摘要:2025年全国两会期间,就业问题作为核心议题之一,受到广泛关注。结合政府工作报告、代表委员提案及地方政策动态,以及自身的行业情况以下是对就业议题个人看法,请各位看官老爷给出评价

2025年全国两会期间,就业问题作为核心议题之一,受到广泛关注。结合政府工作报告、代表委员提案及地方政策动态,以及自身的行业情况以下是对就业议题个人看法,请各位看官老爷给出评价

一、就业总量与结构性矛盾并存

1. 高校毕业生规模再创新高:2025届普通高校毕业生预计达1222万人,再创历史新高,叠加经济增速放缓、产业转型等因素,就业市场竞争压力显著加剧。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城镇新增就业1200万人以上”,并要求拓宽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渠道,加强技能培训和权益保障。地方层面,浙江、湖南、甘肃等地通过新增基层岗位、支持灵活就业等方式缓解结构性失业问题,例如甘肃省首次支持1万名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就业。

2. 年龄与学历歧视亟待破除:全国人大代表郑功成指出,就业市场中“35岁门槛”“第一学历歧视”现象普遍,导致人才浪费与社会不公。他建议修订法律明确禁止年龄歧视,并建立申诉机制。全国政协委员袁亚湘则呼吁破除“第一学历”评价标准,强调动态人才选拔机制的重要性。

二、新就业形态的机遇与挑战

1. 灵活就业成为重要补充:网约车司机、网络主播等新就业形态吸纳了大量劳动力,但也存在劳动关系模糊、社保覆盖率低等问题。全国人大代表赵子铱建议完善法律法规,推动行业工会与平台签订集体合同,并扩大职业伤害保障试点范围。

2. 政策支持与权益保障并重: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加强灵活就业和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保障,包括提高技能人才待遇、优化职业伤害认定机制等。地方层面,多地通过“工代赈”计划帮助低收入群体就业,例如山西省针对农民工推出就业支持项目。

三、宏观政策与地方实践的协同发力

1. 财政与货币政策支持就业:2025年财政赤字率拟按4%安排,新增政府债务规模达11.86万亿元,重点投向基建、民生等领域以创造就业岗位。货币政策强调“适时降准降息”,保持流动性充裕,稳定市场主体信心。

2. 地方政策创新与民生保障:浙江省计划新增城镇就业100万人,河北省提出“清零”零就业家庭,北京市推动保障性租赁住房建设以降低青年就业成本。此外,多地通过生育补贴、托育服务扩容等政策减轻家庭负担,间接释放女性劳动力潜力。

四、未来方向:从“保就业”到“高质量就业

1. 投资于人,提升长期竞争力:政府工作报告强调“投资于人”的新发展理念,通过提升公共服务吸引人才、扩大消费,形成经济与民生的良性循环。例如,职业教育与产业需求对接、县域高中扶持政策等,旨在缓解就业结构性矛盾。

2. 科技赋能与产业升级:新兴产业如商业航天、低空经济、智能制造等被列为重点发展领域,将创造高技能岗位需求。同时,数字经济占GDP比重已超47%,需进一步优化数字技能培训体系,以匹配产业转型需求。

总结:2025年就业政策的核心在于平衡短期稳岗与长期结构优化,既通过财政扩张和专项债支持创造岗位,又注重破除歧视、保障权益、提升劳动者技能。未来需持续关注政策落地效果,尤其是高校毕业生、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等重点群体的实际获得感,以实现“稳就业”向“高质量就业”的跃升。

来源:风行逸行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