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中学院中文系:下乡实践出真知 文澜壮阔书青春

360影视 2024-11-29 09:57 4

摘要:在家乡探访,考察风土人情;前往革命老区,追寻红色足迹;赴乡村支教,为孩子们播撒希望的种子……今年暑期,在晋中学院中文系党总支的指导下,中文系团委以社会实践活动为契机,秉持“青春为中国式现代化挺膺担当”的信念,开展了涵盖红色记忆、乡村支教、文化探访、非遗传承等多

在家乡探访,考察风土人情;前往革命老区,追寻红色足迹;赴乡村支教,为孩子们播撒希望的种子……今年暑期,在晋中学院中文系党总支的指导下,中文系团委以社会实践活动为契机,秉持“青春为中国式现代化挺膺担当”的信念,开展了涵盖红色记忆、乡村支教、文化探访、非遗传承等多项内容的“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引领中文系学子将所学知识与社会实践相结合,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贡献青春力量。
追寻红色记忆 传承革命精神
这个暑期,“使命担当”探索团踏上追寻红色足迹之旅,分别前往晋中市昔阳县大寨村、忻州市晋察冀军区司令部旧址纪念馆、晋华纺织厂旧址、晋中市灵石县王家大院等地开展了社会实践活动,寻访红色遗址,重温峥嵘岁月,传承革命精神。
团队成员朱晶楠走进大寨村,通过实地考察村民生活区、工厂和学校,深入了解了大寨的革命历史。大寨人民在困境中展现出的坚持不懈的革命意志令她钦佩,“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大寨精神也深深感染着她。她说,大寨精神犹如一座灯塔,在岁月的长河中始终熠熠生辉,将激励她面对困难时勇往直前。
红色文化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和重要的现实意义,它不仅是历史的见证和精神的传承,更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团队成员卢妍冰参观了忻州市博物馆,馆内历史的厚重与艺术的瑰丽交织,令人心生敬畏,思绪万千。卢妍冰说,博物馆之行让她深刻地体会到历史文化遗产的弥足珍贵。此外,她还走进位于忻州市五台县的晋察冀军区司令部旧址纪念馆,开展了寻访活动。作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这里是我党、我军抗战初期深入敌后创建的第一个最前线的军事指挥机关,它在整个抗日战争史上发挥了极为重要的作用,写下了光辉的革命篇章。纪念馆展陈内容分三大部分:《铁血长城》晋察冀军区司令部抗战史迹展、《千秋风流一元戎》聂帅生平展和晋察冀根据地五台山地区抗日机关分部模型展。卢妍冰总结此次寻访活动时表示,深受震撼、收获颇丰,将以此为动力,更加努力地学习,提高综合素质,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力量。
团队成员马瑜佳前往晋华纺织厂旧址参观。作为中国少见现存完好的百年老厂,晋华纺织厂见证了中国近现代工业的发展。它不仅是中国近代民族工业波澜壮阔的发展范本,也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工人阶级反抗压迫、争取民族独立解放的一个缩影,更是改革开放、科技进步、企业改制转型等一系列历史节点的亲历者。晋华纺织厂旧址的保护,对研究中国工人运动和民族工业发展历程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
团队成员苗文卿以王家大院为切入点,通过实地走访、收集资料、数据分析等方式,对当地的发展变化进行了调查研究。在与当地居民的交谈中,她深切感受到新时代下人们生活的巨大变化。特别是随着旅游业的兴起,王家大院成为知名景点,吸引了大量游客前往参观,带动了周边餐饮、住宿、手工艺品等相关产业的发展,为当地居民提供了更多就业机会。
据了解,自2019年起,晋中学院中文系先后组织红船之声理论宣讲团等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团队多次开展寻访红色精神等主题活动,积累了长达100多分钟的视频素材,拍摄了数百张实地照片,形成20000余字的采访实录,旨在深入挖掘山西红色革命文化资源,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
青年以爱育爱 筑梦乡村支教
这个暑期,“乡村振兴”实践团前往晋中市左权县芹泉镇下庄村,开展了为期半个月的社会实践活动。活动围绕乡村支教、推广普通话、促进乡村振兴、服务基层群众等一系列内容展开,引导青年学子在笃学实干中淬炼青春,在服务奉献中担当使命,执实践之笔,奋力书写为中国式现代化挺膺担当的青春篇章。
其间,他们深入乡村学校,与孩子们共同生活、学习,并将自己的专业知识和教学技能应用于实践中,在实际教学中提升教学能力和综合素质,直观了解乡村教育的现状和需求,不断增强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中文系汉语2202班学生田雨欣负责教授英语课程。在实际教学中,她以学生为中心,通过编儿歌等方式提高学生的课堂兴趣、开拓其英语思维,并采取因材施教的教学思路,根据学生接受程度布置相应的作业,实现“定制化教学”。
汉语2204班学生张鹤龄负责教授语文和历史课程。在语文课上,他通过讲解经典故事、引导分析文章结构等方式,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在历史课上,他通过做游戏、教唱朝代歌、开展角色扮演、进行多媒体演示等多种互动式教学法,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历史知识。由于孩子们的基础知识相对薄弱,个体差异较大,他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对于1-6年级的学生,以激发学习兴趣为主,对于即将参加中考的学生则采用 “干货教学”法和思路梳理法,力求为每一名学生提供最大的帮助。
探寻陈醋文化 助力乡村振兴
“醋韵探源,醇香满晋”社会实践团以助力乡村发展为主题,赴榆次区怀仁村探寻特色老陈醋文化。他们与村民进行访谈,记录怀仁村的醋文化发展史,并就当地特色老陈醋产业的市场现状、发展前景和产品缺陷等进行了调研。此外,他们还前往老西醋博园进行参观,了解老陈醋的制作工艺、酿造过程及文化特色。
被誉为“山西酿醋第一村”的怀仁村,陈醋酿造工艺历史悠久,其产品以色泽黑紫、体态清亮、酸味柔和、回味绵长、酸甜适口等特点而著称。怀仁村的醋产业不仅是当地重要的经济支柱,更是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在参观老陈醋的制作工艺时,实践团成员体验了原料的挑选、蒸煮、发酵、熏制、淋制和陈酿等各个环节,感受到传统手工艺与现代科技结合的奇妙,深入了解了山西老陈醋的生产技术和文化内涵。
在与当地企业相关人员的沟通中,实践团成员发现当地醋产业存在品牌影响力欠缺、产业规模较小、营销乏力、品控良莠不齐、传统技艺缺乏创新、市场竞争力较弱等一系列问题,并在研讨后提出了加强品牌建设、扩大产业规模、加大研发创新、优化市场营销策略、参与行业标准制定、结合文化底蕴创新及积极开拓国际市场等一系列针对性举措,为推动老际醋产业持续健康发展提供了思路。
山西老陈醋的传统酿制技艺不仅是一种生产技术,更是一种文化的传承。通过实践体验,实践团成员不仅学习了其制作工艺,更体会到其中蕴含的文化底蕴和匠心精神。
晋中学院中文系学子的社会实践活动,不仅仅是一次简单的活动,更是一场青春与时代的对话,是对社会责任的积极践行。在社会实践的大舞台上,晋中学院中文系学子犹如点点繁星,汇聚成璀璨的星河,用实际行动诠释着新时代青年的使命与担当,书写着属于自己的精彩篇章。他们的故事,将激励更多青年学子投身到类似的活动中,为社会发展贡献青春力量。(实习生 南嘉豪)

来源:山西青年报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