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把国防动员规划融入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之中,特别是要与新兴领域发展规划紧密衔接、互相融合。省军区系统应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通过规划先行、目标牵引,推动国防动员与新兴领域协调发展、兼容发展,切实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
我们关注的双拥话题
看看两会代表委员怎么说
2025年,是新一届全国双拥模范城(县)命名之年,全国两会会场内,代表委员为新时代双拥工作鼓与呼,充分反映了各级双拥部门和广大双拥工作者的心声。
全面加强新时代国防动员和全民国防教育
全国人大代表、上海警备区司令员 陈连兵:
把国防动员规划融入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之中,特别是要与新兴领域发展规划紧密衔接、互相融合。省军区系统应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通过规划先行、目标牵引,推动国防动员与新兴领域协调发展、兼容发展,切实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
全国政协委员、浙江省军区副司令员 童培友:
“蒸汽时代的马,拉不了信息时代的车。”应依托各级国防动员委员会联合办公室、吸纳相关行业专业人员,组建新域新质专项动员办公室,做到有规划引领、有专人落实、有经费保障、有检验评估,确保新兴领域国防动员高起点筹划、高标准推进、高质量发展。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新型基础设施对新质战斗力生成的作用日益凸显,应在通信信息、智能交通、智慧能源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中,精准高效地嵌入国防功能,努力实现一项投入、两项效益,不断提高新兴领域建设综合效益。
全国政协委员、国防大学军事管理学院教授 于巧华:
国防教育不是冰冷的理论,而是有血有肉的情怀。国防教育既要传承“不相信有战胜不了的敌人”的血性,也要培育“把关键核心技术掌握在自己手中”的信念——这是新时代国防教育工作者的双重使命。国防教育应该成为全民必修课。建议,由职能部门组织专家修改完善大学生军事理论课大纲、教材;推进大中小学国防教育教学体系一体化;充分发挥退役军人人才资源作用,助推国防教育高质量发展;明确国防教育学科定位,加强学科建设;运用人工智能赋能国防教育,让教育更加精准化、个性化。
全国人大代表、宁夏军区政委 郭建军:
弘扬英雄精神、建设少年军校,是让家国情怀和国防观念融入青少年血脉的有效路径。如何在法治轨道上推进中小学国防教育,建议,一方面要不断完善教材、师资、场地等硬件设施建设,系统全面抓好中小学国防教育工作;另一方面要着重加强对青少年家国情怀和英雄气概的培育,将英雄事迹及其精神内涵融入课堂教学、课外活动、家庭教育,激励青少年立志成为新时代的人民英雄,为民族复兴伟业贡献智慧和力量。
全国人大代表、甘肃省军区政委 孟庆斌:
推动全民国防教育走深走实,需以红色文化为纽带,将家国情怀融入时代脉搏。当前国防教育开展已步入新时代,历史与现实内容交织,传统与科技手段并用,应借助多样化艺术形式,将爱国主义教育、国防知识巧妙融入文艺作品中。建议,要充分借助现代科技手段和媒体力量,为国防教育赋能。积极运用人工智能、交互体验等前沿技术,挖掘其在教育内容生成、个性化教学等方面的潜力。同时,要充分发挥新媒体平台优势,通过多样化传播形式,如短视频、直播等,增强国防教育的吸引力和感染力,让国防教育真正走进群众生活,深入人心。
全国人大代表、武警西藏总队政治工作部保卫处 东主才朗:
经过去年一年的对口帮扶和调研走访,今年我重点关注乡村国防教育的内容。国防教育不仅能够增强村民的国防意识,激发爱国情怀,而且与乡村振兴所追求的发展目标是高度契合的。对口帮扶不但能解决村民生活和生产上的困难,这种双向奔赴也是开展国防教育的最好载体,我们一定要将它“种”进下一代心里。
3月7日下午,解放军和武警部队代表团举行全体会议
聚焦备战打仗征集高素质兵员
全国人大代表、黑龙江省军区政委 赵忠:
征集高素质兵员,须抓好宣传教育。征兵宣传既要创新,更要走心。近年来,我们根据不同人群的关注点、兴奋点和认知力,从弘扬主旋律、教育全覆盖、工作常态化等方面入手,积极创新征兵宣传形式,丰富征兵宣传内容,让从军报国成为更多高素质青年的自觉行动。征兵宣传,不能片面宣传优待金、带编入伍等优惠政策,更要强调保家卫国的国防义务。
全国人大代表、安徽省军区副司令员 刘锋:
如何吸引高素质兵员源源不断汇入强军洪流,是国防动员系统各级面临的重要课题。把优秀青年送进军营,并不意味着征兵工作结束。引导青年坚定从军志向、立志扎根军营,需要持续输出服务保障举措。促成优秀青年将未来发展规划锁定军营,关键还要做好“出口”工作,解决“三后”难题。
全国人大代表、海南省军区副政委 高岭:
要引导更多高素质青年投身强国强军事业,重点面向大学毕业生、技能型人才等开展全覆盖、立体式的宣传发动。兵役机关详细掌握全省兵员动态数据,主动实施精准发动,采取“一对一”宣传、点对点精准动员、面对面提供服务,有效激发大学毕业生的参军积极性。
全国人大代表、新疆和田军分区某边防团参谋 罗宇:
英雄精神是征兵宣传的源头活水,讲好英雄故事、弘扬英雄文化对广大青年有着深刻的培塑和引领作用。建议将学生课堂与红色场馆“无缝对接”,激发广大青少年的爱国拥军热情,引导他们将强国之志化为报国之行;灵活运用多元载体,用心用情讲好英雄故事,激励更多高素质青年不负青春、逐梦军营。
共绘乡村全面振兴新图景
全国人大代表、河北省阜平县人武部副部长兼军事科科长 傅筱:
助力革命老区乡村振兴是人民军队义不容辞的责任,也是我们的真情回报。给钱给物,不如给个好支部。省军区结合帮扶实际,安排中校以上干部与帮扶村结对,发展优秀退役军人、大中专返乡毕业生加入党组织,常态化互学互帮互促;组织“民兵助农服务队”入户,锻造扎根当地的帮扶工作队。
全国人大代表、西藏日喀则军分区动员科科长 索朗贡布:
振兴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要发挥部队稳扎稳打的优势。雪域高原环境恶劣,驻地部队与各族同胞比邻而居,在助力乡村振兴、加强对口帮扶方面有着天然优势。建议,军队医院继续推广免费诊疗活动,定期组织医疗队赴边境地区义务巡诊,解决当地群众面临的大病难医、急病难治等难题。
全国人大代表、瑞金市委书记、瑞金市人武部党委第一书记 尹忠:
人才是乡村全面振兴的核心资源,是推动乡村发展的根本动力。民兵是乡村振兴的“突击队”,也是基层治理的“稳定器”,能够发挥城乡的区位优势、联系军地的职能优势、善于攻坚的作风优势,是推动乡村振兴的重要力量。随着乡村振兴战略推进实施和城乡关系的发展变化,要更加注重发挥民兵在实现乡村多元特色价值中的作用,以实现国防动员与乡村振兴双向赋能。
全国人大代表、黄冈市委书记、军分区党委第一书记 李军杰:
红色文化资源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是不可替代的珍贵资源。将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进行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充分发挥革命老区特有的红色文化资源优势,能够为乡村经济发展注入新的增长点和动力源。
全国政协委员、武警陕西总队宝鸡支队支队长 郑宝宝:
孩子是国家的希望,只有让更多的孩子成才,才能真正改变乡村的面貌。教育帮扶不是单向的“帮”,对于我们的青年官兵来说,这种帮扶给他们带来了思想上的触动,是很生动的一堂理想信念课。每次到学校开展国防教育,都是一次“双向奔赴”,年轻官兵对“人民子弟兵”这个称谓有了更深的理解,对自己身上肩负的使命任务也有了更加具象化的认识。
来源:草原古都生活宝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