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果分“公母”?母水果更好吃?别闹,这世上根本就没有公水果!

360影视 欧美动漫 2025-03-12 00:08 6

摘要:水果已从曾经饮食中的配角,逐渐成为人们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人们对水果的品质和口感也有了更高的要求。水果作为农产品,具有非标准化的特性,这使得挑选优质水果并非易事。过去,由于信息传播的相对滞后,人们对于如何挑选水果的技巧了解有限。

水果已从曾经饮食中的配角,逐渐成为人们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人们对水果的品质和口感也有了更高的要求。水果作为农产品,具有非标准化的特性,这使得挑选优质水果并非易事过去,由于信息传播的相对滞后,人们对于如何挑选水果的技巧了解有限

虽然一些常见的判断方法,如轻轻拍打西瓜等,被人们所采用,但这些方法的有效性并非绝对可靠。如今,信息传播变得极为便捷,网络上涌现出各种各样的挑选水果技巧


然而,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人们更倾向于那些简单易行的挑选方法在众多挑选水果的方法中,水果分公母的说法引起了广泛的关注这种分类方法最初主要针对橙子,认为脐小的为“公”,脐大的为“母”,且“母橙”通常更甜、更优质

随后,这一标准逐渐扩展到柑橘类水果,甚至涵盖了苹果、桃、梨、李、木瓜、榴莲、西瓜、哈密瓜、番木瓜等多种主流水果。人们一般通过观察果脐来判断水果的“公母”,认为果脐小的是“公”,果脐大的是“母”。


但需要注意的是,这种判断方法并非适用于所有水果。例如,库尔勒香梨、李子等水果的分类是依据果实的凹凸程度,而西瓜和哈密瓜则是脐大的被视为“公”,脐小的为“母”;榴莲和番木瓜等个别水果则不依赖果脐来判断。从植物学的角度来看,通过外观来判断水果的性别是不科学的。植物的性别决定机制远比人们想象的复杂

人类的性别由XY性染色体决定,一些植物如猕猴桃和番木瓜也遵循这一规则,但也有一些植物是通过ZW性染色体决定性别,如草莓和杨梅。此外,还有许多植物的性别是由常染色体上的性别基因控制,如葡萄、西瓜和甜瓜等


而且,植物的性别决定过程与动物有很大的不同。人类和大多数动物的性别在胚胎期就已确定,而植物的性别则是在生长、分化和发育的特定阶段才能最终确定。

这种复杂性使得某些植物甚至能够在生命周期中反复改变性别。植物的性别受基因的影响,同时也受到激素、温度、湿度、光照强度、光质、养分供给以及空气成分等多种外部因素的影响。

在植物学中,植物的性别主要通过花朵来区分。只有雄蕊的花被称为雄花,只有雌蕊的花被称为雌花,而同时具备雄蕊和雌蕊的花称为两性花。

植物性别大致可以分为两类:雌雄同株植物和雌雄异株植物。雌雄异株植物相对简单,雄株只开雄花,称为“公”;雌株只开雌花,称为“母”。


而雌雄同株植物则较为复杂,有些在同一植株上既有雄花又有雌花,称为雌雄同株异花植物;有的只开两性花,称为雌雄同株同花植物;还有的则是雄花、两性花或雌花、两性花交替开放,统称为雌雄同株杂花植物。总体而言,植物的性别可以概括为三种:公、母和双性。水果作为植物的果实,是由被子植物雌性结构发育而来的特殊生殖器官,由果肉和种子构成。通常情况下,种子是胚珠内的雌雄配子结合后发育而来的,而果肉的来源则各不相同

有的果肉是由子房发育而成,如桃子;有的则是由花托发育而成,如草莓;还有的是由花序轴发育而成,如无花果;而有些则是由花萼发育而成,如桑葚。无论果肉的来源如何,无论是雌雄异株还是雌雄同株,其果肉的性别通常与植物本体性别一致


果实的产生是植物雌性结构的功能,雄花或纯雄植株是无法结果的。因此,世上根本不存在所谓的“公水果”。水果外形上的差异,主要因素包括品种和生长环境。判断水果公母的常用标准之一是果脐的大小,但这其实是花脱落后在果实上留下的痕迹。

这些痕迹的大小受品种、自然环境和种植管理的影响,并不能代表水果的性别目前也没有确凿的科学证据表明,果脐的大小与水果的口感有直接关系


除了果脐,其他外观特征也不能简单地用来判断水果的优劣。以库尔勒香梨为例,关于其“公母”之分,流传着果凹陷的为母梨,凸起的为公梨的说法。但实际上,“公梨”和“母梨”的差异是由于“宿萼果”和“脱萼果”的不同。

这种差异是由树龄、管理方式、环境条件以及激素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形成的。“宿萼果”在发育过程中,萼片未能脱落,原本应发育成果肉的萼筒仍以花萼的形式生长,导致果肉粗糙且口感不佳。


而“脱萼果”在发育时,萼片早早脱落,萼筒按照果肉的方式生长,所以果肉细腻甜美。那么,在没有机器辅助的情况下,如何挑选到美味的水果呢?这确实是一个难题。我们可以通过观察水果的外观,看是否有破损、斑点等;闻水果的气味,判断是否有异味;还可以轻轻按压水果,感受其硬度和弹性。

但需要注意的是,这些方法并不是绝对准确的,因为水果的品质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所以,挑选好吃的水果需要我们多方面考虑,积累经验,才能提高选到美味水果的几率

来源:发现今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