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学通论》 彭锋 |第 一 章 导 论考试重点干货分享

摘要:《艺术学通论》是由北京大学艺术学院教授彭锋所著,于 2016 年 10 月由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的一本艺术学理论著作,豆瓣评分 8.7。本书系统梳理了与艺术研究有关的各分支学科的历史和现状,涵盖艺术哲学、艺术心理学、艺术社会学、艺术人类学、艺术形态学、艺术史学、

《艺术学通论》是由北京大学艺术学院教授彭锋所著,于 2016 年 10 月由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的一本艺术学理论著作,豆瓣评分 8.7。本书系统梳理了与艺术研究有关的各分支学科的历史和现状,涵盖艺术哲学、艺术心理学、艺术社会学、艺术人类学、艺术形态学、艺术史学、艺术批评学、艺术管理学和文化产业学等,为读者呈现了一个全面的艺术学学科地图。

此书聚焦于艺术研究中的基本问题和热点问题,如艺术的定义、艺术本体论、艺术模仿、艺术表现、艺术创造、艺术解释、艺术趣味、艺术风格、艺术与美学、艺术与道德、艺术与宗教等,通过梳理问题的历史脉络,尝试提出自己的见解,引导读者深入思考艺术的本质与内涵。

此书分别对绘画、雕塑、建筑、设计、书法、电影、摄影、戏剧、音乐、舞蹈、文学等艺术门类的理论研究进行了分析和介绍,突显了不同艺术门类研究所共有的问题,帮助读者理解各艺术门类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首先来看看这本书的结构:

《艺术学通论》构建了一个全面且系统的艺术学理论框架,主要分为以下三个部分:

第 一 编学科部分

第二章艺术哲学:探讨艺术与哲学的关系,从哲学的角度思考艺术的本质、意义和价值等基本问题,为理解艺术提供了宏观的理论基础和思维方式。

第三章艺术心理学:研究艺术创作、欣赏与心理学的关联,如艺术家的创作心理过程、观众的审美心理反应等,揭示了艺术活动背后的心理机制和规律,帮助我们理解艺术对人类心理的影响以及心理因素对艺术的作用。

第四章艺术社会学:关注艺术与社会的相互关系,包括艺术在社会中的生产、传播、消费,以及社会结构、文化背景等因素对艺术的影响,同时也探讨艺术对社会的反作用,如艺术如何反映社会现实、推动社会变革等。

第五章艺术人类学:从人类学的视角研究艺术,考察不同文化、民族和地域中的艺术现象,比较其异同,探讨艺术在人类文化发展中的起源、演变和多样性,强调艺术作为文化表达和传承的重要方式。

第六章艺术形态学:着重对艺术作品的形式和结构进行分析,研究各种艺术门类的形态特征、构成要素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有助于深入理解艺术作品的内在组织和表现形式。

第七章艺术史学:梳理艺术的历史发展脉络,研究不同历史时期、不同地域的艺术风格、流派、代表作品和艺术家,通过对艺术史的研究,揭示艺术发展的规律和趋势,为当代艺术的研究和创作提供历史借鉴。

第八章艺术批评学:探讨艺术批评的理论与方法,包括如何对艺术作品进行分析、评价和解读,艺术批评的标准、功能以及批评家的角色等,引导读者学会运用科学合理的方法对艺术作品进行鉴赏和评判。

第九章艺术管理学:涉及艺术组织、机构的管理以及艺术项目、活动的策划与运营等方面的内容,关注艺术市场、艺术产业等领域的发展,为艺术的传播与推广、艺术资源的整合与利用提供管理层面的理论支持。

第十章文化产业学:研究文化产业中的艺术生产、流通和消费等环节,分析艺术与经济的关系,探讨如何将艺术资源转化为文化产品和服务,推动文化产业的发展,实现艺术的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的有机结合。

第二编 问 题

第十一章艺术的定义:对艺术的概念进行深入探讨,分析不同历史时期、不同文化背景下人们对艺术的各种定义和理解,试图揭示艺术的本质特征和内涵,使读者对艺术这一复杂的概念有更清晰准确的把握。

第十二章艺术本体论:研究艺术的存在方式和本质属性,探讨艺术作品的物质性与精神性、艺术的自主性与社会性等问题,从本体论的高度思考艺术的根本性质和存在依据。

第十三章艺术模仿:考察艺术模仿自然、社会生活等的理论与实践,分析模仿在艺术创作中的作用、意义以及局限性,探讨艺术与现实世界的模仿关系及其演变。

第十四章艺术表现:关注艺术家如何通过艺术作品表达情感、思想和观念等内心世界,研究艺术表现的手法、技巧以及表现主义等相关艺术流派的理论与实践,强调艺术的情感表达和主观表现功能。

第十五章艺术创造:深入研究艺术家的创造力、创作过程以及创作方法等,包括灵感的来源、构思的形成、技巧的运用等方面,揭示艺术创造的奥秘和规律,为艺术创作实践提供理论指导。

第十六章艺术解释:探讨观众、评论家等对艺术作品的理解和阐释,分析艺术解释的多样性、主观性以及不同解释方法和理论,强调艺术作品的意义生成与观众的解读之间的互动关系。

第十七章艺术趣味:研究艺术趣味的形成、变化及其影响因素,分析不同个体、群体之间艺术趣味的差异以及艺术趣味与审美标准、文化背景等的关系,有助于理解艺术欣赏和评价中的主观性和多样性。

第十八章艺术风格:对艺术风格的概念、特征、类型以及风格的形成与演变进行系统研究,分析不同艺术家、艺术流派的独特风格及其背后的文化、历史和个人因素,帮助读者识别和欣赏各种艺术风格的特点和魅力。

第十九章艺术与美学:阐述艺术与美学的紧密联系,探讨美学理论对艺术研究的指导意义以及艺术实践对美学发展的推动作用,分析艺术作品中的美学价值、审美体验等问题,从美学的角度深化对艺术的理解。

第二十章艺术与科学:考察艺术与科学之间的相互关系,包括科学技术对艺术创作、传播和欣赏的影响,以及艺术对科学思维、科学研究的启示等,揭示两者在人类文化发展中的互补性和相互促进的作用。

第二十一章艺术与道德:研究艺术与道德的关系,分析艺术作品中的道德观念、道德教育功能以及道德评价对艺术的影响,探讨艺术在传播道德价值、引导社会风尚等方面的作用和意义。

第二十二章艺术与宗教:探讨艺术与宗教的历史渊源、相互影响和内在联系,分析宗教艺术的特点、功能以及宗教信仰对艺术创作和审美观念的影响,揭示艺术在宗教文化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第三编 门 类

第二十三章绘画:介绍绘画的基本概念、发展历程、主要流派和代表画家,分析绘画的表现形式、技法特点以及不同文化背景下绘画的风格差异,如中国画的笔墨韵味、西方油画的色彩与光影等,使读者对绘画这一艺术门类有全面深入的了解。

第二十四章雕塑:阐述雕塑的定义、类型、材料和制作工艺,研究雕塑的空间造型、立体感和质感等艺术特征,以及不同历史时期和文化中的雕塑风格演变,如古希腊雕塑的人体美、中国古代雕塑的意象造型等。

第二十五章建筑:探讨建筑的艺术语言、风格特点、功能与形式的关系,分析不同建筑类型(如宫殿、教堂、民居等)的设计理念和审美价值,以及建筑艺术与社会文化、历史环境的相互影响,体现建筑作为实用艺术与空间艺术的独特魅力。

第二十六章设计:介绍设计的基本概念、分类和发展趋势,包括产品设计、平面设计、环境设计等领域,分析设计的原则、方法和创新思维,强调设计在满足实用功能的同时所具有的审美价值和文化内涵,以及设计对现代社会生活和文化发展的重要影响。

第二十七章书法:研究书法的历史渊源、字体演变、笔法技巧和审美标准,分析书法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瑰宝的独特艺术魅力,以及书法艺术所蕴含的哲学思想、文化精神和审美情趣,体现书法在文字书写基础上所升华出的艺术境界。

第二十八章电影:阐述电影的诞生与发展历程、基本构成要素(如画面、声音、剪辑等)、主要类型和流派,分析电影的叙事结构、镜头语言、导演风格以及电影作为综合艺术所具有的独特表现力和影响力,探讨电影在文化传播、社会反映和艺术创新等方面的重要作用。

第二十九章摄影:介绍摄影的技术原理、艺术特点和发展现状,分析摄影的构图、光影、色彩等表现手法,以及不同摄影类型(如艺术摄影、新闻摄影、商业摄影等)的创作目的和审美要求,探讨摄影在记录现实、表达情感和创造艺术形象等方面的独特价值。

第三十章戏剧:研究戏剧的起源与发展、剧本创作、表演艺术、舞台美术等方面的内容,分析戏剧的冲突设置、人物塑造、情节结构以及不同戏剧类型(如悲剧、喜剧、正剧等)的艺术特点,强调戏剧作为现场表演艺术所具有的独特魅力和观众参与性。

第三十一章音乐:介绍音乐的基本要素(如旋律、节奏、和声等)、音乐形式、主要体裁和流派,分析音乐的创作过程、表演技巧以及音乐欣赏的心理机制和审美体验,探讨音乐在情感表达、文化传承和精神陶冶等方面的重要作用。

第三十二章舞蹈:阐述舞蹈的起源与演变、舞蹈种类(如古典舞、民间舞、现代舞等)、舞蹈语言和表现手法,分析舞蹈的身体语言、节奏韵律、情感表达以及舞蹈与音乐、服装、舞台等其他艺术元素的配合,体现舞蹈作为肢体艺术所具有的独特美感和表现力。

第三十三章文学:研究文学的基本特征、体裁分类(如诗歌、散文、小说、戏剧文学等)、创作方法和审美价值,分析文学作品的主题思想、人物形象、情节结构以及文学语言的艺术魅力,探讨文学在反映社会生活、表达人类情感和思想、传承文化等方面的重要意义。

第一章 导 论

1.艺术学与美学的关系

艺术学在与美学的分分合合中确立,如德索、费德勒等学者在其发展历程中的关键作用,以及黑格尔、谢林、鲍姆嘉通等思想家对美学与艺术哲学关系的不同观点和混淆情况。

2.艺术学在学术体制中的现状

历史上若有学科形态艺术学,后来发展受阻,有关艺术研究分散在艺术哲学、艺术心理学、艺术社会学和艺术史学等学科中。

1.类似艺术概念归类问题的类比

以一般艺术与门类艺术关系类比,提出是否有必要将分散艺术研究统一在艺术学下,及是否存在跨越多学科的艺术学问题,从本质主义和效用主义角度分析。

2.艺术学概念的两种类型

标签或分类意义上的艺术学:无实质内容,用于归结艺术哲学、艺术心理学等艺术诸理论。

具有实质内容的艺术学:凌驾于绘画理论、音乐理论等诸艺术理论之上。

三、艺术学的构想

1.与已有的艺术学构想对比

第一种构想:将艺术学分为一般艺术学和特殊艺术学,与本文构想接近但一般艺术学说明不足,本文构想可避免其空疏并安置诸艺术理论。

第二种构想:分为元艺术学、艺术原理、应用艺术学,元艺术学构建必要性存疑且门类艺术理论反映不足。

第三种构想:分为上下篇涉及艺术演进和作品生产过程,可能缩小为艺术哲学且与现有学科划分难接轨。

第四种构想:从研究方法分哲学艺术学和科学艺术学,忽略门类艺术理论。

2.参考美学与宗教学的构想

美学构想:如《美学指南》《美学手册》中分为核心问题和门类艺术相关内容,但对艺术社会学和艺术心理学等艺术诸理论专题介绍不足。

宗教学构想:《宗教学是什么》由学术纵横(介绍宗教人类学等学科)和问题聚焦(梳理宗教核心问题)组成,可参考其构建艺术学框架并避免类似嫌疑。

1.一般艺术学

核心学科:艺术哲学、艺术心理学、艺术社会学、艺术形态学、艺术人类学、艺术史学、艺术批评学、艺术管理学、文化产业学等。

核心问题:艺术定义、艺术本体、艺术解释、艺术评价、艺术与再现、艺术与表现、艺术与创造、艺术与情感、艺术与审美、艺术与科学、艺术与道德、艺术与宗教、艺术与日常生活等。

2.门类艺术学:文学、绘画、雕塑、建筑、音乐、舞蹈、戏剧、摄影、电影等相关研究。此框架具有弹性和开放性,从效用主义角度考虑,利于整合研究资源并适应艺术特性。

1.艺术家与理论家之间存在敌意与友谊,如古希腊哲学家与诗人争讼,纽曼认为美学对艺术如鸟类学对禽鸟,德索认为艺术学研究无需参考艺术实践且排斥鉴赏和批评。

2.艺术与理论的不相兼容性可推动双方发展,艺术感性挑战激发理论,理论也可能促进艺术家创作。

来源:迈希教育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