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猪“职业乞讨”:可爱背后的隐忧

摘要:近期,野猪向游客乞讨的现象在多个景区引发关注。在深圳梧桐山风景名胜区,多头野猪拖家带口地出现在凌云道上,向来来往往的爬山客乞讨食物。它们面对人类投喂欢心雀跃,吃个不停,游客们也是好奇心满满。然而,景区一直在提醒游客不要喂食,因为野猪毕竟是野生动物,攻击性很强,

近期在深圳、南京等多个景区出现野猪拖家带口向游客乞讨的现象,如深圳梧桐山风景名胜区,野猪为要口吃的变得慈眉善目,学会点头哈腰。

近期,野猪向游客乞讨的现象在多个景区引发关注。在深圳梧桐山风景名胜区,多头野猪拖家带口地出现在凌云道上,向来来往往的爬山客乞讨食物。它们面对人类投喂欢心雀跃,吃个不停,游客们也是好奇心满满。然而,景区一直在提醒游客不要喂食,因为野猪毕竟是野生动物,攻击性很强,不可不防。有时候它们也会抢夺游客的背包,寻找食物。南京八字山公园一只十分亲人的野猪也成为了网红,这头野猪每天早晚都会准时出现乞食,一天能吃下 15 个馒头。公园管理方虽然设置了警示招牌提醒市民不要投喂,但收效甚微。

这些现象表明,野生动物与人类活动的交集越来越频繁。随着生态保护政策的加强和禁猎政策的趋严,野猪等野生动物在一些景区频繁出现,寻找食物。国家林草局的统计数据显示,野猪在我国 28 个省份有分布,数量约 200 万头,其中致害省份达 26 个,且这一趋势日益严重。

生态保护力度加大和禁猎政策趋严,野生动物生存环境改善,野猪数量增加。

随着生态保护力度的不断加大以及禁猎政策越来越严格,野生动物的生存环境得到了极大改善。野猪作为其中的受益者,其数量也随之快速增长。如今,在我国许多地区都能频繁看到野猪的身影,这充分说明了生态保护工作取得的显著成效。

许多山地变农田为野猪提供食物和栖息地,且天敌减少,种群缺乏自然控制。

近年来,不少山地变成了农田,这为野猪提供了充足的食物来源和舒适的栖息地。同时,野猪的天敌数量逐渐减少,如狼、虎等猛兽的数量急剧下降,使得野猪种群缺乏自然控制。在这种情况下,野猪的数量越来越多,种群繁衍速度加快。

人类活动扩展使野外食物减少,野猪为填饱肚子向人活动的地方靠近,加上游客喂食,讨食逐渐成为习惯。

随着人类活动的不断扩展,野外的食物逐渐减少。野猪为了填饱肚子,不得不向人类活动的地方靠近。而一些游客看到野猪觉得可爱,就会给它们喂食。野猪记住了从人手里能拿到食物,便习惯性地跑来讨食。久而久之,讨食逐渐成为它们的一种习惯。野猪是群居动物,看到同伴从人手里讨到食物,其他野猪很快也会跟着学,最终聚集在游客聚集地等吃的。

野猪脾气大,没吃到东西时可能有攻击性,冲撞游客带来安全隐患。

野猪看似在讨食时较为温顺,但实际上脾气较大。当游客没有给予食物时,野猪可能会变得急躁,甚至具有攻击性。在不少景区,就曾发生过因为游客未给野猪食物而被其攻击受伤的情况。人一旦被野猪攻击,不仅身体会遭受伤害,心里也可能留下阴影,对景区产生畏惧,影响后续的游玩意愿。

野猪身上携带寄生虫和病菌,增加人类尤其是小孩的健康风险。

野猪由于生活在野外复杂的环境中,身上携带众多寄生虫和病菌。例如,可携带蛔虫、线虫、人体旋毛虫等寄生虫,还可传播回归热、Q 热和出血热的病毒。小孩子免疫力弱,与野猪接触后更容易感染疾病。有些游客在接触野猪后,就出现了发烧、呕吐、拉肚子等症状,遭受了极大的痛苦。

野猪养成讨食习惯后会失去野外觅食本领,破坏自然习性,影响生态平衡。

野猪一旦养成向人类讨食的习惯,就会逐渐失去在野外觅食的能力,破坏其自然习性。野猪在野外生态中原本有着重要的作用,如帮忙传种子、松松土等,为其他动物创造觅食的环境。但当野猪依赖人类食物后,这些作用就会减弱,从而打破生态平衡。此外,野猪还可能会与其他野生动物抢食,导致其他动物生存困难。

游客应保持几米以上距离,不喂食、抚摸或逗弄野猪。

当在景区遇到野猪乞讨时,游客应与野猪保持至少 5 米以上的安全距离。切不可因为觉得野猪可爱而进行喂食、抚摸或逗弄等行为。野猪毕竟是野生动物,其行为具有不可预测性,这些不当行为可能会引发野猪的攻击,给自己带来安全隐患。

见到野猪不要慌张,避免突然跑动或尖叫,可侧身慢慢后退,躲在障碍物后或往高处爬。

如果游客在景区偶然见到野猪,首先要保持冷静,切勿慌张。避免突然跑动或尖叫,因为这些行为可能会惊吓到野猪,使其误以为受到威胁而发起攻击。此时,可侧身慢慢后退,同时留意周围环境,寻找障碍物如大树、巨石等进行躲避,或者往高处爬,如爬上附近的山坡等,以确保自身安全。

野猪频繁出现在村庄附近应报警,让专业人员处理。

如果野猪频繁出现在村庄附近,村民应立即报警,通知相关部门前来处理。野猪具有一定的攻击性,尤其是在保护幼崽或受到惊吓时,可能会对村民的生命财产安全造成威胁。专业人员拥有丰富的处理经验和专业工具,能够安全有效地应对野猪出现的情况,保障村民的安全。

景区应加强管理,树立警示牌,通过公众号等途径呼吁游客不投喂、避免靠近。

景区在野生动物经常出没的地方树立了警示牌,提醒游客不进行投喂、避免靠近。同时,景区也通过公众号等途径进行宣传,呼吁游客遵守规定,不要投喂野猪等野生动物,以免对自身安全造成威胁,也避免对野生动物的生存习性产生不良影响。景区的这一举措,旨在保护游客和野生动物的安全,维护景区的生态平衡。

游客应遵守景区观赏动物规定,不打扰野生动物生活,发现野猪讨食严重可向景区反映。

游客在景区游览时,应遵守景区观赏动物的规定,不打扰野生动物的生活。如果发现野猪讨食现象严重,应及时向景区反映,以便景区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管理。游客的积极配合,有助于景区更好地保护野生动物,也能确保游客自身的安全。

加强科普教育,提高公众对野生动物的认知水平和安全意识,鼓励公众参与生态保护。

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加强科普教育,提高公众对野生动物的认知水平和安全意识。例如,在学校的科学课程中加入野生动物相关内容,邀请野生动物专家、学者或保护工作者来校进行专题讲座,举办野生动物主题展览等。同时,利用网络和媒体宣传野生动物知识,如建立野生动物科普网站、利用社交媒体平台发布相关知识和动态等。此外,组织学生参观动物园、自然保护区等,让他们近距离了解野生动物的生态环境和保护情况。通过这些科普教育活动,鼓励公众参与生态保护,提高公众对野生动物保护的重视程度,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来源:科学零角度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