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王化云(1908.1.7—1992.2.18),山东省馆陶县(今属河北省)南馆陶镇人。曾就读于馆陶县立师范、临清第十一中学。1931年考入北京大学法学院。为传播革命思想,培养建国人才,1932年出资在北平创办了精业中学。1935年大学毕业后任精业中学校长,参加
王化云(1908.1.7—1992.2.18),山东省馆陶县(今属河北省)南馆陶镇人。曾就读于馆陶县立师范、临清第十一中学。1931年考入北京大学法学院。为传播革命思想,培养建国人才,1932年出资在北平创办了精业中学。1935年大学毕业后任精业中学校长,参加了北平“一二·九”爱国学生运动,并带领进步学生冲出校门,参加游行,同前来镇压的国民党军警进行殊死搏斗,后被指控为共产党嫌疑而被迫辞去校长职务回到家乡。
1937年8月赴聊城参加范筑先领导的抗日斗争,12月回馆陶收编土匪队伍和地主武装。1938年初组建冠县抗日政府任政府秘书,同时加入中国共产党,12月调任邱县抗日政府县长。1939年6月调任冠县县长。1940年夏调任鲁西行署民政处长,后任冀鲁豫区黄河水利委员会主任、黄河河防指挥部司令员等职。
1947年,王化云在山东观城县(今属莘县)百寨村冀鲁豫黄河水利委员会驻地
1946年至1947年参加了国共两党关于黄河回归故道的谈判,正确执行了中国共产党“确保临黄,不准决口”的方针,发动群众,修复堤防,保障了冀鲁豫解放区的安全。主持组建解放区黄河水利委员会,培养了大批干部,为以后开展治黄工作奠定了基础。
1952年王化云(前左1)查勘三门峡坝址,身后三道激流自左至右分别是鬼门、神门、人门
新中国成立后,1956年至1958年,参加了建设三门峡水利枢纽工程的领导工作。1970年起任国务院黄河水利委员会副主任、党的核心小组副组长,国家水利部党组成员、副部长(1978—1982)兼黄河水利委员会主任和党组书记。还曾任中共平原省委、河南省委委员,黄河水利学校(开封)首任校长,三门峡工程局副局长、党委第三书记,政协河南省第四届委员会副主席、第五届委员会主席(1983—1985)。
第一至第六届全国人大代表。
王化云是“南水北调”的积极倡导者之一,早在1952年毛泽东视察黄河时,他就提出了“南水北调”的建议,后来他又多次组织队伍并亲自参加了调水线路的查勘工作。
七十年代以后,他提出有系统地对黄河的治理开发进行综合研究,先后发表了《治理黄河的初步意见》、《关于黄河治理方略的意见》、《黄土丘陵沟壑区水土保持考察报告》、《近期治黄意见报告》、《开发黄河水资源为实现四化作出贡献》、《论治黄工作的指导思想》等著述。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资料均来源于网络,本文作者无意针对,影射任何现实国家,政体,组织,种族,个人。相关数据,理论考证于网络资料,以上内容并不代表本文作者赞同文章中的律法,规则,观点,行为以及对相关资料的真实性负责。本文作者就以上或相关所产生的任何问题概不负责,亦不承担任何直接与间接的法律责任。
文章内容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图片,侵权,谣言或其它问题请联系删除。最后,大家对于这个事件有什么不同的想法,欢迎评论区留言讨论!
来源:衡水凌烟阁